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原諒傷害過你的人嗎?|《FBI特工日記:惡魔心理側寫》彼得·克里斯邁特

地獄坦蕩蕩,惡魔在人間

最近的15歲女生弒母案,去年的14歲男生姦殺女童案,永無止境的校園霸凌……當滿眼都是這樣的社會新聞時,我禁不住問自己:這個世界病了嗎?是什麼引發悲劇,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你會原諒傷害過你的人嗎?|《FBI特工日記:惡魔心理側寫》彼得·克里斯邁特

很多悲劇源於心理疾病,在世界範圍內對犯罪心理的研究,無法否認的是,FBI走在世界前列。這本書的作者彼得·克里斯邁特,退休前在FBI工作了20多年。曾在北大章瑩穎案審理過程中,接受採訪並對其失蹤前的影片進行過分析和解讀。

現在這個案件看似塵埃落定,但章瑩穎卻如人間蒸發,連屍骨都沒有留下,邪惡的兇手卻連鱷魚的眼淚都懶得施捨,還逃脫了死刑的懲罰,令人憤慨,當時的法官。

你會原諒傷害過你的人嗎?|《FBI特工日記:惡魔心理側寫》彼得·克里斯邁特

(願你安息)

回到書本身,作者彼得因為心細如髮和善於思考的特質,被FBI選拔成為接受BAU的第一批受訓學員。BAU全稱Behavioral Analysis Unit,是FBI的行為分析部門,基於對犯罪嫌疑人行為調查和案件經驗,偵破複雜的嫌犯心理敏感的案件,一般涉及暴力行為和暴力威脅,經手的罪犯一般都罪惡滔天。如果想更多瞭解,可以去看看美劇《犯罪心理》。

你會原諒傷害過你的人嗎?|《FBI特工日記:惡魔心理側寫》彼得·克里斯邁特

書中涉及到的案件大多是連環兇殺案,破案方法採用BAU的看家本領——行為分析方法。行為分析,或者說是心理側寫,在某些型別的案件中確實能夠提高斷案的效率,尤其是對於一些連環殺人、精神異常、變態殺手等案件的勘破很有奇效。

在FBI特工日記中,作者列舉了一些BAU的連環兇殺的案例,透過分析會發現這些嫌疑人大多表面是個老實或者謙和的人,不會特別顯眼,善於隱藏,但內心存在難以紓解的憤怒等複雜情緒,起因和年少成長期的家庭因素有關。這個分析應用在我們國家也是行之有效的,比如歷經十幾年的時間去年才剛剛破獲的白銀殺人案犯罪嫌疑人,以及最近頻發的子女弒母案件。

你會原諒傷害過你的人嗎?|《FBI特工日記:惡魔心理側寫》彼得·克里斯邁特

研究還發現,大多數性暴力犯罪者的童年都很不幸,一般成長於母親性格存在明顯缺陷的單親家庭,或從小受到來自家長的謾罵或極端控制等。(題外話,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多的弒母案?其實有一個答案很直接,因為沒有爸爸……)

另外,大部分的連環殺手在童年遭受過性虐待。這些罪犯,在成年後無法抑制自己偏激的思想,將憤怒的情緒轉移到受害者身上,肆意凌虐,最終擴大了悲劇的波及範圍,導致更多的家庭支離破碎。這其實反映了很多社會問題,包括家庭性教育、罪案防範和法律制訂方面存在亟待完善的重大缺陷。

你會原諒傷害過你的人嗎?|《FBI特工日記:惡魔心理側寫》彼得·克里斯邁特

兒童的教育和保護是社會投入相當大的領域,但同時犯罪暴力事件作案人逐漸年輕化也是不容小視的現象。在中國,針對未成年的性犯罪案件也在逐年增加。在去年大連14歲少年殺童案,讓我不禁寒顫。犯罪嫌疑人雖然年紀小,卻有著成熟的邪惡,一個女孩死於他手,卻牽扯不出他的一點愧疚,反而沾沾自喜,“自己還是未成年,法律拿我沒什麼辦法”。

少年時代是純粹的,卻也容易走向極端。如果不是純粹的美好,可能就會帶來純粹的惡。每次看到校園霸凌的影片,都會特別悲涼。本應享受校園生活的年代,卻種下了一輩子都抹不掉的傷痕。

你會原諒傷害過你的人嗎?|《FBI特工日記:惡魔心理側寫》彼得·克里斯邁特

曾經在微博上有人提問:你會原諒曾經傷害過你的人嗎?翻看網友的評論,可能70%的回覆涉及到校園暴力。有一個網友的回覆,我印象特別深,他說,“前幾天,我聽說初中一直欺負我的小混混,在社會上被人砍了,手腳全斷了,我聽到以後心裡特爽,老天爺終於開眼了,我憑什麼要原諒他,我恨不得他死。”

去年風靡的《少年的你》,裡面擁有天使面孔的魏萊,卻是一個殘酷的霸凌者。她造成了胡小蝶和陳唸的慘劇,但她也是一個悲劇。母親的自私和父親的冷漠,成就了一個扭曲的人格,最終魏萊沒有未來。

你會原諒傷害過你的人嗎?|《FBI特工日記:惡魔心理側寫》彼得·克里斯邁特

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社會風氣影響下,很多家長強行控制孩子的行為而非循循善誘的引導,導致孩子產生過於偏激的行為傾向,這種事情也並不少見,比如北大弒母案的吳謝宇,高智商、高學歷但也泯滅人性。

正常人的內心大部分時間是有序的,偶爾暫時失衡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大家都不是聖人。可罪犯會將這種失衡無限放大並外延到社會,造成廣泛而惡劣的後果。

你會原諒傷害過你的人嗎?|《FBI特工日記:惡魔心理側寫》彼得·克里斯邁特

犯罪,或許離我們很遠,但其實很近。如何調整內心的平衡,是我們需要認真學習的內容。閱讀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去了解犯罪心理,對自身的心理和行為也能起到一定的導正和干預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