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的書法多藏鋒,《多寶塔碑》卻為什麼不這樣?

作為王羲之之後最有成就的書法家,顏真卿的書法影響深遠。顏體書法在吸引二王筆法的基礎上,滲入篆籀筆法,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影響深遠。早期的作品如《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郭虛己墓誌》還如二王的遒勁清麗、風流俊逸,到《多寶塔碑》開始走向端正凝重,寬博大氣,晚期的《顏勤禮碑》更是紮實雄壯、樸拙凝重。

顏真卿的書法多藏鋒,《多寶塔碑》卻為什麼不這樣?

一般來說,二王書法適合妍美的小手札,而顏體則更適合寫厚重的大字。今人手札多用硬筆,故書法多學顏體。顏體書寫中“藏頭護尾”的書寫方式深入人心,幾乎成了人們學習書法的正規化。郭沫若在給妻子講學書經驗的時候就總結了八個字“逆入平出,回鋒轉向”,可見顏體之中“起收藏鋒”的特點影響之深遠!

顏真卿的書法多藏鋒,《多寶塔碑》卻為什麼不這樣?

但是我們如果去看顏真卿44歲時所寫的《多寶塔碑》會發現其中不少字並非是藏鋒起筆。這是為什麼呢?

顏真卿的書法多藏鋒,《多寶塔碑》卻為什麼不這樣?

《多寶塔碑》去除碑額高度共計182cm,寬96釐米,(碑額高37釐米,寬27釐米)。字的直徑大約在3 cm以內。雖然並非墨跡,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看出其中有非常明顯的露鋒起筆,如“撰、碑、千”字都是如此。

顏真卿的書法多藏鋒,《多寶塔碑》卻為什麼不這樣?

就收筆來看,也並非一味全是藏鋒,看一下其中的“陽、顏、武、寺”幾個字都是如此,如果要是藏鋒的話收尾處會比較圓潤光潔。

顏真卿的書法多藏鋒,《多寶塔碑》卻為什麼不這樣?

那既然不藏鋒,《多寶塔碑》中收筆處的大疙瘩是怎麼來的?它多是收筆時向右下45度用力下按,然後順勢收筆的,它跟畫圈藏鋒光潔平整的收筆是有不同的,對此臺灣書法家陳忠建有過介紹。

顏真卿的書法多藏鋒,《多寶塔碑》卻為什麼不這樣?

那為什麼說“藏鋒”是顏真卿書法的重要特點呢?這是因為顏真卿還有大量“藏頭護尾”的書法作品,比如顏真卿所寫的《東方朔畫贊》就是這樣,如“三”、“先”等字。

顏真卿的書法多藏鋒,《多寶塔碑》卻為什麼不這樣?

《東方朔畫贊》僅比《多寶塔碑》晚一年寫成,為什麼就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關於這一點,我們只要比較一下兩幅作品所寫字的大小就知道了。

顏真卿的書法多藏鋒,《多寶塔碑》卻為什麼不這樣?

前文說過,《多寶塔碑》的字的直徑大約在3 cm左右,屬於中號字;而《東方朔畫贊》所寫的字大約在十釐米左右。字的大小決定了用筆的不同。

顏真卿的書法多藏鋒,《多寶塔碑》卻為什麼不這樣?

唐代寫小字,主要用兔毫纏絲筆,而寫大字的需要用較軟的毛筆,因為兔毫較短,一般最長四公分,做不了大筆。字的大小及毛筆的不同,導致顏真卿兩幅書法作品的字型出現了巨大的差異。雖然“善書者不擇紙筆”,但是很顯然,針對不同的筆,要用不同的方法。

顏真卿的書法多藏鋒,《多寶塔碑》卻為什麼不這樣?

寫的字大,就要用大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可以用大筆寫小字,不能用小筆寫大字”,小筆寫大字會破壞筆毫的彈性。毛筆大則筆毫軟,羊毫等軟性材料制的筆在書寫時勁道容易不足,為了增強筆力,自然就要起收藏鋒、中鋒行筆了,這樣可以寫出更有力道的線條。衛夫說“多力豐筋者聖”,顏體寫大字中鋒用筆、起收藏鋒、絞轉外拓,寫出來的字線條遒勁毛澀,凝重厚實,,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

顏真卿的書法多藏鋒,《多寶塔碑》卻為什麼不這樣?

學書法的人多知道王羲之的字多是小字,而顏真卿寫的字多是大字。小字和大字之間的構造與用筆也有很大的區別,這跟所用毛筆的不同也有關係。

小字用大字的用筆方法有異,概括而言:第一,小字用指,大字用腕或肘。清人蔣和說“小字運指,中字運腕,大字運肘。蓋寸以內,法在指掌;寸以外,法兼肘腕。”第二,小字中側並用,大字多用中鋒。第三,小字如“錐畫沙”,運筆迅疾,輕快明媚;大字如“屋漏痕”,濃郁雄渾。

顏真卿的書法多藏鋒,《多寶塔碑》卻為什麼不這樣?

當然,這兩者也不是完全分開的。小字的寫法也可滲入大字,大字的寫法也可滲入小字。米芾說:“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其後經生組述,間有造妙 者。大字如小字,未之見也。”又說“世人多寫大字時用力捉筆,字愈無筋骨神氣,作圓筆頭如蒸餅,大可鄙笑。要須如小字,鋒勢備全,都無刻意做作乃佳”。

顏真卿的書法多藏鋒,《多寶塔碑》卻為什麼不這樣?

將大字的筆法滲入小字,外拓圓轉、中宮疏闊、筋力豐滿,枯筆飛白之處依然筆力貫穿,這是導致顏真卿書法作品迥異於王羲之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些特點被許多書法家繼承。明代書法家董其昌說的:“宋四家書風,皆出魯公。”

顏真卿的書法多藏鋒,《多寶塔碑》卻為什麼不這樣?

以米芾為例,他可以懸腕作蠅頭小楷,“作小字如大字”。北宋費袞筆記《梁溪漫志·卷之九》:米芾向陳寺丞(陳昱,伯修之子)授以作字提筆之法,曰:“‘以腕著紙,則筆端有指力,無臂力也’。陳問曰:‘提筆亦可作小楷乎?’元章笑,因顧小吏索紙,書其所作《進黼扆贊表》,筆畫端謹,字如蠅頭,而位置規模皆若大字。父子相顧歎服,因請其法。元章曰:此無他,惟自今已往,每作字時,不可一字不提筆,久之當自熟矣。”

顏真卿的書法多藏鋒,《多寶塔碑》卻為什麼不這樣?

但筆毫硬及寫小字時,不一定非要刻意藏鋒,顏真卿亦是如此。唐代書寫小字主流的筆就是兔毫纏紙筆,兔毫硬勁,著紙即可獲得筆力。,露鋒直入自然舒適,非要刻意地去藏鋒還不容易藏得住。《祭侄稿》亦是兔毫纏紙筆所書,它的寫法即多露鋒寫法,沒有刻意藏鋒,形態上看起來像藏鋒的筆劃一是由於墨多流淌所致(型別《伯遠帖》開篇第一字“珣”字),二是由於筆禿無鋒所致。這是書寫者要注意的。

顏真卿的書法多藏鋒,《多寶塔碑》卻為什麼不這樣?

清人盛行羊毫長鋒書寫,筆毫較軟,所以顏真卿書法中“藏頭護尾”,起收頓挫的寫法用得就多,否則寫出來的字就容易缺乏力度。除了此之外,書寫時還要有一定的“絞轉”。清代著名書法家包世臣之所以為書法寫得缺乏力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懂絞轉,趙之謙懂得這一點,所以他的書法青出於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