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少年志,韋衙內的原型疑是水滸傳裡的高衙內,難怪沒有名字

小編會在評論區等你們哦,歡迎你們盡情吐槽,麼麼噠!

娛樂圈就是一個“大染缸”,你想變成什麼“顏色”,自己或者別人幫你調色!好了,話不多說,咱們直接看接下來的精彩吧!

《大宋少年志》播出也有一段時間了,在收穫好評的同時,不少觀眾對韋衙內的興趣也更高了。大家幾乎都同時被這個性格古怪,無腦但是又很可愛的紈絝子弟圈了粉。

大宋少年志,韋衙內的原型疑是水滸傳裡的高衙內,難怪沒有名字

在劇中,由禾浩辰飾演的韋衙內,性格飛揚跋扈,喜歡有姿色的“小娘子”、美女,愛逛青樓,喜歡在大街小巷欺強凌弱,人稱“開封四大紈絝之首”。雖然他跟王寬同為官宦子弟,但這兩個人卻極為不同。王寬學富五車,滿腹詩書,氣質文雅,是個為人正直的翩翩公子。而韋衙內呢,卻是要知識沒知識,要頭腦沒頭腦,只會一味利用老爹的權勢和錢財讓眾人生畏的紈絝子弟。他能進入秘閣,也完全是因為家庭背景深厚,有個有權有勢又有財的爹。

大宋少年志,韋衙內的原型疑是水滸傳裡的高衙內,難怪沒有名字

大宋少年志,韋衙內的原型疑是水滸傳裡的高衙內,難怪沒有名字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劣跡斑斑的角色,卻收穫了很多觀眾的喜愛。甚至有不少觀眾一直想深究韋衙內的真名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大家都叫他衙內?

大宋少年志,韋衙內的原型疑是水滸傳裡的高衙內,難怪沒有名字

其實在古代,最初的“衙內”是一個官職,主要掌管禁衙,從唐代起,這種官職就由官員的親子弟來擔任。到了宋代,“衙內”演變成了對官宦子弟的一種常用的稱呼,就像“王孫”、“公子”一樣。

而到了元代,“衙內”還常常被寫進元劇當中,充當被諷刺的物件,因此,“衙內”的形象基本都是仗勢欺民、官商勾結、專伺搶奪百姓家財和良家婦女,讓百姓既憎恨又畏懼的人物。

大宋少年志,韋衙內的原型疑是水滸傳裡的高衙內,難怪沒有名字

在中國最出名的衙內是《水滸傳》裡面出現的角色之一“花花太歲”高衙內。高衙內原本是個浪蕩子,後來死乞白賴認了高俅做義父,才搖身一變,成為了官宦子弟。《水滸傳》原著也說高衙內實際上是高俅叔叔的兒子,因為高俅自己沒有後代,所以,就把叔叔的兒子過繼過來做自己的兒子。

在《水滸傳》中,高衙內的形象就是個飛揚跋扈,喜歡調戲良家婦女的人物。他最出名的故事是欺凌林沖的妻子林娘子,把林沖逼上梁山。

大宋少年志,韋衙內的原型疑是水滸傳裡的高衙內,難怪沒有名字

為什麼小編懷疑韋衙內的原型是高衙內呢?

首先,兩人所在的朝代背景相同,都是宋朝。其次,兩人的老爹都是殿前太尉,官職一樣,自身又有一定的武功基礎,並且同樣都管理禁軍。另外,這兩個人的角色定位都是反派角色。

大宋少年志,韋衙內的原型疑是水滸傳裡的高衙內,難怪沒有名字

再者,韋衙內未進入秘閣時的性格跟高衙內很像,都比較飛揚跋扈,還幹過不少欺凌弱小的事。韋衙內欺凌弱小的案例是毆打收糞工大遼暗探,並隨便安個罪名把人家送進了牢城營。

大宋少年志,韋衙內的原型疑是水滸傳裡的高衙內,難怪沒有名字

另外,這兩個人都喜歡“調戲”良家婦女。當然,韋衙內僅止步於言辭輕浮和想動手摸小娘子,跟高衙內想調戲林娘子有本質的區別。

大宋少年志,韋衙內的原型疑是水滸傳裡的高衙內,難怪沒有名字

還有一點,這兩個人的年紀都差不多大。在《大宋少年志》中,韋衙內的年齡為18歲,而高衙內的年齡雖然沒有實際的數字,但也可以推斷出來。《水滸傳》中高俅發跡的年齡在35歲左右,而他也是在這個時候收高衙內為義子的。高俅收高衙內為義子,而不是別的什麼兄弟類的,說明兩人的年紀相差的還是比較大,至少得有十幾歲。另外,高俅當時已經在幹調戲良家婦女的事了,所以,年紀不會太小,在18-20歲之間是比較合理的。

最後,也是非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兩個人的名字都不詳,作者都沒有說他們叫什麼。《水滸傳》當中,不管是原著還是改編的影視劇都沒有交代高衙內叫什麼名字,而百度百科裡面也顯示沒有收錄高衙內叫什麼的詞條。

大宋少年志,韋衙內的原型疑是水滸傳裡的高衙內,難怪沒有名字

所以,小編我真的很有理由懷疑,韋衙內的原型就是高衙內。當然,這個也不絕對。因為韋衙內和高衙內除了上面的幾點比較相似,其他都南轅北轍。

作為《大宋少年志》的搞笑擔當和活寶,我們的寶藏男孩韋衙內其實是個內心是非常善良,富有同情心,而且很大度的男孩子。被薛映和小景投了“最無能”的票,一聽薛映是有苦衷的,馬上就同情心氾濫原諒薛映了,還幫忙教訓欺負薛映父母的小人。至於“開封四大紈絝之首”的名號,那都是少不更事不小心獲得的。而調戲小娘子的事情呢,實際上也不能算是真的調戲,頂多就是說話輕浮了點。所以說,高衙內頂多就是韋衙內的半個原型吧,兩個人還是有很本質的區別的。

大宋少年志,韋衙內的原型疑是水滸傳裡的高衙內,難怪沒有名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