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老人的心酸:3個孩子,個個優秀,老伴臨走卻沒有一個在身邊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婭有一個觀點: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孩子從出生起,就是一場與父母不斷分離的旅程。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這是大部分中國父母的夙願。在中國家庭中,父母付出自己的畢生精力,為的就是讓孩子有一個美好光明的未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可隨著孩子不斷長大,他們之間也開始漸行漸遠。

家庭關係的疏離是整個現代人類社會的問題,但在中國,卻有著它的獨特性,人們對於“養兒防老”的執念,讓父母對與子女的聯結多了一份期盼。

李安的電影《飲食男女》、《推手》、《喜宴》被稱為家庭三部曲,其中《飲食男女》是李安第一次拍不是自己寫的劇,也是他作為導演開始轉變的第一步,他說這部電影的主題是

“孝順與家”

,講述的是一個喪妻的父親與三個女兒的故事。

朱家父親老朱曾是一位宗師級的廚師,早年喪妻,過了16年的鰥夫生活。他一輩子研究料理,也料理著三個女兒的成長生活。

在他看來,維繫家的親情得靠自己的手藝,所以,他要求孩子無論再忙,週日都要回家吃飯。為了籌備這頓晚餐,老朱總要忙活好久,他費盡心思將國宴標準擺入普通人的餐桌。

然而,所有的隆重都只體現在了老朱的食材準備上,熱熱鬧鬧的是廚房,安安靜靜的是餐桌上的一家人。

73歲老人的心酸:3個孩子,個個優秀,老伴臨走卻沒有一個在身邊

有一句話說得好:

“親情會隨著歲月磨礪,擁有永恆的力量,而這種永恆的本質,卻是交流互動的延續。”

大家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坐在同一個桌子上吃飯,卻並有交流與互動,沒溫情流露,只是各說各的話,每一次的家宴都是簡短的告知。這份親情,好像只有父親在努力堅守,對子女而言,卻成了一種負擔。

《朗讀者》中有這樣一句話:

“陪伴很溫暖,它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有人願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

人們常以為,金錢可以買來一切,但對老人來說,他們最需要的,不是奢華的生活,不是高大上的名頭,只是溫情的陪伴。

01 因為距離,無人商量

母親有一位老友,朱阿姨,今年73歲,以前提起她的3個孩子時總是一臉驕傲,她和老伴靠微薄的工資,培養出了3個大學生,人人羨慕。

可是最近看到她的時候,整個人看起來卻十分憔悴,也不像以前那樣喜歡跟大家分享孩子們又給她寄了什麼東西了。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朱阿姨的老伴前段時間走了。

朱阿姨說老伴其實在兩年前身體就開始不舒服了,為了不讓孩子們擔心,她都是報喜不報憂。去年帶老伴去縣醫院檢查時,醫生把她叫到一邊說情況可能不太好,建議去大醫院看一下。

73歲老人的心酸:3個孩子,個個優秀,老伴臨走卻沒有一個在身邊

朱阿姨沒什麼文化,聽到醫生這番話,一下子沒了主意,於是只好問孩子們該怎麼辦,她本來想孩子們給她點建議或者把老伴接到大城市去仔細檢查一下,可是孩子們卻沒有一個人表態,只是紛紛告訴她不要心疼錢,一定要用最好的藥。

朱阿姨知道孩子們工作都忙,如今又各自成家,肯定抽不出時間來細問,她也不好意思去打擾他們,最後只好帶著老伴去市裡的醫院檢查了一下,結果和縣裡估計的差不多,所剩的日子不多了,治療意義不大,讓她和家屬商量一下。

從醫生辦公室出來,朱阿姨覺得天旋地轉,但是為了不被老伴發現異常,她還是剋制住了情緒。

因為拿不定主意,她只好挨個給孩子們打了電話,結果大女兒直接拒接,回了一條訊息“開會中”;二女兒還是那句話,讓她不要心疼錢,放心治療;小兒子更簡單,讓她都聽兩個姐姐的。

73歲老人的心酸:3個孩子,個個優秀,老伴臨走卻沒有一個在身邊

想想鄰居家的小孩,雖然成績不好,但是至少在父母身邊,而她的3個孩子,因為離得遠,她連個可以商量的人都沒有,朱阿姨躲在廁所裡哭了一場。

02 當你老了,陪伴比金錢實用

既然醫生都說治療意義不大了,朱阿姨想著不如干脆回縣醫院去住著,離家近一點自己照顧起來也方便。

五一的時候,孩子們趁著假期都回來了一趟,不僅手上提著大包小包的補品,小女兒還買了鮮花,那幾天幾個孩子輪流守在病房照顧,朱阿姨也算感受了一把兒女多的好處。

只是假期一結束,他們就又各奔東西了,回去的時候三個孩子一人給朱阿姨轉了5萬元錢,告訴她,搞不過來就請個護工,連隔壁病床的都羨慕朱阿姨兩口子好福氣,孩子們不僅有出息還有孝心。

聽到這些誇獎朱阿姨只好笑而不語,住院的那段時間,老伴因為疼痛脾氣大得很,有時候她在家煲湯時間久了一些去晚了,他都要發脾氣,如果讓護工來幫忙,他八成是不會幹的。至於孩子們,除了出錢她完全指望不上。

73歲老人的心酸:3個孩子,個個優秀,老伴臨走卻沒有一個在身邊

住院一段時間後,老伴的情況越來越糟了,醫生建議家屬可以直接帶回家了,他想吃什麼想做什麼就滿足他吧。

回家後,老伴整日唉聲嘆氣,總問朱阿姨下次放假是什麼時候,她很清楚,老伴這是想孩子們了。朱阿姨擔心他身體扛不住了,於是趕緊打電話把孩子們叫了回來。

03 忙到抽不出時間給父母

看見孩子們回家,朱阿姨說老伴的精神好像突然又好了,原本不怎麼吃東西的他居然還能喝1整碗湯了。

原本孩子們都不太願意回來的,但是聽到朱阿姨在電話裡說得很嚴重,他們才紛紛請假趕回來的,如今情況並沒有母親說的那麼嚴重,他們又都開始以各種理由打算撤退了。

都說養兒防老,可看著眼前這3個孩子沒有一個靠得住,朱阿姨很心寒,她說:

“你們是不是盼著你爸現在就走,好給你們節約時間啊!”

但老大馬上告訴她,孩子馬上要中考了,這是最關鍵的時候,她必須在身邊;二女兒則說自己工作上一堆事兒,再不回去處理就來不及了;小兒子一臉哀怨地看著她說:

“媽,為了生活,我們也不容易。”

73歲老人的心酸:3個孩子,個個優秀,老伴臨走卻沒有一個在身邊

是啊,她能理解孩子們的難處,可是孩子們卻沒有一個能夠理解當父母的心,一年到頭,除了過年的時候,他們基本見不到孩子的面,平時打電話多嘮叨兩句還會被嫌煩。為了成為稱職的父母,她和老伴早就學會了報喜不報憂,如果不是這次這種情況,她斷然不會在工作日把他們喊回來了。

最後孩子們還是都回去了,因為害怕老伴突然就沒了,朱阿姨再次把老伴帶到醫院,可還是沒有撐3天,他就走了。

走的那天早上,朱阿姨說她其實已經有預感了,於是給孩子們打電話讓趕緊回來,可大女兒告訴她馬上週末了,到了週末她再回;二女兒說自己剛回去了一趟,不太好請假;而小兒子則勸朱阿姨:

“媽,你也不要太緊張,在醫院你讓醫生把進口藥都用上,不要擔心錢。”

打完一圈電話,她的心都涼透了,她從來沒有想到,曾經他們引以為傲的孩子會如此冷漠。

04 父母與子女

季羨林在散文《永久的悔》中寫道:

“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因為沒有見到父親最後一面,3個孩子回來後都痛哭流涕。但是一切都為時晚矣。

73歲老人的心酸:3個孩子,個個優秀,老伴臨走卻沒有一個在身邊

處理完老伴的喪事,家裡的親戚都勸朱阿姨去孩子家住一住,散散心,可是她卻哪裡都不想去。兩個女兒家裡都有婆婆在,她去了顯得彆扭,小兒子家她當初去幫忙帶過一段時間小孩,兒媳婦從小在城裡長大,對她這個小地方的婆婆“見外”得很,她還是在老家自己。

最後朱阿姨說:

“難怪別人說先走的是福氣,老頭子走的時候還有我,我到時候找誰去啊?”

有個做過一個計算,大部分人都是在外地謀生,一年只回家一次。法定年假為7天,耗在路上的時間,為2天。用於朋友同學聚會的時間,為2天。最後能陪父母,至多3天。

以平均留守老人的年齡計算,父母剩餘的時間為18年。也就是說,這一生,我們真正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僅為54天。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可實際能夠陪伴父母的時間真的屈指可數。小時候,父母是我們的全部,當他們老了,我們卻沒能成為他們的依靠。我們總說孩子是父母一泡屎一泡尿的拉扯長大的,可是當父母到了臥床的那一天又有多少人能夠反過來做到呢?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此生只剩歸途。所以,願每一個老人都老有所依,願每一個子女都不留遺憾。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END-

今日話題討論:你如何看待當下年輕人的這種掙錢與盡孝難以兩全的困局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