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 您們鞠的是誰的躬, 盡的又是誰的瘁

諸葛亮:您們鞠的是誰的躬,盡的又是誰的瘁

文/戲說

諸葛亮,三國最有名的謀士,當時以至當世,恐也無人能出其左右,您可能會說不是有周瑜和司馬懿嗎。

諸葛亮 您們鞠的是誰的躬, 盡的又是誰的瘁

且說那司馬懿,三國最強梟雄曹操之子曹丕賬下謀士,爭天下之時那也是可以交付性命的兩人,何故於後來的步步為營,究其因,無非亦是,君之憂,臣之貪,憂的是自己大限將至那日,曾經可託付身家性命之人是否也可以託孤,貪的是曾經付諸身家性命奪來的大好河山未留下自己的一個“印記”

司馬昭的心路人皆知,司馬懿的心您又能知幾分,試想下當一個人所有的努力花費在一件事上,換來的卻是受到各方勢力打壓,生出異心也是意料之中吧,司馬懿的心是什麼時候變的,我不知道,誰也不知道,我現在只能大膽猜測,那是在各方勢力最開心,而曹丕視若無睹,或者說是無能為力,無所作為的時候,而曹丕之死便是壓垮他異變之心最後的一根稻草,不為刀俎,則為魚肉的生死存亡之際,他開始要為日後做了打算,為了他的子孫,也是為他自己,從那一刻起他身邊的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的虎狼之眼。

諸葛亮 您們鞠的是誰的躬, 盡的又是誰的瘁

要說那司馬懿也是連老天都眷顧的人,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就連曹操的孫子曹睿也比他先走一步,甚至於諸葛亮,他也是兵不血刃的“熬”死了他,所以我覺得就帶兵打仗來說要拿司馬懿和諸葛亮比還是有些不妥的,畢竟他們所處地位,所掌兵權,都是天壤之別,諸葛亮千算萬算都未能算到自己“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在這一點上我還是挺欣賞司馬懿的,在自己多方受阻,迫害之下,還能頑強的活下來,活出了多少當時普通人都望塵莫及得“73歲高齡”歷經三代曹氏子孫,明爭暗鬥,最後為自己司馬一脈稱王稱帝鋪平了道路,

司馬昭的心才能讓天下所知。

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可教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終究還是被自己一眼選中的人一步一步把自己的王朝推向覆滅。

名譽,身份,權利,此三者便可操控人的一身,當這三者於一身,您可能還是敵不過時間,三國名將孫權便是如此,拋開三國演義來講,二十一歲跟隨孫策平定江東,三十三歲赤壁大戰位居首功,本該前途大好,直上九霄的一代名將,卻終究難逃病魘,三十六歲便卒於徵伐益州的路上,這可以說是諸葛亮和周瑜最接近正面交鋒的一次了,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我們無緣看到這一場巔峰對決。

諸葛亮 您們鞠的是誰的躬, 盡的又是誰的瘁

論才智,當時可能連諸葛亮都無法與之相比,試想一下,一個天天在草蘆研究書本的隱士,如何比得過一個二十一歲就上戰場帶兵的將軍呢?當時的諸葛亮無疑只能從流民中得到隻言片語,進而猜測天下大勢,而書本中的句句道理,也只是為他日後處理國家大事提供了基本方針,可為什麼諸葛亮比他有名呢,答案是肯定的,誰活得久誰才有話語權,人死如浮雲,生前有的戰功在那個動盪的時代,是很難有人記住的。

您可能又要說活得最久的不是司馬懿嗎,怎麼不是他最有名呢,那是因為司馬懿需要一個很厲害的對手,來讓他的主公需要他,讓皇室貴胄不敢輕易動他,所以不管他情願不情願,都要從很多方面去體現蜀國的強大,這無疑亦是對諸葛亮最好的側面宣傳,諸葛亮也知道這點,所以他才會毫無顧忌的六出祁山,他知道蜀國在不久的將來肯定會撐不下去的,退一步講就算自己失敗,司馬懿也會給他留後路,他需要自己活著,這點我們可以從“死諸葛嚇死活仲達”中看出。

歷史終究是歷史,我們無法知道它真正的故事情節,也無法阻止它作為故事發生,所以,我們只能去尊重它,儘可能的理解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