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波希米亞狂想曲》:懷念那個遠去的絢爛的年代

《波希米亞狂想曲》這影片能夠如此大火,除了皇后樂隊的大名之外,其實人們是在懷念那個狂飆突進的上世紀70年代,文化領域百花齊放,自由不羈,激情四溢。何為搖滾巨星,那就是從不畏懼冒險,永遠向未來前進。當然也反映了一些嬉皮士的特點,性解放,不重視家庭等。隨著邁克爾傑克遜等一代巨星的隕落,今天西方的文化界其實早已沒有了當年的銳氣蓬勃。猶記得70年代搖滾樂,90年代好萊塢電影的繁盛,可是今天似乎除了政治正確,沒有什麼新東西。

看《波希米亞狂想曲》:懷念那個遠去的絢爛的年代

回到弗萊迪本人,他當然不是一個完人,這種人放在生活裡只會人厭狗嫌。他是用一生短暫的一生詮釋了什麼叫放蕩不羈愛自由,用生命燃燒才華。所以到最後的他一直都是孤獨的,他就像是一個一直在索取的小孩子一樣任性,無論是瑪麗還是吉姆,都在用最大的包容心去愛護他,自然也搞得很累。他的隊友也得一直遷就著他,當然,他的才華就是他放蕩的資本,他的傳奇而又短暫的一生也奠定了他是真正的巨星,是皇后樂隊的靈魂。

看《波希米亞狂想曲》:懷念那個遠去的絢爛的年代

回到影片本身,他就是一部弗萊迪的傳記片,同時帶領大家回顧了那個搖滾樂的盛世。演員們的表現其實都是合格的,演弗萊迪的演員本身不是巨星,我想今天再大腕的好萊塢影星也演不了弗萊迪,因為巨星是可以被模仿,但是無法複製甚至超越。我因為片子甚至去看了皇后樂隊的影片,感覺就是不一樣。很多人都吹爆了影片裡最後的那場演唱會,場景的確還原非常的高,但確實沒有辦法還原那種巨星的光彩。

看《波希米亞狂想曲》:懷念那個遠去的絢爛的年代

影片的高分我覺得至少80%是出於情懷,我感動的不是皇后樂隊的專輯銷量有多高,而是那一代巨星們的情懷,他們可以為了拯救非洲的饑民們無償演出,為的不是名聲,而是對得起良心。也是在皇后樂隊等一干英國巨星們的感召下,邁克爾傑克遜召集了45位美國頂級歌星發行專輯《we are the word》,籌集6000萬美元善款,他們不是白左,他們是真正有理想,有情懷的人。可是今天,這一切都變得太遙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