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一個人的真實人品,觀察他的“身體語言”就可以,錯不了

想知道一個人的真實人品,觀察他的“身體語言”就可以,錯不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說,人不可貌相。是的,一個人的品質如何,我們是不能透過其長相來判斷的,因為長相是天生的,是由基因決定的,而非自己。

但是行為就不一樣了,一個人的行為往往可以投射出他的內心。

心理學家們認為,人的心理活動是在大腦內部進行的,是不能直接進行測量的。

但是由於人們的行為由大腦控制,因此透過觀察和測量人們的行為,我們就能夠間接地對其心理有一個大致瞭解。

而在生活中也是這樣,如果我們想要知道一個人的真實人品,那麼我們就可以觀察他的“身體語言”,並從中尋找我們想要獲得的資訊。

具體而言,我們可以透過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判斷:

想知道一個人的真實人品,觀察他的“身體語言”就可以,錯不了

眼神傳達的資訊,眼睛是心靈的視窗

人們都說,眼睛是心靈的視窗。

因為通常情況下,我們會有意識地去控制自己說的話,努力地去進行表情管理。

然而眼神的重要性卻往往會被我們忽略,因此,一個人眼神當中透露出的資訊,往往會更加真實、可靠。

想要了解而一個人的真實人品,我們就可以去觀察他的眼神。

比如說,一個人看似西裝革履、儀表堂堂,但是他的眼神經常飄忽不定,還總喜歡從上往下地打量別人,那麼這就說明他可能並不像看來那麼“君子”。

又或者,有時候我們嘴上說著對某個東西或某個人不感興趣,但是我們的眼神往往又會不自覺地看向那裡,那麼說明我們可能撒了謊——我們對那個東西是感興趣的。

除此之外,有研究者發現,當一群朋友一起聚會的時候,如果發生了令人爆笑的事情,那麼我們第一個看向的人,便是聚會當中我們最在乎的那個人。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眼神和視線是能透露出很多資訊的,想要了解一個人,可以先從觀察他的眼睛開始。

想知道一個人的真實人品,觀察他的“身體語言”就可以,錯不了

相處的時候,觀察言行是否一致

“言行一致”這個詞出自宋朝趙善璙的《自警篇·誠實》:“自此言行一致;表裡相應;遇事坦然;常有餘裕。”

我們形容一個人言行一致,其實是在說他的行為和他說的話是一樣的。

然而當言語和行為不一致的時候,說明我們所說的話可能並不真實,是我們想要去掩蓋什麼,又或者是刻意想讓自己給別人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在電視劇《喬家的兒女》當中,喬家的父親喬祖望,便是這樣一個常常言行不一致的人。

他的妻子由於難產,年紀輕輕就去世了,而喬祖望又不是一個有擔當的男人,家裡的大小事務都是他的大兒子在管理著。

在很多人眼裡,喬祖望是一個實打實的“渣爹”,因為對於孩子他不管不顧,嘴裡卻又總說自己是個愛孩子的父親。

對於去世的妻子,他嘴上說難受,但卻一滴淚都沒有掉過,甚至把買骨灰盒的錢用來買酒買肉了。

喬祖望就是這樣一個沒擔當、沒骨氣的人,他的言行不一,把他最真實的人品體現得淋漓盡致。

想知道一個人的真實人品,觀察他的“身體語言”就可以,錯不了

下意識的動作,暴露了真實的內心

01)、前面我們說到,判斷一個人的人品,可以去看他說的話和做的事兒是否一致。

那麼如果一個人常常言行不一致的話,我們應該更相信他的行為還是語言呢?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觀察其行為其實是更可靠的,因為很多時候身體是先於我們的大腦行動的,言語可以作假,而動作卻常常會露出破綻。

比如說,有心理學家發現,我們在和他人面對面坐著聊天的時候,如果我們的身體向後仰、靠在椅背上的話,說明我們對目前所聊的話題並不感興趣。

又或者,若他人講話時我們雙手環抱,說明我們是對對方有所戒備的。

可見,一個人下意識的動作,能夠暴露其內心的真實感覺。

想知道一個人的真實人品,觀察他的“身體語言”就可以,錯不了

02)、同樣是在《喬家的兒女》中,有一幕最令人印象深刻。

喬家大兒子喬一成決定大學畢業後繼續讀研,喬祖望則斥責他自私、不孝順,只懂得花錢、不懂得為家裡賺錢。

他說自己養孩子白養了,這讓喬一成瞬間火冒三丈。

他質問喬祖望,他上的是不用交學費的師範大學、生活費都是自己勤工儉學掙來的,何來自私一說?

隨後喬一成起身便走。

看到他已然離去,喬祖望才敢拿出家裡的雞毛撣子,象徵性地吼了兩句,彷彿一個有威嚴的父親一樣。

然而這時喬一成卻折返回來,見此,喬祖望嘴上訓斥著“你想怎麼樣”,但卻下意識地把拿著雞毛撣子的手藏了起來,整個人也警覺地向後退了兩步。

可見面對兒子的怒氣,喬祖望也心知自己理虧,於是第一反應便是“躲”。

他的下意識動作,暴露了他的心虛。

想知道一個人的真實人品,觀察他的“身體語言”就可以,錯不了

總而言之,人類作為一種高階動物,擁有著極其複雜的心理。但是複雜也並不代表完全不能夠被理解。

透過觀察一個人的身體語言,我們往往可以洞察他的心思、大致瞭解他是怎樣一個人。學會靈活運用,或許你會發現,人際交往其實很簡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