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原創

最人物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連續10年利用暑假去湘西支教的海歸女碩士火了。

主人公龍晶睛1993年出生,高中出國留學,是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碩士,畢業後放棄高薪工作,離開城市,選擇在湘西大山裡支教。

有人質疑,28歲怎麼支教10年?每次只有幾天吧?你這是作秀吧?

10多年來,龍晶睛承受了諸多不理解的目光,但這不影響她在鄉村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定。

在支教路上,龍晶睛是年輕派。

實際上,在湖南、河北、河南等各地的大山裡,像龍晶睛一樣,一直有這樣一群人,在追著光跑。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提起“支教”二字,龍晶睛的思緒總會飄向自己的18歲。

龍晶睛的父親是從大山裡走出來的,所以

自認

為是

山二代

”的她,一直對鄉村教育頗感興趣。

於是在2011年,還

在國外留學的

晶睛趁著

暑假

回到家鄉湖

南,並

帶著期待與好奇進入山區,開始了自己的

第一次支教工作。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龍晶睛

龍晶睛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

家境不俗、相貌出眾、成績優異,異國求學9年,她在哈佛舉辦過慈善晚宴,也在紐約時代廣場進行過演講。

而這一切,都在她從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碩士畢業後,發生了急轉彎。

在國外留學時,龍晶睛便一直參加與發起公益活動,並堅持利用假期往返山區進行短期支教工作。

在這個過程中,

她收穫了經驗,

也收穫了感動。

在一次支教過程中,龍晶睛帶著學生們滑雪,一個小女孩意外摔倒磕傷了下巴,她趕忙帶著女孩去包紮傷口。

去醫務室的路上,女孩用明亮的眼睛看著龍晶睛說:“

姐姐,我記得你,幾年前你來過我們這裡。”

龍晶睛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到來給這個小女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之後她便開始思考:

如果自己留在山裡的時間再長一些,是不是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此後,這個想法成了龍晶睛念念不忘的心願,直到2018年才成為現實。

這年,她結束了國外的學業回到祖國,諸多極為不錯的機會向她伸出了橄欖枝,再三思量後,她做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

放棄所有高薪、高職位工作,成為一名全職公益人。

龍晶睛再次回到了山裡,繼續鄉村教育事業。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龍晶睛的支教日常

再以支教老師身份回到深山時,龍晶睛最先感知到的是“無力”。

那時候,龍晶睛與志願者一邊在學校教書,一邊去學生家裡家訪。在一間間簡陋的矮屋裡,她們聽到了一個又一個無奈的故事:

“父親不在了,不知道去哪裡了。”

“外公外婆撫養長大的,媽媽出去打工了。”

“辛苦能怎麼辦呢?都是苦命的人。”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龍晶睛支教時遇到的孩子

圖源:@Gina的支教日記

對於出生在大山深處的人來說,他們生命的開局便是唏噓,因此對於那些悲傷的故事,他們已能講得雲淡風輕。

可對於龍晶睛來講,一字一句都是心酸。很多時候,她在一旁聽著,眼睛卻離不開乖巧坐在床上的孩子,不圓滿的過往充斥著他們的童年,龍晶睛想:

這些孩子真的別無選擇了嗎?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龍晶睛(左一)與支教學校孩子們舞蹈

在鳳凰縣高巖村支教時,龍晶睛認識了鳳玲、鳳嬌姐妹。

孩子們喜歡音樂,奈何家裡條件實在拮据,母親緊衣縮食,節儉了幾個月才湊夠錢為姐妹倆買了一件玩具鋼琴。

龍晶睛遇見鳳玲、鳳嬌時,女孩正在沒有燈光的房間裡,蹲坐於用兩張木椅拼湊起的“桌子”前,認認真真地彈奏著音符。

女孩對她說:

“小龍姐姐,我喜歡音樂。”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鳳玲和鳳嬌小心翼翼說出的夢想和渴求的目光,讓龍晶睛念念不忘。在和孩子們相處時,她漸漸懂得:

鄉村教育不僅需要知識,還需要給予孩子們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理想的勇氣。

現實可以不完美,但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知道,遠方有詩還有星。

那之後,龍晶睛和志願者在課表中加入了一些藝術課程,並將孩子們的上課日常做成了抖音短影片。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龍晶睛教孩子們跳舞

在短影片裡,龍晶睛會將當下流行的音樂編成“國風舞”教給孩子,也會在田野裡舉行合唱比賽、朗誦詩歌,天邊的雲、田間的風、河邊的青青草地都是她的課題。

龍晶睛想透過這些方式告訴孩子,課本上的知識很重要,但也要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堅持探索。

每個人都有想要去的遠方,讀書,是為了更好地愛與被愛。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龍晶睛與孩子們的詩歌課

龍晶睛極為特別的支教課程和經歷,很快在抖音上獲得了關注,後來又登上了熱搜。

很多人慕名而來,不斷在龍晶睛的抖音直播間和評論區詢問加入支教隊伍的辦法,其中不乏外國友人、知名音樂人和專業老師。

如今,龍晶睛和其他1500名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了志願者團隊,在他們的努力下:

外教走進了大山深處的課堂,從出生便沒有離開過大山的孩子第一次見到了外國人,他們終於懂得了“flower”的意思。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山區小學裡的外教課

音樂人帶著吉他、電子琴走進了田野,還和孩子們舉行了“夢想音樂節”,熱愛音樂的小鳳嬌,可以不用對著玩具鋼琴歌唱了。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熱愛籃球的大山少年來到了城市裡的體育場,看著他和城裡的孩子一起運球、投籃,龍晶睛滿眼驕傲。

“常常有人問我支教的意義是什麼,這就是答案吧。”

孩子,請勇敢去追遠方的星,無論你在城市,還是在田野。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大山少年的籃球夢

龍晶睛時常會想起18歲初次進山支教的那天。

當時,山裡還沒有像樣的路,她和其他支教隊員徒步走了兩個小時,才到達支教的湖南省鳳凰縣好友村小學。

現在,那裡也有路了。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動人的故事裡總是不缺少巧合。

比如,在龍晶睛決心放棄高薪工作投入支教事業的那一年,相距幾百裡之外的張鵬程,也做出了相同的選擇。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張鵬程與學校孩子們

不同於龍晶睛給予的詩和遠方,張鵬程與鄉村學校孩子們的日常,更像是一場普通,卻又無比寶貴的守護與陪伴。

2018年開學季,36歲的張鵬程被調入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清集鎮二郎廟小學擔任校長。

這是一個光聽名字便與“偏遠”相連的地方,也是張鵬程與這人間初次打照面的地方:

“二郎廟村是我成長的地方,現在我終於能夠再次回到這裡,反哺我的母校。”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張鵬程與孩子們盪鞦韆

初到二郎廟小學時,張鵬程以“滿目蕭條,百廢待興”形容學校的狀況:屋頂是漏的,桌椅是破的,操場已雜草叢生,就連學生也是寥寥無幾。

很多人勸他就此打住,不必浪費時間,可他不同意。

農村條件苦,一撥撥的青壯年勞動力出走家鄉,到城市謀生計。漸漸地,村裡就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

大多時候,被留下的人是沉默的,可無聲不代表不存在,“農村的孩子,也需要人陪”。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張鵬程與孩子一起過生日

此後張鵬程馬不停蹄地開始學校“改造”計劃。

修繕樓頂、硬化操場、添置桌椅、重啟食堂和宿舍,他盡力讓二郎廟小學看起來“正規”一點,如此才能取得更多家長的信任,從而將孩子送進學校。

改造初見成效,在張鵬程的宣傳和鼓勵下,越來越多的孩子迴歸課堂,直到今年5月,二郎廟小學已有近100名學生。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二郎廟小學裡的學生

然而孩子多了,張鵬程的壓力也與日俱增。早期為了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他近乎拿出了所有家當,後來相關補助到位,他才結束了拆東牆補西牆的日子。

當時張鵬程為每個孩子申請到了4元錢的午餐補助,想著孩子們正在長身體,生怕學生吃不飽的他,又自掏腰包給孩子們“開小灶”。

每天凌晨4點鐘,他都會跟著司機師傅去菜市場採購孩子們一天的飯菜。

鮮肉、海鮮、蔬菜、水果,他變著花樣地為孩子搭配飲食,有時還親自掌勺,“孩子們都說我炒菜比家裡好吃”。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張鵬程給孩子做飯

二郎廟小學教師資源有限,張鵬程既要在教室講課,還要到操場給孩子們上體育課,課程安排實在緊張時,他就只能先讓孩子們讀書自習。

光在課堂上忙活還不夠,課餘時間張鵬程也閒不下來。

週末去家訪,碰見孩子和母親起了爭執,他要主動勸導幾句;

夜裡熄燈休息,他要跑到宿舍裡,確認孩子們都安穩入睡才會離開;

幫學生洗衣服、曬被子、刷鞋;

整理垃圾、打掃操場、消毒衛生間、冒雨維修走廊……

擔任校長3年,張鵬程操心的事兒,連起來能繞地球兩圈。

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1982年出生的他已生出了不少白髮,有人稱他“校長爺爺”,他笑笑迴應“我很年輕,還能做很多事”。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張鵬程在學校打掃衛生

對於學生,張鵬程努力面面俱到,然而談起家人,他卻有說不出的虧欠。

為了能隨時留意學生的動態,張鵬程將家搬進了學校。平日忙於工作,他總是顧不上妻兒,兒子偶爾開玩笑“抱怨”父親,為什麼可以給學生做飯,卻不能給自己做飯。

每次聽到這些,張鵬程只能無奈地笑笑,然後說:“下回給你補上。”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張鵬程與兒子聊天談心

二郎廟小學裡有80%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家,也不能時常打電話。

張鵬程想,可以把孩子們的日常拍成抖音短影片,這樣既能儲存回憶,也能幫著外出打工的父母瞭解孩子的情況。

如此,張鵬程開通抖音@鵬程校長,開始用手機鏡頭記錄著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日常起居。開始一切都很平淡,直到那則有關“雞腿姑娘”的影片走紅網路——

影片中,女孩要把學校發的雞腿帶回家給媽媽,站在一旁的張鵬程說:“你吃吧!我再給你拿個雞腿。”

簡簡單單的對話,卻流露出最單純的情感,在多樣且多變的複雜世界,最打動人心的,往往是最平凡的小事。

這之後,許多人湧入了張鵬程的抖音賬號,他們一邊關注著二郎廟小學,一邊也想為孩子們做點什麼。於是,有人送牛奶、有人捐書本,有人千里迢迢地跑到學校,只為給孩子獻上一份愛心:

“曾經我覺得行走在農村教育路上很孤單;如今我覺得很驕傲、亦溫暖,謝謝你們。”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張鵬程將愛心人士捐贈的物資送到學生家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和張鵬程的選擇極為相似,陳文水也樂於在抖音分享自己與嶺後小學孩子們的日常。

只是除了愛,他肩上扛起的,還有更多的責任與傳承。

陳文水曾一度不被理解。

在開通抖音直播之後,很多人對他年過半百還要“趕”網際網路的潮流感到費解,可每次聊起這個話題,他都回應得極為坦蕩與直白:

“我就是想讓大家都能關注嶺後小學。”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陳文水

陳文水,河北順平縣大悲鄉大嶺後村嶺後小學校長,截至2021年,他已從事教育事業30年。

陳家三代從教,到了陳文水這一代,前後已有11人投奔教師隊伍。因此,陳文水偶爾也會想,自己彷彿天生便扛著“責任”。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陳文水與父親、兒子

陳文水常說“我要讓孩子們走出大山”。而他自己,卻一次次放棄了離開的機會。

1998年,還在嶺後村做代課老師的陳文水,第一次有了走出大山的機會。

那時候他在縣城進修,臨近畢業時,他得到了一個留在城裡工作的機會。相比他從前所在的學校,新工作單位給予的待遇和機遇都高出一大截。

姐姐勸陳文水一定要留下,他想了想,卻背起行囊轉身回了家——城裡的孩子需要老師,家鄉農村的孩子更需要。

在家鄉工作的那些年,陳文水憑藉優秀的業務能力頗受校領導認可,後來還成為了鄉里總校的副校長。

2014年,嶺後小學因種種原因已舉步維艱,領導想讓陳文水回去想想辦法,雖有顧慮,但他還是接受了調派。

這一年,陳文水已經41歲了。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嶺後小學裡的學生們

在不惑之年回到最初奮戰的地方,陳文水百感交集。

從前的琅琅讀書聲和孩子們跳躍奔跑的身影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幾組破舊的桌椅和連黑板都沒有的空教室。

嶺後小學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外面的物資進不來,老師來了也不願留下。長此以往,學校已形同虛設。

為了“救活”學校,他和村裡聊完,又跑到縣裡談,好不容易取得了支援,他又挨家挨戶地敲老鄉的門,苦口婆心地勸說家長將孩子送進學校。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嶺後小學學生

嶺後小學重新開學了,陳文水又開始為別的事情發愁。

為了能讓學生喝到乾淨的飲用水,陳文水打算在學校打一口井。北京有位好心人有意提供幫助,但對嶺後小學的真實情況存疑。

陳文水聽說之後,趕忙帶著4名老師和5個學生,風塵僕僕地趕到了城裡,說了好一通才成功拿到了捐款。

透過這件事,陳文水明白了,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與其單槍匹馬地艱難前行,不如主動尋求幫助。

2018年前後,短影片迅猛發展,陳文水在兒子的建議下開通了抖音。

剛開始那會兒,陳文水連如何上傳短影片都弄不明白,一邊摸索一邊學習,後來他也學會了拍攝和直播。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陳文水鏡頭下的孩子們

有一次,陳文水去學生王小超家裡家訪。孩子的母親告訴他,

王小超的父親曾因病在家癱瘓許久

,最終在2019年

撒手人寰

王小超父親病重後,家中所有的經濟來源,都是靠母親做單價2分錢的書包拉鎖,一點點攢出來的。

當初為了給孩子的爸爸治病,家裡欠了一筆外債,結果錢沒了,人也沒能留住……

陳文水聽著,心裡說不上什麼滋味。他琢磨了一下,然後和王小超媽媽說,“我想拍個影片,幫你一下,幫不到也不要抱怨我。”

實際上,陳文水對此並沒有抱太大希望,但現實卻給了他巨大的驚喜——

他釋出的短影片在抖音得到了很多關注,很多網友問詢王小超的情況,最終愛心人士陸陸續續給王小超家資助了6000多元。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陳文水發放愛心物資

這筆錢拯救了王小超一家,同時也給了陳文水信心和啟發。

他知道,只要自己堅持展現真實的嶺後小學和可愛的孩子們,人們看到便一定會被打動。

陳文水樂於記錄學生們的午飯時光——

“今天怎麼只吃這麼少?多盛點肉。”

“聽說你上次吃了5個包子,下次校長再給你安排!”

“今天有排骨,你們多吃點。”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陳文水給孩子們分飯

久而久之,這樣的日常成了陳文水抖音裡的“固定節目”。

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在評論區,一邊看陳校長守著孩子們吃午飯,一邊等他說出那句“不夠再來盛啊”。

有時候愛心網友還會寄來牛奶和食材,孩子們的午飯越來越豐盛了。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在陳文水的鏡頭裡,嶺後小學的校舍很乾淨,菜品很豐盛,孩子們總是捧著飯笑得一臉滿足。

他將歡樂和希望傳遞出去,卻將苦楚更多地留給自己。

陳文水坦言,嶺後小學仍有很多困難,比如不斷出走的老師,和學校入不敷出的經濟狀況。

但他也知道,鄉村教育本就任重道遠,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陳文水發放愛心物資

談及未來,陳文水說自己最大的願望,是想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老師加入嶺後小學。

因為總有一天,他會退休,會老去,但嶺後村裡的孩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陳文水很喜歡一首歌,歌詞裡寫:

“像我這樣孤單的人,像我這樣傻的人,像我這樣不甘平凡的人,世界上有多少人。”

的確,如若不是看見了龍晶睛、張鵬程、陳文水的故事,我們或許真的很難知道,城市之外還有很多像他們這樣的人:

先後在廣西瑤族、貴州苗族和雲南的山村小學支教10年後,侯長亮和同為支教老師的妻子在深山裡舉行了一場特別的婚禮。

沒有高朋滿座,沒有酒宴盛會,他們只是和山裡的學生拍了幾張簡單的婚紗照,卻在抖音上得到了諸多喝彩與祝福。

彼時侯長亮說:“謝謝大家的關注,我們不需要捐款,我們希望吸引更多的好老師來偏遠地區看看孩子們。”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圖源:@山村支教亮亮老師

在貴州六盤水海拔2300米的高山上,前來支教的顧亞老師,和學生們組建了一支大山少年搖滾樂隊。

這裡的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他們不善言辭,卻樂於用音樂表達自我。因著一些抖音排練演出的短影片,海嘎少年為人看見,並得到了痛仰樂隊的關注。

歌聲和夢想,終於將孩子們帶到了更好的遠方。

她不溫不火了,我放心了

圖源:@海嘎小學顧老師

像他們這樣的人,其實並不在少數。

隱匿於偏遠山村,他們都曾是孤獨且迷茫的人;

遠離城市捨棄光鮮,他們都做出過“不聰明”的選擇;

但很多隱秘卻動人的故事開端,都來源於笨拙卻很赤誠的決定,如此,人們才會懂得何為義無反顧,無問西東。

從前他們無聲無名,而如今因為網際網路,他們也終於可以藉助抖音短影片,讓更多人看見與聽見偏遠山區孩子的願望和吶喊。

當越來多“他們”的故事,被“我們”看見。

我們也終於知道:

人間一向值得,因為總有一群人在默默呵護著塵埃裡的希望。

他們以愛之名,一往無前,無論前方是風還是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