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糞機器”河馬:4000隻日均排便8.5噸,每年憋死成千上萬條魚

看過《動物世界》的應該知道,在非洲大草原有一條著名的馬拉河,經過坦尚尼亞和肯亞,是每年野生動物大遷徙時必過的一道關。

“造糞機器”河馬:4000隻日均排便8.5噸,每年憋死成千上萬條魚

2018年,肯亞和坦尚尼亞兩國交界處的漁民們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馬拉河裡經常大面積漂浮著離奇死亡的魚群。當地的巡邏隊也感到很困惑,他們猜測可能是上游地區的農民噴灑農藥的毒素所致。但事實並非如此,在科學家經過一系列實地調查研究後,發現這裡成群死亡的魚類竟然是被馬拉河裡棲息的河馬所排出的巨量糞便給燻悶到窒息而死的。

“造糞機器”河馬:4000隻日均排便8.5噸,每年憋死成千上萬條魚

河馬的糞便居然有如此大的殺傷力?河馬的糞便一直有,為什麼以前沒事,如今突然成了當地魚類的“毒藥”?我們來探究下這是怎麼一回事?

河馬簡介

河馬, 是一種水陸兩棲的哺乳動物,生活於非洲熱帶水草豐盛的地區,體型巨大臃腫,體長2-5米,成年河馬體重在1。5左右,是陸地上第三大動物,喜群居,一般群體數量為20~30頭,但有時可多達100頭以上。

“造糞機器”河馬:4000隻日均排便8.5噸,每年憋死成千上萬條魚

它們渾身都沒有毛髮,嬌嫩的面板難以忍受太陽的暴曬和林中眾多蚊蟲的叮擾,因此它們白天幾乎全待在水中,不僅涼爽防曬傷,免受蚊蟲叮咬之苦,水也能幫助支撐其龐大而沉重的身體,使其在水中行走自如。它們的嘴巴特別大,被譽為“陸地第一大嘴獸”,張開能夠呈90度角,屬雜食性動物,但絕大部分時候是吃素的,體型龐大,為了維持自身的正常身體機能,進食量十分驚人,一頭成年河馬每天至少要吃進入100公斤才能填飽肚子。

“造糞機器”河馬:4000隻日均排便8.5噸,每年憋死成千上萬條魚

河馬糞便的作用

河馬每日進食量是極大的,吃得越多拉得就越多,所以河馬的排便量也很驚人,每隻一年能排洩6萬多公斤的糞便。在非洲的馬拉河流域生活著大約4000只河馬,這些河馬每天排出的糞便總量在8~9噸!

“造糞機器”河馬:4000隻日均排便8.5噸,每年憋死成千上萬條魚

而河馬每天有超過16個小時泡在河裡,大、小便直接在水裡“就地解決”。而河馬糞便裡含有許多未分解的植物殘渣,由於不能完全吸收食物的營養也導致了它們驚人的“糞量”。

“造糞機器”河馬:4000隻日均排便8.5噸,每年憋死成千上萬條魚

河馬糞中還含有許多氮、碳,甚至還有點磷,這些物質都能有效地滋養微生物,使河流中的養分增加。

在雨季期間,降雨充沛,馬拉河水量比較滿,河水保持著流動能將河馬糞便沖淡。這種情況下,河馬糞對魚類來說,其實也是一種養分。有些魚類可以以河馬糞為食。

“造糞機器”河馬:4000隻日均排便8.5噸,每年憋死成千上萬條魚

所以,在雨季,河馬排糞相當於是把更多的食物注入河中,適當的河馬糞便,可以促進水中藻類植物生長,直接或間接地餵養魚類。

河馬糞如何導致魚類的死亡

但在旱季,降水量驟減,馬拉河變窄變淺,不再是連續的河流,而萎縮成一個個單獨的池塘。

“造糞機器”河馬:4000隻日均排便8.5噸,每年憋死成千上萬條魚

河馬們就生活在這些相互隔離的池塘之中,每天還是產出巨量的糞便,導致河馬糞大量聚集,堆積如山,河流淤泥裡、河岸邊到處都是。糞便沉積在池塘底部,如果數量太大,會在細菌的作用下慢慢分解,生成氨、硫化氫、甲烷等有毒和無毒氣體,並且如此大規模的“糞量”分解過程中又會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氣。

“造糞機器”河馬:4000隻日均排便8.5噸,每年憋死成千上萬條魚

而當雨季來臨時,河水上漲,會逐漸將一個個河馬池重新連線起來。暴漲的水流在湧入池塘時會攪起腐爛的汙物,同時裹挾著大量河馬糞便,往下游一路衝去。

因為非洲地區的旱季特別長 ,加上馬拉河流域河馬數量又那麼多,積累了整整一個旱季的糞便總量實在是太太太……多了。當如此河馬“糞量”,在雨季剛來臨時,被突然轉移到河流下游大量聚集時,就會大幅降低下游水體的含氧量,有時甚至降低至很多魚類無法適應的水平,從而導致下游的魚群出現脫氧現象而死亡。

“造糞機器”河馬:4000隻日均排便8.5噸,每年憋死成千上萬條魚

而只有在雨季河流恢復常態化流動後,河馬糞才不會大量聚集,氧氣和有機物才能夠恢復均勻分佈,馬拉河中的魚類數量和多樣性才能得到恢復。

有研究團隊在3年裡,監測到馬拉河55次“強降雨沖刷現象”中下游氧濃度的變化情況,其中有49次檢測到下游河水中的氧濃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這其中有13次的含氧量水平下降到足以導致魚類死亡的程度。

魚類死亡的根本原因

雖然表面看來,是因為馬拉河裡的河馬糞便太多了,才會把大量魚活活悶死。但其實這也不全是河馬的錯!

“造糞機器”河馬:4000隻日均排便8.5噸,每年憋死成千上萬條魚

很久以前,馬拉河的河馬們也是可以和當地的魚類“和睦共處”的。馬拉河發源於肯亞多雨的山區,在以前,河水流量穩定,即使在旱季也不會發生斷流的情況。

“造糞機器”河馬:4000隻日均排便8.5噸,每年憋死成千上萬條魚

但過去這些年來,由於人類在周邊大力發展農業,引用大量的水來灌溉,致使多條支流開始在旱季處乾涸狀態;同時隨著人類活動的擴大,森林面積不斷退縮,加上氣候變化的原因,影響了當地的水迴圈,以至於,一直連續流動的馬拉河開始在旱季發生斷流。

所以,歸根結底, 還是因為受人類的活動影響,才會引發此“魚群死亡”的現象。

“造糞機器”河馬:4000隻日均排便8.5噸,每年憋死成千上萬條魚

河馬錶示很無奈:我不就是正常拉個粑粑嘛!沒想到卻要背這麼大一個黑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