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為何會指定鰲拜為輔政大臣?

近年來,隨著各種清代題材歷史劇的熱播。“康熙智擒鰲拜”的故事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鰲拜也以大奸臣的形象家喻戶曉。實際上,鰲拜後期雖然對皇帝飛揚跋扈,但想當年鰲拜的確也是忠勇之臣,早年南征北戰,屢建奇功,忠於故主。始終不渝,是功臣也是忠臣。這是他不該被抹殺的功績。

順治為何會指定鰲拜為輔政大臣?

因功崛起的鰲拜

鰲拜,生年不詳,死於康熙八年(1669年),滿洲鑲黃旗人。鰲拜出身將門精通騎射 ,從青年時代起就效力軍中,屢立大功。他曾跟隨清太宗皇太極攻察哈爾部,徵朝鮮,均有戰績。

在皮島之戰中,鰲拜主動請纓,並與準塔一同向阿濟格立下軍令狀:“我等若不得此島,必不來見王,勢必克島而回”。勝敗關鍵時刻,鰲拜第一時間衝向明軍陣地,冒著炮火與敵人展開近身肉搏。清軍才得以一舉跟進,攻克皮島。

在松錦會戰中,鰲拜衝鋒陷陣,一馬當先,五戰皆捷。因功晉爵一等梅勒章京。

順治為何會指定鰲拜為輔政大臣?

勇猛無敵的驍將

順治元年(1644年)10月。鰲拜隨靖遠大將軍英親王阿濟格取道陝北,攻陷四城,降38座城。隨即揮師南下,直逼西安。李自成被迫放棄西安,退往湖廣。阿濟格奉旨率軍剿除“流寇餘孽”。鰲拜等分翼出師,水陸並進,於河南鄧州,和湖北承天,德安,武昌等地前後13戰,重創大順軍,打垮李自成。

之後,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鰲拜又隨肅親王豪格等率軍進攻張獻忠大西農民軍。鰲拜再次充當前鋒,率領先頭部隊前往阻擊。兩軍相遇,鰲拜等人又身先士卒,往前猛衝,狹路相逢勇者勝,昔日威風一時的大西軍,抵擋不住而潰敗,張獻忠也在這次戰役中被殺。打敗大西軍主力之後,熬外等人又繼續深入,基本上肅清了四川一帶張獻忠餘部。擊破大西軍,鰲拜實屬首功。

由上可見,鰲拜早年無論是在關外,於明軍反覆交鋒中。還是在入關定鼎中原後鞏固統治的大小戰鬥中,出生入死,轉戰南北,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是當之無愧的清初開國功臣。

順治為何會指定鰲拜為輔政大臣?

誓死擁立故主之子

鰲拜不僅是戰場上的一員驍將。也是皇太極忠心耿耿的心腹。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逝世,滿洲親貴在帝位繼承上出現重重矛盾。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與皇太極之地多爾袞爭奪帝位。皇太極生前統領的正黃旗和鑲黃旗擁立豪格,而多爾袞自領的正白旗和鑲白旗則擁立多爾袞,雙方爭執不下,形勢極其嚴峻。鑲黃旗護軍統領鰲拜手握重兵,於兩黃旗其他大臣索尼、譚泰等八人匯聚於豪格府邸,“共立盟誓,願死生一處”,密謀擁立肅親王為帝。鑑於當時緊張的局勢,鰲拜等嚴加戒備,密令兵丁守衛門禁,以防不測。

8月14日代善在崇政殿召集會議繼續討論繼承人選。鰲拜於當天清晨,與兩黃旗大臣盟誓於大清門。堅決擁立先帝(皇太極)之子。並命兩旗精銳護軍全部武裝環衛崇政殿,做好了不惜兵戎相見的準備。當會議爭論不休時,鰲拜與效忠於皇太極的一批將領紛紛離席,按劍而前,齊聲說道:“,我們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飯,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們寧可從死先帝於地下”。在這種形勢下,多爾袞不得不做出讓步,用力提出擁立皇太極第九子六歲的福臨繼位,由自己和鄭親王濟爾哈朗一同輔政。這一折中方案最終為雙方所接受。

順治為何會指定鰲拜為輔政大臣?

忠心事主的鰲拜

順治親政後,聞知鰲拜,索尼等人曾經盟誓“一心為主,生死與共”,的忠心耿耿,遂對鰲拜極為敬重,視為心腹重臣,從此鰲拜隨侍順治身邊,直接參與管理國家各類事務,如商討本章批覆程式、聯絡蒙古科爾沁部、協和太后與皇帝之間的關係、祭奠過世王公嬪妃、協助會審案獄,並倡議“大閱以講武”,自教武進士騎射等等

應該說,鰲拜對順治帝還是忠心耿耿的。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順治帝對他也十分關心和信任,順治十三年(1656年),鰲拜舊傷復發,臥床不起,順治帝親臨鰲拜府去看望慰問。順治十四年(1657年)東。孝莊太后病重,順治朝夕伺候,鰲拜晝夜於宮中侍候。都顧不上自己休息吃飯,深得順治帝的讚賞。

順治為何會指定鰲拜為輔政大臣?

鰲拜忠心事主,始終不渝。在皇太極去世後堅決擁立其子為皇位繼承人,甚至不惜兵戎相見,最終爭得福臨繼位,他為此與睿親王多爾袞結下仇怨。在多爾袞攝政期間,多次遭受殘酷打擊,三次差點掉了腦袋。故主皇太極既已去世,其子福臨也得以繼位。,按理說,鰲拜此時完全可以為謀求個人利益而攀附多爾袞,這在古往今來的官場上是司空見慣之事。但鰲拜面對如此險惡處境,仍然不屈不撓,始終沒有迎合多爾袞,就此而言,鰲拜作為清初一員驍將,其性格是耿直倔強,敢於抗爭的。他對故主皇太極忠心耿耿,一片赤誠,而對順治也始終堅守臣節,稱得上是一個難得的忠義之臣。難怪順治帝要指定鰲拜做康熙的輔政大臣呢!

在目前熱播的影視劇中,鰲拜給人們留下的都是驕橫跋扈、貪婪不法的奸惡形象。他忠貞耿直的一面卻鮮為人知,這樣有失公允,有錯該罰,但也不能全盤否定,鰲拜的功績我們還是需要了解的,這也是個很好的教材,論功臣從崛起到墮落之路這樣我們是不是更能看清自己,明辨未來之路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