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為什麼不能頂替蕭何成為大漢丞相?

大家好,我們的小倉鼠打洞學會另一種情懷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劉邦跟張良、蕭何的關係,非常像當年越王勾踐和范蠡、文仲的關係。當年越王勾踐赴吳為奴,臥薪嚐膽,身邊一直帶著范蠡;厲兵秣馬之後,與吳國展開復仇之戰,身邊還是帶著范蠡。而文仲始做為勾踐治理國家的左膀右臂,始終是留在越國國內,幫助越王勾踐治理國家和後勤管理。

劉邦也是如此,在外征戰的那些年,張良大部分時間都跟在我劉邦身邊,幫助劉邦出謀劃策,見證劉邦在戰場上的勝敗榮辱,就像勾踐身邊的范蠡。

劉邦封漢王之後,無論是楚漢戰爭,還是擺平異姓諸侯王之戰,當劉邦率領大軍在外征戰,蕭何始終坐鎮後方,幫助劉邦治理國家,就像當年的文仲。

張良為什麼不能頂替蕭何成為大漢丞相?

劉邦和勾之間,同樣也有很多非常相似的地方,兩個人可以說都經歷過臥薪嚐膽。劉邦那些年一次又一次被項羽打的抱頭鼠竄,其狼狽不堪的程度,與勾踐當年在吳國忍受的屈辱旗鼓相當。

打敗吳國之後,勾踐心裡就琢磨,自己常年在外征戰,文仲一直在家治理國家,久而久之,百姓只知道你文仲,都快忘了我勾踐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

於是,勾踐賞賜給文仲一把寶劍,告訴文仲說,我爹前天給我託夢,說他在泉下一切都好,就是沒人陪他下棋,特別無聊,你文仲棋藝高超,去陪老頭解解悶兒吧。

文仲:“領導,我只會下五子棋。”

勾踐:“沒錯,老頭也只會下五子棋。”

劉邦和勾踐差不多,當他帶領軍隊擺平天下之後,發現這些年都是蕭何在治理國家,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而且蕭何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口碑特別好,甚至很多老百姓只知道他蕭何,不知道我劉邦。

劉邦就找蕭何談話:“我家老頭每天憋憋屈屈的沒事兒幹,我感覺是缺個人和他下棋。”

蕭何一口迴應:“那好說,明天我就買點東西去看老頭,陪他下下棋,解解悶。”

張良為什麼不能頂替蕭何成為大漢丞相?

劉邦忘了,勾踐的老爹當時早就歸西了,而自己的老爹劉太公,現在還活蹦亂跳,身子骨硬朗的很。

過後蕭何才明白,噢,原來你劉邦這是不信任我啊,我的名聲和威望太高,你吃醋了。好說,這個可以解決。

蕭何為了降低自己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望和口碑,選擇了明目張膽的行賄受賄和非法侵佔私有土地。這一波操作,蕭何立刻被老百姓在背後指著脊樑骨罵,都說他蕭丞相心眼大大的壞,導致蕭何名聲和威望直線下降。

與此同時,蕭何由於之前威望過高而產生對皇權的威脅,也逐漸消失殆盡,從而保住了自己的小命。

劉邦心裡尋思到,哼,行,還不錯,算你蕭何識相,我就不收拾你了,繼續幹你的大漢丞相吧,我還是十分看好你的。

關於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為什麼他沒有成為大漢丞相呢?

張良為什麼不能頂替蕭何成為大漢丞相?

第一,張良在那些年始終是漢軍司令部高階參謀的角色,更多的是幫助劉邦戰略規劃、獻計獻策以及指揮打仗,工作檔案一直都在軍隊裡。

說讓張良專業到地方工作吧,讓他頂替蕭何的職位,張良不是不能幹,但是相比之下,與幹了一輩子後勤部長的蕭何比起來,張良的能力和經驗都明顯要差一些。

第二,當天下被漢軍搞定之後,張良腦子裡想的只有四個字:功成身退。他非常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不想自己成為第二個文仲,只希望能成為第二個范蠡。

張良就琢磨,怎麼能保住自己的小命呢?要不我也學學范蠡,下海經商去?可是自己沒有商業頭腦和天賦,而且對錢也興趣不大。

後來,張良無意間在煉丹中找到了樂趣,覺得這個東西有趣的很,不僅可以修身養性,還可以延年益壽。更重要的是,能以此為藉口,從此退出權利中心,不再去參與朝堂政事,完美避開了劉邦對於張良的信任危機。

張良為什麼不能頂替蕭何成為大漢丞相?

第三,張良自己心裡也有數,自己不是從一開始就跟隨劉邦打天下的,自己當初是韓王的人,是半路才加入漢軍。而蕭何不同,蕭何是從沛縣開始就追隨劉邦,是豐沛功臣集團的元老,而且還是他們之中最有威望的老領導。

關於豐沛集團,自己始終沒辦法完全融入其中,大家說話口音都不一樣,因此自己跟豐沛集團的功臣們在一起的時候,總是顯得格格不入。

如此一來,如果讓自己成為大漢丞相,很難讓大功臣們信服自己,導致工作不好做。與其在丞相職位去得罪豐沛功臣集團,不如退而求其次,我自娛自樂,自己和自己玩,而且還挺好玩,何樂而不為?

最終,在天下平定之後,張良主動選擇了退出權利中心,並得以善終。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