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噸的“鎮海吼”,熬過千年的風吹雨打,不曾想倒在了專家手上

導語:32噸的“鎮海吼”,熬過千年的風吹雨打,不曾想倒在了專家手上

文物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保護文物?

文物,在古時是禮樂、典章制度的統稱。在《左傳·桓公二年》有云:

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文物以紀之,宣告以發之;以臨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文物的含義徹底地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在歷史長河中,那些對文化發展有幫助,以及和重大歷史事件有關聯的物品等等被稱之為文物。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文物?

因為這是歷史的見證,

文明生存的痕跡,是民族的象徵,更能豐富我們的內涵

……

在河北省滄州市的郊區外,有一尊全部是鐵鑄成的獅子,這是一隻見證歷史的獅子,於公元953年鑄成,有人說這是後周世宗北伐契丹鑄,為鎮守滄州鑄成的;還有人說,這是文殊菩薩的坐騎,腹有經文揹負蓮花;還有人說這是為了鎮壓海嘯而建造的神獸,眾說紛紜。

而在《滄縣誌》中也曾記載,古時候生活在海邊的人經常會遭遇水患,所以他們就祈求文殊菩薩幫助他們,不過文殊菩薩的廟宇已經存在,所以後人就鑄造了文殊菩薩的坐騎,希望能鎮住水患,保一方太平。

不管是神話也好,傳說也罷,這頭重達32噸的石獅子屹立在滄州海邊千年不倒,就值得我們去保護,

所以在1961年,這頭“鎮海吼”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

已經成重點文物了,本該一切都往好的地方發展,但事與願違。

這頭“鎮海吼”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文物,吸引了很多歷史專家前來研究,但很可惜的是雖然“鎮海吼”歷經千年不倒,卻因為是鐵鑄成,所以變成現在這種千瘡百孔的樣子。

為了不讓這尊文物就這樣繼續衰敗下去,政府決定展開文物修復工作,召集了一幫專家準備大幹一場。但沒想到這群專家自作聰明,不僅沒有把“鎮海吼”救回來,這讓本該就不堪重負的文物更加雪上加霜。

1803年,因為當時惡劣的天氣,讓“鎮海吼”倒在了水泊中,當時的技藝達不到標準,無法讓這尊“巨獸”站起來,時隔90年才被人“扶”起來,但在這之後就沒有後續了,鏽跡斑斑的“鎮海吼”沒人搭理,又過了幾百年。

當新世紀來臨後,國家準備著手修復“鎮海吼”,因為我們國家的技術還不是很成熟,所以找來了蘇聯的專家來幫忙,在蘇聯的專家的建議下,這群人給“鎮海吼”修建了一個“雨棚”,先解決被雨水侵蝕的問題。

雨水侵蝕的問題確實被解決了,但是積水的問題沒有考慮進去,潮溼的環境讓腐蝕更加加劇。專家趕緊把雨棚拆除,但他們作死的心不止,在拆除雨棚之後,有人提議,為了防止這“鎮海吼”倒下去,所以要將鎮海吼移走,就用

硫磺錨固合劑

封住它的四條腿,但移動的過程中沒有及時的清理殘渣,讓“鎮海吼”原本的腿部破壞的更加嚴重。

【結語】

修復計劃就這樣擱置,因為專家們的“聰明才智”,讓“鎮海吼”差點永遠倒下去,直到2011年,“鎮海吼”重新以嶄新的面貌站在大家面前,

據說這次的“鎮海吼”還能鎮守滄州2000年,但這頭鐵獅子以前的歷史符號已經有很大的不同,變不回去啊。

現在的我們的技術相比與以前來講有很大的進步,但我們仍要小心謹慎,不要讓這樣的悲劇再次重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