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治好老年人的“心病”?

年,老齡人口

健康問題

受關注。

老年人的健康問題

不僅

包括

基本的生理健康,

還包括

心理健康。

因此,

全社會

應重視

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照護

豐富老

年人的精神世界

讓他們的

心理

得到足夠的

慰藉。

70多歲的劉阿姨入住某養老院不久後與王阿姨交上了朋友,二人相處融洽。可是有一天,王阿姨因為吃飯沒有叫劉阿姨,導致劉阿姨不滿,認為她不拿自己當朋友。後來二人在電梯間相遇,言語裡充滿了不快,又發生了肢體衝突。王阿姨要求劉阿姨當著院長等人的面道歉,卻沒能如願。最後王阿姨竟準備了擀麵杖打算第二天給劉阿姨一個教訓。為此,王阿姨還寫好了遺書。其實這樣的事情經常在養老院裡發生,人際關係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養老機構老人的心理健康。老人進入新環境,在適應周圍的人和生活方式的過程中很容易引起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老人們經常會感到孤獨、渴望被關注,身體和心理機能的退化也導致與人溝通的困難,由此引發老年人的心理危機。

目前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有焦慮、抑鬱、疑病、飲食睡眠障礙、認知障礙等。如果不及時處理很容易傷害自己傷害他人。隨著年長,老人的身體機能退化、免疫力下降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久而久之,他們的精神和軀體會承擔許多壓力,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孤獨是老年群體最主要的心理狀態,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生活事件的影響,像喪偶、失獨、親友去世、經濟拮据、人際關係等。許多高齡老人因為喪偶和空巢沒有傾訴物件,既很少與家人溝通,又因為資訊閉塞使老人缺少向社會求助的途徑,從而讓這些老人處於“失語”狀態。

面對這種現象,政府應該釋出相關政策支援滿足高齡老人的精神需求,樹立養老新觀念,讓高齡老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豐富。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可有效避免老人產生孤獨、苦悶、寂寞的心理,延緩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衰老,避免家庭悲劇的發生。加強高齡老人的社會參與,向全社會宣傳和倡導終身學習的思想,鼓勵老年人保持不斷學習的習慣。同時,也要為老人提供精準的教育服務和科技產品,讓他們與社會的資訊化、現代化保持同步。

在滿足高齡老人

精神需求上

社群也要

有所作為

養老社群要經常

積極開展形式

多樣

的娛樂活動,高齡老人

可以透過文娛活動

互幫互助、互相溝通

廣泛交友,形成

社會關係網路

可以為

生活

能夠

自理的高齡老人

定期

舉辦太極拳、書畫比賽等

不能自理的高齡老人

開展居家上門服務,

發展室內休閒活動。

除此之外

,還

開通心理熱線,

心理諮詢服務,

落實

建立高齡友好型社會

,建立

“適老化”家庭和社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