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張旭《桃花溪》和《山河令》的審美觀

隱隱飛橋隔野煙,

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

洞在清溪何處邊?

淺談張旭《桃花溪》和《山河令》的審美觀

近日,在探尋《山河令》中詩句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一首詩,讀完之後久久不能忘,覺得作者寫的意境太美,就如一幅山水,美的引人入勝,就是這首《桃花溪》。

此詩作者張旭,是唐朝吳縣人,以草書著稱,與李白詩、裴旻劍舞並稱“三絕”。且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時稱張顛,後世尊其為“草聖”!其詩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而這首《桃花溪》就是代表。

淺談張旭《桃花溪》和《山河令》的審美觀

這首詩有意思的是借了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意境寫自己所見的美景!整首詩由遠處落筆,“隱隱飛橋隔野煙”,山谷幽深,雲煙繚繞,透過雲煙望去,一座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的橋橫跨桃花溪,於是作者來到橋邊。在橋邊,作者看到有漁船在溪中划著,溪中桃花落瓣朵朵,美不勝收,不由得作者記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來,難道此處就是世外桃源,這漁夫就是那武陵漁人嗎?所以脫口而出問道:“那桃源洞口在哪裡?”

淺談張旭《桃花溪》和《山河令》的審美觀

估計作者這一問,漁夫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了,且不說此桃花源是不是陶淵明的桃花源,但是作者這突兀的一問就把人問愣了!看來作者是真的為美景所吸引,而他所寫出來的內容也讓讀詩的人身臨其境,就好像我們自己拿著一部攝像機,慢慢地邊走邊拍,由遠及近,先是一副煙雲嫋嫋環繞石橋的畫面,讓人覺得如夢如幻,似真似假。而隨著鏡頭移動,來到溪邊,溪上的船和落花隨著流水緩緩漂流,不禁讓人感嘆,好美的景色啊!而身為旅人的我們已經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畫裡還是在現實裡了,甚至我們也會和詩人一樣,問一問船上的漁夫,這就是陶潛的世外桃源吧?那個洞口在哪裡呢?不僅詩人想追尋桃源,我們也和詩人一起追尋了起來!

淺談張旭《桃花溪》和《山河令》的審美觀

這不禁讓我想起看《山河令》時候的感嘆,那樣的景色也很美啊!雖然知道好多景色都是後期製作上去的,可還是忍不住讚美一聲“好美”!而《桃花溪》裡的景色是不是也有好多相似的地方呢?還記得周子舒和溫客行從義莊出來後打架的場面嗎,有沒有“隱隱飛橋隔野煙”的朦朧美?還記得周子舒坐船那個場景嗎,不就是在“問漁船”嗎?還記得桃林相見,相互試探嗎,是不是有“桃花盡日隨流水”的落櫻繽紛的感覺?寫到這裡,突然想加一句溫客行的臺詞“完美”。

淺談張旭《桃花溪》和《山河令》的審美觀

《山河令》中還有很多很多的畫面能夠讓人覺得賞心悅目的,當然也不是隻有這首詩裡面寫的景色才美,從鏡湖派到清風派,從四季山莊到青崖山鬼谷,每一幅畫面都能夠單獨成為一幅背景圖,我想這也是它成功的一個地方吧!

淺談張旭《桃花溪》和《山河令》的審美觀

原來美,都是相通的,即使過了千百年,即使表現形式不同,可都同樣激起了人們嚮往美的那顆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