三名航天員任務即將結束, 九月份將搭載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地面

一轉眼的時間,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三名

航天員

已經接近90天的任務尾聲了。在9月份,

神舟十二號

飛船將再度被喚醒,載著三名航天員安全返回地球。

三名航天員任務即將結束, 九月份將搭載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地面

點選載入圖片

與以往一樣,神舟飛船返回艙將採取半彈道式的方法再入大氣層。由於大氣的減速作用,航天員將承受3~5個G的過載。如果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快速返回,那麼神舟飛船將改用彈道式,一頭扎進大氣層快速返回地球。此時,航天員將承受高至8個G的過載,對航天員的身體素質來說是一種考驗。

安全返回地面的另一個因素就是降落傘,它在減速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神舟十二號返回艙上有兩套降落傘,一套為主降落傘,另一套為備份降落傘。當主傘失效的時候,飛船自主檢測系統將會探測到這個故障,於是就會啟動應急方案,自動切換到備份降落傘。

飛船著陸在哪裡

在以往,內蒙古的四子王旗是載人航天的主要著陸場,許多航天員從太空返回地球時都降落於此,嫦娥五號載著月球樣本返回地球時也是著陸於此。但是,此次的著陸地點略有不同,神舟十二號將著陸於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帶的

東風著陸場

三名航天員任務即將結束, 九月份將搭載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地面

點選載入圖片

此次,著陸場的變化是由航天器的軌道所決定的。以前,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的執行軌道是相對固定的,這使得神舟飛船每次都能從固定的位置進入大氣,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但是,最新的中國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在340公里到450公里之間變化,軌道的變化使飛船再入點不再固定,因此選擇東西跨度更大的東風著陸場有助於著陸的成功。

如果為了讓神舟十二號的再入點同以前一樣而啟動空間站發動機調整軌道,這是非常不科學的。主要有兩點原因:空間站發動機是非常寶貝的,要省著點用;其次,這需要浪費很多燃料,也是非常不經濟的。

著陸後為什麼需要大隊人馬搜尋

在航天器著陸之前,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大批搜救人員佈置在著陸場的各個地方。有人就提出疑問:為什麼不讓航天器在著陸後發出位置訊號,反而需要靠大隊人馬搜尋?

事實上,航天器上有一個稱為“信標”的東西,它就只有老式手電筒那麼大,能發出位置訊號。這類東西在飛機黑匣子之前也有一個,能在落入水中的時候自動工作,幫助搜救人員找到黑匣子。祝融號火星車也有一個信標,能在緊急的時候作為通訊使用。

三名航天員任務即將結束, 九月份將搭載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地面

點選載入圖片

但是,信標雖然能發出位置訊號,但是該訊號的傳播範圍是有限的。與神舟飛船可能著陸的範圍相比,信標的訊號傳播範圍小得可憐。因此利用大量人員佔滿可能的位置,有利於更快搜索到位置訊號。還有一點,大量的搜救人員可能會直接目視到飛船的著陸位置,這比任何裝置都要高效,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找到航天員。

航天員出艙後為什麼要八抬大轎

航天員返回地面之後,我們總能看到他們是被抬著走的,其中主要有三個原因。

三名航天員任務即將結束, 九月份將搭載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地面

點選載入圖片

第一,空間適應症。進入太空後,人體處於失重狀態,感受方位的器官出現了變化,導致了航天員很難區分上下左右。在返回地球的短時間內,雖然身體感受到了重力,但腦子還沒適應過來,還認為自己處在太空之中,如果讓他們自行行走,可能會像醉酒一樣搖搖晃晃找不準方向。

第二,身體機能的降低。我們知道,航天員在空間站上一直鍛鍊身體,這可以減緩骨骼和肌肉質量的流失,但畢竟還是流失了。此外,返回地面時航天員還穿著重20公斤的艙內航天服,在“內憂外患”之下如果還自己行走,對航天員來說相當危險。體液重置也是一個問題,在太空中體液傾向於分佈全身,而在地球表面重力的影響下,體液傾向於分佈在下半部分。體液的改變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

第三,到達地面之前,航天員最多隻有30分鐘適應重力。況且,在前15分鐘航天員還要承受住明顯的超重現象,這對本來就不堪的航天員身體影響巨大。因此,世界各國的航天員在返回地球之後,都是被抬走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