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區水池現1。2米娃娃魚,明明大鯢養殖很成熟,為何它們還瀕臨滅絕?

成都小區水池現1。2米娃娃魚,明明大鯢養殖很成熟,為何它們還瀕臨滅絕?

成都一老小區水池現1。2米長娃娃魚

近日,在四川成都的一個老小區水池中,居民們居然發現一條娃娃魚!它正慢吞吞地在渾綠的池水中游蕩。

成都小區水池現1。2米娃娃魚,明明大鯢養殖很成熟,為何它們還瀕臨滅絕?

一位居民用漏網將其撈出,並第一時間聯絡了林業部門前來處理。檢測健康後,這隻娃娃魚被當地動物園收編了,一舉成為了“編內人員”。

娃娃魚怎麼會出現在封閉的小區中呢?而且是已經1。2米長的個頭了。基本上可以排除是野生娃娃魚的可能,它會出現在這裡,要麼是被人刻意放生;要麼是那戶居民買回家準備食用,結果潛逃出來的;也有可能是偷偷養著做寵物,但是發現體型失控了,於是害怕地丟到了小區水池。

新聞一出,許多網友都提出了相同的問題:不是說娃娃魚需要非常乾淨的水質嗎?這小區看起來是渾綠的死水啊?

成都小區水池現1。2米娃娃魚,明明大鯢養殖很成熟,為何它們還瀕臨滅絕?

這隻娃娃魚本身就不是自然生長在水池中的,水質如何,它壓根沒得選,而且其實水質並不是能用肉眼簡單判斷的。臭水溝裡的水如果靜置長時間,各種沉積物也會下沉,這時候的臭水溝看起來是清澈的,但其實髒得不行。

而各種對水質要求很高的生物,比如金龍魚,銀龍魚等貴得要命的魚,它們對水質要求也非常高,但亞馬遜流域的水其實也不是清澈見底的,看起來更接近這個小區水池的顏色。對這些水質要求高的生物來說,不管渾濁不渾濁,只要酸鹼度達標,硝化細菌達標,對它們來說就是良好的棲息地。所謂硝化細菌

是一類好氧性細菌,在氮迴圈水質淨化過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成都小區水池現1。2米娃娃魚,明明大鯢養殖很成熟,為何它們還瀕臨滅絕?

硝化細菌

所以光用肉眼是無法判斷水質的,當然也不是說這個小區水池水質就多好,估計也不會有人真的去檢測。

娃娃魚為何瀕臨滅絕?

娃娃魚真正的名稱應該是大鯢,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類動物,它們最大體長可達2米,

它們面板鬆弛,眼睛呈圓珠狀且無眼瞼的眼睛,帶有鈍口鼻,頭部十分寬闊平坦,它們泥色的身體有短的四肢和長長的尾巴,表皮黏糊糊的它們實在很難被當成寵物飼養。】

成都小區水池現1。2米娃娃魚,明明大鯢養殖很成熟,為何它們還瀕臨滅絕?

因此飼養它們的目的就只有兩種:商用和培育種群。野外的大鯢十分少見,2018年的一項研究中,一個外國的動物保護科學家團隊

花了四年時間調查了中國97個縣的

大鯢

首選河流棲息地,

報告說

在四個地點只發現了24只野生個體。且不說他們的報告可靠不可靠,他們是不是有意地在抹黑中國,但無論如何才24只也太離譜了!

要知道實際上中國的大鯢養殖業十分成熟了,養殖的成熟大鯢總數不下百萬,而且

中國農業部經常呼籲養殖戶將部分

大鯢

放歸野外以進行保護。在過去十年中,有超過72000條

大鯢

被放生。

但大鯢始終是瀕危物種,原因其實是我們對娃娃魚的錯誤認識。在2019年的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所謂的中國大鯢,其實至少是3種相似度極高的物種,而我們一直當成一種物種來培育和保護。

成都小區水池現1。2米娃娃魚,明明大鯢養殖很成熟,為何它們還瀕臨滅絕?

所以說自保護大鯢行動開展以來,是基因雜交導致了娃娃魚的瀕危,因為雜交很容易因

疾病傳播和物種競爭從而降低數量。

當然偷獵依舊是最大的阻力,一直以來都是。

還來得及

確定了這個事實後,中國的大鯢保護計劃馬上進行了修改,首先是先暫停了養殖大鯢的放生。不在

未經篩選的情況下,汙染不同的的大鯢物種。

我們中國的大鯢的基因遺傳研究還很原始,但對其他許多物種的遺傳研究有十分深刻的認識,相信很快就能步入大鯢保護的正軌。

一些調查顯示,84。47%都能認出大鯢,這說明中國的大鯢保護教育十分有效。

從教育學齡兒童瞭解保護中國大鯢等物種的重要性開始,新一代的年輕人逐漸瞭解了動物保護的重要性,在老一輩口中大鯢也因會發出“嬰兒哭聲”而聞名。(其實沒有證據表明大鯢會發出這種聲音)

成都小區水池現1。2米娃娃魚,明明大鯢養殖很成熟,為何它們還瀕臨滅絕?

大鯢養殖的發展和嚴格的法律也能有效遏制偷獵者。

後記

大鯢生活了1。6億年,在

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只要繼續採取行動,就仍有時間拯救這些非凡物種。

加強對大鯢的原地和異地保護行動;

更新保護計劃,以識別多種大鯢物種的存在等等。這些舉措同步進行後,相信大鯢很快能像熊貓一樣保護等級下降了。

成都小區水池現1。2米娃娃魚,明明大鯢養殖很成熟,為何它們還瀕臨滅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