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數字儲存空間會耗盡嗎?

我們的數字儲存空間會耗盡嗎?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活中的處處都圍繞著數字。數字早已經不是課本上的數學題,而是關乎著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對於很多的數字資訊,我們可能只是看一眼,甚至現在的驗證碼輸入法可以幫你自動填上,那麼這些資訊垃圾會讓我們的數字儲存越來越少嗎?儲存空間最後會耗盡嗎?

我們的數字儲存空間會耗盡嗎?

網際網路沒有邊際,數字也沒有

到目前為止,隨著儲存資料的增加,儲存系統容量的最佳化和提高,單單是地球上的人口並不會耗盡數字儲存空間。早些年還不是雲盤時代,很多人都想把一些記憶留下來,但因為儲存工具價格太貴,最終還是選擇了捨棄。但從現在這個情況看,儲存成本越來越不是問題了。像百度網盤的記憶體已經是幾千個G,磁碟、終端裝置、雲盤永遠都不會被填滿。

我們的數字儲存空間會耗盡嗎?

一個超大規模的資料中心包含著幾十萬臺伺服器,在這個看不到的儲存空間裡,可以儲存人類有史以來第三大文字收藏,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和大英圖書館的維基百科所有資料。網際網路的邊際有沒有邊際,這看你如何去定義。

所有事物都有一個瓶頸——將無限的資源變為有限。網際網路的瓶頸需要使用者來打破,舉個例子,百度百科提供了一個平臺,而百科裡的內容需要網上的貢獻者來提供和補充。一方面需要貢獻者的幫助,另一方面也有廣告商的入駐,現代網際網路包含了很多誘導我們使用更多儲存空間的機制。

我們的數字儲存空間會耗盡嗎?

儲存成本低

儲存方式越來越多

關於資訊儲存,從古至今就有很多的選擇,最初的石頭、繩子到紙的發明。用紙儲存文字、資料、影象都非常容易,存量小體積大,價格便宜,只要儲存好就是永久的。缺點是紙質資訊傳送慢,檢索也不方便。就像我們在圖書館找一本書不借助電腦查詢功能是很難找到的。

我們的數字儲存空間會耗盡嗎?

從紙到膠捲、u盤的跨越也是巨大,這類儲存介質儲存密度大,查詢方便,私密性好,唯一的缺點是價格太高了,一些零碎的資訊儲存起來成本太高,並且閱讀時要有專門的介面裝置,並不是很方便。現代儲存介質已經從物體轉變為“雲”,看不見摸不著,存取速度快,可以存取的資料量大,但它的缺點也暴露無遺——沒有隱私性。

我們生活的時代已經從“資料和數字社會”轉變為被資本主義抓住的大資料時代。在這種新穎的時代下,每個人的網際網路隱私暴露於太陽下,資本家們讓使用者儲存更多的資料,以便於從中獲取利益,而使用者根本察覺不到。如果資本主義以一種無限的方式生存下去,我們的生活就會被數字獨裁。

我們的數字儲存空間會耗盡嗎?

大自然提供了未來儲存趨勢的方案

正所謂自然是人類的老師,很多東西的發明靈感和原理都是來自於自然界的萬物。在自然界中DNA是生命的基石,用DNA形式儲存大量資訊。現如今一些研究人員和生物方面的專家正在對此進行研究,嘗試將影象、音樂、文字這樣的資料透過DNA鹼基對——由腺嘌呤(A)、胞嘧啶(C)、鳥嘌呤(G)和胸腺嘧啶(T)4種鹼基組成——編碼成合成聚合物。DNA在這方面的儲存密度遠大於現在的電子裝置。試著相信在不久將來,把人類所需要記錄的資料裝入DNA內,體積只要一個微波爐那麼大,驅動中心的能量也很小,但卻可以儲存上千年。在隱私方面可以有效地抵禦駭客的攻擊,以強大的安全性克服重重困難。

我們的數字儲存空間會耗盡嗎?

最後,

那人類如何確保自己死後的數字遺產不會在未來消失呢?我們死後誰會看到我的郵箱,我的照片?科技的日新月異會不會更迭我們現有的儲存方式?

越來越多的問題接踵而至,無論在未來選擇什麼儲存方式,還是會被新的方式代替掉。80年代的軟盤,在今天這個數字世界裡早已消失了。而它的消失對我們造成什麼損失了呢?顯然沒有。除非那些科技巨頭掌控的風向標開始轉變,從不斷創新轉變為如何管理使用者的數字遺產。不然只能是使用者自己的力量去維護時代的產物,最後還是要隨著科技的腳步不斷向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