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知青吳獻忠放棄清華,選擇紮根農村,她的現狀如何?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其一》

《行路難·其一》

《蘆葦稈寫字》

女知青吳獻忠放棄清華,選擇紮根農村,她的現狀如何?

人之所以能夠書寫自己的一生,是因為我們敢於冒險,忠於夢想,做下每一個對自己負責的選擇,最終成為了我們想要成為的人。這次故事的主人公吳獻忠,她拒絕了清華北大,一輩子紮根農村,做下了她認為無悔的選擇,那她如今過得怎樣?

女知青吳獻忠放棄清華,選擇紮根農村,她的現狀如何?

吳獻忠出身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家中父母的掌上明珠,為了讓她擁有一個與常人無異的幸福童年,她的父親對他可謂關懷備至,有求必應。當然,他的父親也希望吳獻忠日後能透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不是像他們一樣做一輩子的工人,所以,自小她就開始讀書學習,逐漸開闊了自己的視野,也正是這個時候,吳獻忠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她想要成為一名演員,能歌善舞的她夢想自己的表演,能為那些辛勤工作一天之後閒暇下來的人們帶來一絲慰藉。

女知青吳獻忠放棄清華,選擇紮根農村,她的現狀如何?

然而,剛解放不久的祖國正是人才稀缺的時候,是讀書人靠修讀改變命運的最佳時期,國家正在大力倡導培養優秀先進人才。吳獻忠受到了相關響應的鼓舞,毅然決然地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她決定還是要好好學習,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然後靠自己的才學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就這樣,吳獻忠放棄了自己想要成為演員的夢想。

女知青吳獻忠放棄清華,選擇紮根農村,她的現狀如何?

在那之後,吳獻忠每天夜以繼日的學習,每天都沉浸在知識的薰陶裡。她知道,唯有透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為這個國家為這個社會帶來有利的東西。而她也清楚,只能透過學習,才是這之中最好的出路。1968年,國家號召青年下鄉,促進國家共同發展的訊息傳到了吳獻忠的耳朵裡。她深知自己如此努力學習,不就是為了日後投身到國家建設中去嗎?所以,響應號召下鄉幫扶不也是國家建設的一部分嗎?一想到這裡,吳獻忠毫不猶豫地報名加入了青年下鄉的隊伍,主動參加下鄉支援的相關活動。

女知青吳獻忠放棄清華,選擇紮根農村,她的現狀如何?

就這樣,吳獻忠揣懷著滿腔熱血與蓬勃鬥志,來到了偏遠山區,她勵志要用自己的行動與所學,改變農村落後的面貌。於是,她開始了艱辛而又複雜的建設工作,從小在家就沒有幹過這些農活的她,也絲毫沒有抗拒與推脫,反而是要求更加嚴格,如果遇到不懂的也積極請教身邊人,不恥下問。在她的帶領下,貧瘠的農村逐漸變得生機勃勃,春意黯然,一改昔日破舊不堪的面貌。

女知青吳獻忠放棄清華,選擇紮根農村,她的現狀如何?

1970年,是改變吳獻忠命運的一年。這一年中,清華北大等一線名校都來到生產隊招收人才去進行培養,而一直表現優異的吳獻忠自然而然地被推選了出來,大家都一直認為吳獻忠值得這個更好的學習機會。然而,她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為她知道,紮根農村、建設農村,帶領這裡的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的小康生活,遠比自己去清華北大修讀,要重要得多。為了宣揚吳獻忠的模範精神,組織還安排她到各處進行宣講,讓所有的青年都學習吳獻忠的無私精神。

女知青吳獻忠放棄清華,選擇紮根農村,她的現狀如何?

受到政治情況的影響,吳獻忠也因為這件事情進了監獄,接受了三年的勞改。父親不幸在悲痛的影響下離開了人世,自己的男友也與自己切斷了所有往來。吳獻忠遭受到了這個社會所帶來的多重打擊。幸運的是,在經過調查之後,吳獻忠恢復了自己的清白,並被組織安排到了農業研究所工作。1988年,吳獻忠決定開設一家食品公司,重新出發的她在一番辛苦的付出與經營下,公司收穫了巨大的利益。現在已經年過七旬的她,已經收穫了幸福美滿的家庭,也獲得瞭如火如荼的事業,經歷了過去重重挑戰與磨難的她表示:自己從未後悔過自己的每一次選擇,每一個決定,她都無怨無悔,並最終成就了她自己。

結語

人生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沿途中還要經歷許多的不稱心、不如意,也有許多的磕磕絆絆在等待著我們去面對、去處理。在我們為了夢想做下每一次選擇的時候,我們都要做到無怨無悔,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哪怕是走了彎路也好,哪怕是遭受了更大的挫折也罷,那都是我們成就路上的必經之路。條條大路都能通往羅馬,風雨之後終能見到彩虹,不是嗎?

參考文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