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圓到方”,再“由方到圓”,是書法水平快速提高的捷徑!

書法史向有“秦篆、漢隸、唐楷”之稱,楷書是最晚成熟的書體。著名書法家高二適說:“

草生於隸(草為章草),正生於草,亦生於隸

。此為書法上相傳授之一準則,世人往往未盡能識之,今《定武蘭亭》,確示吾人以自隸草變而為楷,(此意來經人道過,為吾苦思而得之。)故帖字多帶隸法也。”

“由圓到方”,再“由方到圓”,是書法水平快速提高的捷徑!

相比較篆隸的用筆多圓潤,楷書用筆多方正。故此,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雲提出一個疑問:“書體的演變,無疑是為了便捷。論規律,明擺著,畫圓比畫方要簡便和快速。畫個圓,三歲孩子生來會畫成方,就要教了。

篆是圓折,楷書是方折,還規範了標準的點畫。以“永字八法”為例,應該是更費事、更難,

可古今論書皆言“便捷”,且振振有詞。我當年對此疑惑得幾乎光火。”

“由圓到方”,再“由方到圓”,是書法水平快速提高的捷徑!

那麼,既然“畫圓比畫方要簡便和快速”,為什麼書體還最後發展成了以方為主的楷書呢?孫曉雲對此感到困惑!其實答案很簡單,這個“便捷”是視覺上的便捷,而非書寫上的便捷!相比較篆書與隸書,楷書寫起來更規範容易識別,這是它流行併成為主要印刷體的主要原因!

“由圓到方”,再“由方到圓”,是書法水平快速提高的捷徑!

明白這一點,對我們練字來說非常有用。因為寫字時,先“由圓到方”,再“由方到圓”,這是書法水平快速提高的捷徑!從潤公的書法練習軌跡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由圓到方”,再“由方到圓”,是書法水平快速提高的捷徑!

1917年致黎錦熙信

第一,由圓到方。

在很多人印象中,太祖的書法作品是很潦草且難以識別的,其實他在書法起步時並非如此。其1912年寫的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論》,1913年抄錄的《離騷經》以及聽課筆記《講堂錄》,這幾篇現存最早的手跡都是比較工整的,有求方的趨向。

“由圓到方”,再“由方到圓”,是書法水平快速提高的捷徑!

商鞅徙木立信論(1912)離騷經(1913)

其中,《商鞅徙木立信論》字型工整,結構略寬扁,體態平穩,類黃道周小楷;《離騷經》則橫平豎直,體態方正,用筆精煉,起筆、收筆及藏露鋒都乾淨利落;《講堂錄》因是聽課筆記,書寫隨意,字形拉長,筆畫(如個別撇畫)或誇張或收斂,結體多變不安分。(潤公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次年隨校併入第一師範學校。一師求學時多種手跡留存老家,其幼年塾師冒險留下了兩冊課本和94頁九行萬餘字直線本筆記,包括手抄《離騷》、《九歌》和七十多頁《講堂錄》。)

“由圓到方”,再“由方到圓”,是書法水平快速提高的捷徑!

書法習練中,楷書多被視作行草書的基礎,孫過庭說“圖真不悟,習草將迷”(《書譜》)。潤公在書法起步階段,亦對楷書著力不少。其楷書結體古拙,用筆熟練,在字勢縱橫、用筆提按、收放等方面反覆琢磨、廣泛涉略,不斷進步。

“由圓到方”,再“由方到圓”,是書法水平快速提高的捷徑!

還書便條(1915)致蕭子升信(1915)〔唐〕歐陽詢思鱸帖

就1915年《致蕭子升信》以及《還書便籤》來看,字型的方折之美,還未成形,等到了1918年前後,其書法由圓到方的結體已經完成,字型已經非常美觀。以1918年致羅學瓚信、1919年致舅父母信為代表,用筆較淺而迅疾,鋒穎外露,轉折並用,與“瘦金體”略有相似。大體來說,書法寫到這個地步,已堪實用。接下來的進級,則是要向書法專業學習者的臺階來進步了。

“由圓到方”,再“由方到圓”,是書法水平快速提高的捷徑!

致舅父母信(1919),致羅學瓚信(1918年),〔宋〕趙佶瘦金書

第二,由方到圓。

楷書練好,學會用方的技巧,書法在譬如應試等須字型美觀的實戰中已經堪用,在字型方面不會失分了。但是如果要繼續進展,則要學會由方到圓的轉變。何哉?一者,書者書寫時會比較省力;二者,圓筆用在行草書中有一定的法度,法度不精即成胡寫亂畫,失了書法的精髓。為此,還須進行由方入圓的一些練習。

“由圓到方”,再“由方到圓”,是書法水平快速提高的捷徑!

讀書札記《一切入一》序(1917)

以潤公的書法為例,他在由圓入方,練習結體規整、用筆精良的小楷,增強對毛筆駕馭能力的同時,也在進行著一些入圓入方的訓練。這在前文提到的致文詠昌“還書便條”、致蕭子升信中已有一定體現,《致湘生信》、《明恥篇》封面題字等作品中也有一些縱向取勢、楷法入筆的行楷書取向。

“由圓到方”,再“由方到圓”,是書法水平快速提高的捷徑!

1915年《徵友啟事》

這些作品繼承了前期小楷書字形偏長的特徵,在提按採楷書筆法,方折明顯的同時,增加連帶,加快了書寫速度較快。橫畫向右上揚起,增添挺拔峻峭之勢的同時,在用筆和部分結構中又運用了一些行書甚至草書的寫法(如“還書便條”中的“新”、“至”等字),與唐代歐陽詢《思鱸帖》、宋代黃庭堅的行楷書有相通之處。而1917年為蕭子升《一切入一》寫的序、1919年《致黎錦熙信》則有橫向取勢的傾向,用筆較深,用力均勻,轉筆圓潤,在結體上更注重橫向筆畫的平行等距,寬疏扁平有隸楷的筆勢。

一切入一序,〔西漢〕居延簡書,致黎錦熙信(1919),〔唐〕褚遂良陰符經

在由方入圓的過程中,潤公書法也有取法顏真卿的取向。魯公書法取圓勢但雄渾大氣,尤其適合寫大字,與二王書風的靈魂飄逸不同。潤公1921年《致彭璜信》,行筆短促,按多提少,似用較粗短的羊毫或者禿筆寫就,點畫無外拓之勢,緊密內斂、厚重沉穩,中鋒運筆的特徵明顯,結體雍容、意連筆斷的特點與《祭侄文稿》的沉鬱遲澀氣息相通。

“由圓到方”,再“由方到圓”,是書法水平快速提高的捷徑!

第三,方圓並舉。

在此基礎上,就可以寫出既便捷實用又有一定書法味的行草書了。到了1920年之後,潤公的這類書法已經成型,無論用筆、結字還是行氣與章法,已經將前提按轉寰、偃仰收放有所不同的幾種書體融合。1921年行草書《致楊鍾健信》典雅靈動、姿態多變,用筆流暢自如、收放活脫,結字方圓並舉,輕重得當。在體勢與用筆上有唐人賀知章的《孝經》等小草書的韻味。

“由圓到方”,再“由方到圓”,是書法水平快速提高的捷徑!

致楊鍾健信(1921)賀知章孝經,致歐陽振垣信(1922),致光亮信(1923)

書法習練至此,已經基本可以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了。這在《致黎錦熙信》( 1919)年和《致範長江信》(1937)的對比中即可看出。若再繼續向前發展,就要走書法專業化的道路了,潤公取的是草書一路。1922年《致歐陽振垣信》,1923年《致光亮信》在書寫方面都開始草化。但是這已經步入專業學書或者是書法家的習練範疇之內了。對此我們不再贅述。

“由圓到方”,再“由方到圓”,是書法水平快速提高的捷徑!

《致黎錦熙信》( 1919)年和《致範長江信》(1937)

結語

關於怎麼樣練好書法,唐人孫過庭將書法學習分為三個階段——平正、險絕、平正,即所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但是孫過庭說的東西太過玄妙不好把握,我們將它概括為這樣一個“由圓到方”,再“由方到圓”,最後“方圓兼施”這樣的過程,更好體會一點。

“由圓到方”,再“由方到圓”,是書法水平快速提高的捷徑!

以潤公的書法作品為例,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書法練習即先是由圓求方,然後再由方求圓,最後方圓並舉的過程。對於一般人來說,由於將圓練好不易,還是以求方為妙,達到第一階段求方的要求也就可以滿足日常需求了。

“由圓到方”,再“由方到圓”,是書法水平快速提高的捷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