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修了一條鐵路, 拉出兩座大城市, 各自取代原有省會

說到清政府的鐵路事業,不能不提京漢鐵路。

京漢鐵路的前身是盧漢鐵路,這盧就是盧溝橋,漢就是漢口,盧漢鐵路連線北京和漢口,是甲午戰後清政府準備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

清政府修了一條鐵路, 拉出兩座大城市, 各自取代原有省會

事實上,清政府並沒有做到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畢竟修鐵路的錢就是從比利時那借來的。1906年4月1日,盧漢鐵路全線貫通後,又改稱為京漢鐵路。

連線中國南北的第一大動脈由此縱貫。所以,這盧漢鐵路還是值得一說的。

京漢鐵路沿線站點眾多,其中民國時期的一等站點就有15個之多。這15個站點後來發展成為大小不等的城市,一度被人們說道。

清政府修了一條鐵路, 拉出兩座大城市, 各自取代原有省會

這其中自然少不了石家莊和鄭州。這兩座人口千萬級的大城市發展的機緣就是這麼開始的。

盧漢鐵路的修建由張之洞最先提出。張之洞認為,鐵路之利,以通土貨厚民生為最大,徵兵、轉餉次之,修建一條幹線鐵路十分必要。

當時的北京是清廷的政治中心,漢口則是聞名遐邇的交通巨鎮,而且具有發達的工業基礎。大家都看到了連線兩地的好處。張之洞的奏請得到應允。

清政府修了一條鐵路, 拉出兩座大城市, 各自取代原有省會

由於盧漢鐵路是清政府前所未有的嘗試,朝廷便決定南北分段修築。北段由直隸總督主持,南段由湖廣總督主持。在這種背景下,張之洞調署湖廣總督。為了滿足修築所需要的鋼軌,張之洞甚至籌辦了漢陽鐵廠。

張之洞還是比較有遠見的,早在他發起奏請時,便設計了鐵路的主要路線:

鐵路取道宜自保定、正定、磁州、歷彰衛懷等府,北岸在清化鎮以南一帶,南岸在滎澤口以上,擇黃河上游灘窄岸堅經流不改之處,作橋以渡河。則三晉之轍下於井陘,關隴之驂交於洛口,西北聲息剋期可通。

這裡的正定就是現在石家莊的一部分。“黃河上游灘窄岸堅經流不改之處”其實就是現在鄭州北郊的滎澤口。鄭州西面有山川丘陵交錯的洛陽,東面有黃河懸於空中的開封,它們都不是修建黃河大橋的最佳選擇。

清政府修了一條鐵路, 拉出兩座大城市, 各自取代原有省會

京漢鐵路在北段的選址就這樣鋪展開來。石家莊、鄭州由此發跡。要知道這兩個城市的前身並不怎麼樣。

石家莊在明清時期只是一個小村莊,面積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餘戶,六百多人。

鄭州的歷史比較悠久,歷史上曾五次為都、八朝為州。不過,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而且是區域性政權居多。到了清末民初,由州平級改為縣。這就是大家一致調侃鄭州為鄭縣的原因。

清政府修了一條鐵路, 拉出兩座大城市, 各自取代原有省會

但是,京漢鐵路來了,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1903年建成石家莊火車站,定名為振頭站。1905年鄭州黃河大橋建成,鄭州成為京漢鐵路的一個重要站點。從此,大量的物流、人流,源源不斷地經行兩地,通行南北。

京漢鐵路只是一個開始。

清政府修了一條鐵路, 拉出兩座大城市, 各自取代原有省會

1907年正太鐵路建成通車,與京漢鐵路交匯於石家莊,石家莊的交通網路體系呼之欲出。

1909年建成通車的汴洛鐵路緊隨其後,並在後來向東、向西擴充套件成為橫貫中國的隴海鐵路。京漢、隴海交匯於此,鄭州成為名副其實的鐵路中心,百年崛起之路由此開啟。

鐵路不斷彙集資源,推動兩座城市進行一輪又一輪的城市化程序,到後來兩座城市分別取代保定、開封成為省會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