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最好的活法,其實也就是這個

豆瓣上有個熱門話題:“有哪些是你步入中年,才開始明白的道理?”

有條扎心評論說:“我年輕時僥倖躲過去的每一天,中年以後都在加倍奉還。”

人至中年,人生半坡。

驀然回首,幾十載光陰已悄然而逝。

走著走著,才逐漸明白。

人到中年,要學會浪費,才能活得通透,活出無悔人生。

中年人最好的活法,其實也就是這個

“浪費空閒”

“你有多久沒讀完一本書了?”

當你思考這個問題時,也許已經記不起上本書讀完的那一天。

現在,手機、電腦獲取知識很方便,但是我們卻逐漸忘記了學習。

一有空閒,便是拿起手機,刷刷影片、看看段子,一心貪圖享樂。

可是,時間過去,我們發現得到的快樂非常短暫,心底依舊一片荒涼。

《送你一匹馬》中寫道:“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

忙時努力工作,閒時充分學習,內心豐盈,快樂才會長久。

馬未都的故事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馬未都在出版社當編輯時,除了幹好本職工作。

一有閒暇,就會穿梭在琉璃廠、書店間,研究如何鑑別古董,不同時期古董的形態等。

身邊的人都覺得馬未都不懂生活,有空了也不出去轉轉。

面對大家的不理解,馬未都絲毫不在意。

他利用空閒時間,深入研究一段時間後,索性辭職,一心撲進了文物世界裡。

如今,他不僅成為一位知名收藏家,還創辦了觀復博物館。

很多時候,你利用閒暇學習的東西,總能在不經意間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收穫。

《悅己》中說:“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

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閒暇時間的利用,實乃大有用處。

不捨得浪費空閒時間學習,就永遠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

我們來人間一趟,內心充盈,才會開出燦爛的花朵。

中年人最好的活法,其實也就是這個

中年人最好的活法,其實也就是這個

“浪費力氣”

有人說:“平時已經夠累了,哪有時間去運動。”

哈佛醫學院教授瑞迪在《運動改變大腦》中證明:“當你疲憊、壓抑時,你的腦細胞也在變少、血清素開始不夠。 而運動,可以鍛鍊大腦,調節腦內神經傳遞,穩定情緒,治癒疲憊。”

精彩的靈魂,需要強健的體魄作保障。

你流過的汗,會透過你的氣質表現出來。

舍不捨得花費時間運動,過的完全是兩種人生。

聯想公司創始人柳傳志在四十多歲時,很少運動。

後來,他生了一場大病。

主治醫生特意囑咐他:“身體條件太差了,一定要加強鍛鍊。”

自此,柳傳志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給自己放一個長假。

推開繁雜事務,專心運動。

直到今天,他依然每天散步、慢跑,身體越來越健康,精神狀態也好了很多。

以前,總覺得身體是自己的,自己怎麼舒服就怎麼來。

不愛站著,便坐著;不愛坐著,便躺著。

人到中年,才發覺,身體是否健康,不再只是一件小事。

上有父母,旁有愛人,下有孩子,一旦病倒了,牽一髮而動全身。

《柳葉刀》曾釋出過一項全球日常運動量的報告。

報告顯示:長期缺乏運動,會使組織器官機能下降30%,各類疾病也隨之而來。 能管理好身體的人,才能管理好人生。

趁著時間還早,去運動吧,在大汗淋漓中,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中年人最好的活法,其實也就是這個

中年人最好的活法,其實也就是這個

“浪費精力”

俄國曆史學家克柳切夫斯基說:“肯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轉變,不肯思考的人暈頭轉向。”

不肯思考,眼高手低,頭重腳輕。

每天渾渾噩噩,虛度餘生。 願意思考,目標明確,腳踏實地。

有目標,有規劃,行穩而致遠。 曾兩次登上《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的巖合光昭,就是一個願意浪費精力思考的人。

我們都知道貓是一種喜靜的動物,每隻貓都有著不同的個性。

盲目地拿著相機,很難捕捉到瞬間的精彩。

長時間的攝影生涯中,巖合光昭邊積累、邊思考。

他說:“我拍貓的秘訣就是,不惹貓生氣。

” 經過不斷觀察,巖合光昭在思考中總結出了很多細節:為了與貓親近,他每次見面都要說一句“早上好”; 為了讓貓保持自然,他不用閃光燈,不支三腳架; 為了與貓對視交流,他趴在地上放低機位,保持與貓視線平行; 貓的狀態沒上來,他會趴在地上一直等,有時候甚至會連續等上好幾天……

磨刀不誤砍柴工,先思後事才能事半功倍。

心情沉靜,不浮躁、多思考,造就了“貓咪攝影達人”巖合光昭。

劉同說:“浮於表面的都是風光,沉下心來自有答案。”

生命裡,很多事情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

浪費精力分析,思路才會清晰,思維才不會固化。

你願意浪費多少精力思考問題,你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中年人最好的活法,其實也就是這個

中年人最好的活法,其實也就是這個

“浪費情緒”

行走人世間,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感到焦慮: 回憶已成定局的過去,我們煩惱懊悔,不讓自己得到片刻的休息;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苦思不得其解,但又不敢放鬆時刻緊繃的神經。

結果,過去已過去,未來還沒來。

我們卻在自我消耗中越陷越深。

生活不是一把提琴,需要時刻緊繃才能彈奏美妙的樂曲。

人至中年,我們更應該走一程,停一程,在愜意中,讓斑斕的夢追隨一生。

小說《無聲告白》中,講述了一個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

瑪麗琳的夢想,是讓大女兒成為一名醫生。

她給女兒買了一堆醫學書籍,讓她提前學習醫學課程。

瑪麗琳無時無刻不在關注女兒的學習情況:她發現女兒沒有學習,而是在聽音樂時,便氣急敗壞地關掉她的音樂,逼迫她趕緊學習; 她得知女兒物理考試不及格,便把不及格的考卷釘在牆上,時刻提醒自己不能鬆懈; 她帶著女兒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書本上的每一道錯題,直到女兒完全學會,才肯罷休……

在女兒沒當上醫生前,瑪麗琳片刻也不敢放鬆。

結果,女兒忍受不了重壓,開始反抗。

經過一番思考,瑪麗琳才慢慢意識到,自己先前的生活太過拘謹。

人不應該為了一件事,把自己折磨的沒有一點兒生活的樣子。

後來,她開始釋放自己,與生活和平相處。

心情得到了放鬆,瑪麗琳在小女兒的教育上也開始變得鬆弛有度。

很多人不敢放鬆心情,是因為擔心自己一放鬆,就會落後。

但是,時刻緊繃著神經,看似很上進,實則卻是在拖累自己。

想放鬆,又不敢放鬆,心情得不到充分休息,做事就會提不起幹勁。

長此以往,只會讓自己陷入死迴圈,苦不堪言。

人生下半場,不如讓自己的心情鬆弛一下,讓緊繃的神經適時放鬆。

心情愉快,自然瀟灑自在。

中年人最好的活法,其實也就是這個

“浪費時間”

朱光潛曾說:“越聰明的人,越懂得休息。”

凡是走過長路的都知道,走久了不歇息,必定愈走愈慢,以至完全走不動。

狀態不佳時,慢條斯理地拿時間磨成果,不如果斷休息,在休息中蓄力。

動中有靜,才是自我成長的一種境界。

著名時間管理專家張萌的故事,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張萌有一段時間忙著創業,每天需要處理很多事務。

常常是這一件還沒解決好,又撲到另一件事情上去。

日夜連軸轉的張萌,每天熬夜加班,不敢浪費絲毫時間讓自己休息。

漸漸地,張萌發現不僅工作中的事情處理效率變得低下,自己的狀態也開始不佳。

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張萌開始花費時間讓自己休息。

工作節奏恢復正常以後,張萌的狀態日益回升,如今已是三家知名公司的CEO。

網上有人說:“現代人有個共同的毛病,勤有餘勞,心無偶閒。”

寧可爭分奪秒地工作,也不願花費一丁點兒時間休息。

於是勞而無功,於心疲憊不堪。

人的精力有限,懂得浪費時間休息,讓疲憊的身心得到休息,才有精力做好每一件事。

停下來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出發,也是為了迎接更多的美好。

中年人最好的活法,其實也就是這個

林清玄說:“浪漫,就是浪費時間慢慢吃飯,浪費時間慢慢走,浪費時間慢慢變老。”

人到中年,學會浪費,才能浪漫。

浪費空閒學習,驅散乏味的生活;浪費力氣運動,飽滿疲乏的精神;浪費精力思考,事半功倍地處事;

浪費情緒放鬆,舒緩緊繃的心緒;浪費時間休息,抵擋世事的刁難。

往後餘生,願你我都能在浪費中,體會人生的曼妙。

點個

【關注】

,與朋友們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