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即位後,為何怒斬吳良輔,真是為了遮掩生母被其染指嗎?

吳良輔是清朝時期的一個太監,因為多種的關係以及糾葛,從而傳出了很多其與康熙母親的桃色新聞。其實這種事只要大家細細的去咀嚼,細細的去品味,你就會知道這此事的可信度簡直就是零,就退一萬步來說,太監在進宮前早就已經淨身,已經不具備了男性的能力,而且在清朝順治年初期,宮中有孝莊太后把持,所以宮中的制度很是嚴格,再加上妃子的人數也不是很多,所以這種事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天方夜譚。所以,我們由此推斷當年吳良輔的死絕不是因為此等子虛烏有之事,而是另有原因。

康熙即位後,為何怒斬吳良輔,真是為了遮掩生母被其染指嗎?

我們首先來看吳良輔被判處死刑的時間,該時間為“康熙元年二月”,換句話來說就是康熙剛剛登基的第一年,而康熙在繼位時的年齡為8歲,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吳良輔是在康熙八歲的時候被下令處死。我之所以計算這樣的時間,除了讓大家知道這個宦官在什麼時候被處死外,還要讓大家知道吳良輔被判處死刑的時候,康熙只有八歲。

八歲的這個年齡相當於是在童年中,此時的他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形成,在對待事物上還沒有自己的風格,甚至說其批閱奏摺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所以我可以由此推斷處死吳良輔的不是康熙,而是這位小皇帝身後的孝莊太后。

康熙即位後,為何怒斬吳良輔,真是為了遮掩生母被其染指嗎?

其實,孝莊太后和吳良輔的“矛盾”在順治時期就已經結下了,在那個時候可能因為順治帝的內心極度沒有安全感,而且再加上之前一直被多爾袞所架空,以及在清人入關後各色旗人因為權力而相互爭鬥,所以使得其內心極度的不平衡,從而這種不安和不平衡慢慢的演化成了其對於身邊大臣和親戚的極度不信任。正因為這樣心裡變化的發展,使得順治皇帝在後期只對一個人倍感信任,這個人便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角大太監吳良輔了。因為皇帝身邊的太監大多是陪伴了皇帝很久,可以說是像明朝萬曆皇帝和馮保一樣的感情,所以這使得皇帝對於自己身邊的這個和自己從小玩到大的“夥伴”很是信任。可這種信任慢慢就成了吳良輔狐假虎威,乘機斂財的砝碼。

康熙即位後,為何怒斬吳良輔,真是為了遮掩生母被其染指嗎?

要知道清朝曾經立過宦官不可干政的祖訓,如果一旦發現受到的懲罰將會是很重很重的,但當大太監吳良輔在和外朝官員的勾結,被孝莊太后以及各路大臣發現後,本應該處死的吳良輔居然因為順治念及舊情而網開一面。這樣自打耳光的做法使得孝莊太后很是震怒,可卻因為害怕落人口舌“後宮干政”而將這份震怒深深的埋在了心裡,一直埋到了康熙元年的二月才最終爆發了出來。

在康熙皇帝繼位後,孝莊太后便開始了清算吳良輔的行動,一方面她暗示百官積極供出吳良輔的罪證,一方面在明面又對吳良輔不溫不火。最終在群臣的力推下,這個活躍在順治時期的寵兒終於倒在了孝莊的面前,倒在了清朝祖制的面前。

康熙即位後,為何怒斬吳良輔,真是為了遮掩生母被其染指嗎?

所以說吳良輔的死,其實並不是康熙皇帝所做的,因為那時的康熙皇帝不過是一個八歲的小孩子,而真正想致他於死地的不是別人,而是在順治朝一直沒有表態的孝莊太后。

其實吳良輔之所以會被判處死刑,那是因為其做了大清王朝的出頭鳥。因為清朝對明朝宦官干政有所瞭解也有所忌憚,所以才會在祖制中加入了宦官的制約,可就在這個時候吳良輔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挑戰著祖制的威嚴,而孝莊為了以後的皇帝在處理此事中遵循祖制,不開先河,才將這個亂政的大宦官處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