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設重點班的雙減,應當怎麼看?培養出副部的魯迅這樣做的

如果提到教育,大家一定是被近來的課後託管、暑假託管,以及一二年級不能有紙質作業,同時要求中小學校園內不準出現“重點班”等接踵而來的訊息所影響,開始了自己的反思和影響,甚至於由此去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以及陪伴孩子的模式。

家長:不設重點班的雙減,應當怎麼看?培養出副部的魯迅這樣做的

不過無論是什麼理由,有一點是值得指出的,那就是作為家長或者師長的你,是真心在愛自己的孩子或者學生嗎?

如何教育後代、如何更好地愛自己的孩子,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受教育期間,接觸到的一位思想家魯迅,也就是作家周樹人,曾經有過一篇十分真知灼見的雜文——《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家長:不設重點班的雙減,應當怎麼看?培養出副部的魯迅這樣做的

這篇雜文作於1919年,釋出於新青年第六卷,這篇文章被後人概括出了魯迅對於自己後代的教育觀:創造機會讓孩子自由成長,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敢說、敢笑、敢罵、敢打的人。

魯迅的這篇文章,有那麼一丁點的侷限性,畢竟當初主要的矛頭是對準孔家的“聖人之徒”,以及將孔家視為代表的封建宗族、禮教思想。此外,對於正面的論證,多是以西方人物事例為主等。

家長:不設重點班的雙減,應當怎麼看?培養出副部的魯迅這樣做的

不過,文章中的絕大多數理論和想法,實際上對於當下我們中青年階段的成年人,教育孩子時,依舊是可以汲取大量營養和經驗的。

文章的關鍵詞和表達形式中,除了反對封建禮教思想以及引用了數個國外名人的事例之外,更多的談到了愛。父母長輩對於子孫後代的愛,這種愛,對於中國人來說存在兩個障礙,一個是父權為大,另外一個則是魯迅口中“聖人之徒”所在意的父子綱常。

家長:不設重點班的雙減,應當怎麼看?培養出副部的魯迅這樣做的

魯迅教育孩子的觀點,之所以依舊能夠適用於現在乃至是教育改革風口的父母們,原因在於魯迅提到了自己的子女終究要“為人父母那一天”,甚至於成為更多後代的先祖。

以個人的淺薄見解和經歷,去限制孩子、固化孩子的成長之路,這說到底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行為。這是生出了孩子之後自覺自己在孩子心中最大、自己所說一切都是權威的錯誤認知。哪怕有的時候意識到自己的觀點或者行為是欠妥的,也難以企口去和孩子解釋和道歉。父愛,對於國人來說,總是沉默以及內斂的。

家長:不設重點班的雙減,應當怎麼看?培養出副部的魯迅這樣做的

而魯迅的觀點中,則是提到了一種利他、無私甚至可以說是博愛的子女教育觀點,唯有讓孩子充足的成長和培養個性,那麼更多的子孫後代們將會得到更大程度的“解放和改良”。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不過終究能夠實現。

很可惜的是,因為國人傳統的觀念,對於一些新事物總是抱有懷疑的態度,對於一些能夠讓子孫後代感覺到自由的方式,總是會擔心“別出了什麼亂子”。因此,對於當下的教育改革,更多人也是抱著懷疑的態度。

家長:不設重點班的雙減,應當怎麼看?培養出副部的魯迅這樣做的

國家在發展和壯大,甚至於已經步入到了世界民族之林的巔峰,這種成就,在世界已經變得如此小之後,十幾億人的民族站在了人類的第一梯隊,可並非是中國之前沒有實現過,整個世界也從未有過。

所以相關的教育改革政策,難道僅僅只是一些不切實際的“辦公室檔案”嗎?大家都覺得相關制定者,都是些酒囊飯袋嗎?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和長遠的眼光,為何制定者可以坐在高高在上的辦公室,而我們要受具體政策的指導而去跑斷腿?

家長:不設重點班的雙減,應當怎麼看?培養出副部的魯迅這樣做的

其實,如果你真的如同魯迅所說的那般,對於孩子教育的態度是讓其“好好玩、敢說話、不怕張口、不羞於與人起爭執”的態度,那麼對於眼下的教育方針,勢必是贊同的。

當然,新事物出現勢必是需要一定的接受時期,如果身為家長或者師長的你,依舊有很多想不通透的地方,不妨拿出手機電腦開啟搜尋引擎,輸入“《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讓自己的思想再回爐重造,不能保證豁然開朗,但必定眼前一亮,一切便都釋然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