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辛棄疾至交好友,與朱熹展開理學辯論,因主張抗金死因成迷

宋代文學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中又一巔峰,其內容涵蓋了宋代的詩、詞、散文、小說、戲曲等諸多創作領域,這一時期湧現出許多傳世千年的佳作與文學大佬。在南宋前期,經歷了國土淪陷的詩人們開始大量創作各種抵抗侵略的愛國詩詞,來表達自己的報國之心。其中有位不太為人所熟知的大詩人叫做陳亮,他不僅是辛棄疾的至交好友,還與當時理學大家朱熹展開了激烈的辯駁。

此人是辛棄疾至交好友,與朱熹展開理學辯論,因主張抗金死因成迷

陳亮比朱熹晚生十四年,出生於婺州永康,其曾祖在宋徽宗時期便跟隨大將劉元慶在抗金之戰中犧牲,此後家道中落,祖、父兩代都為了家族生活而奔波。陳亮絕對南宋初年的的一位驚豔之才,《宋史·陳亮傳》中關於陳亮的記載是“生而且有光芒、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這並不是歷史學家對他的吹捧,陳亮在18歲的時候就深入研究了古代將領各種兵敗的記錄,並寫出了獨具風格的《酌古論》,對漢光武帝、曹操、諸葛亮、李靖等十八位歷史人物做出了詳細評論。他在書中提出了對文武全新的看法,作出新的規定:“

文以處世之才為標準,武以料敵之智為標準,才智運用於實際得到了檢證,才算真才智,而不能只從名義的形式來判斷才智

”。

此人是辛棄疾至交好友,與朱熹展開理學辯論,因主張抗金死因成迷

陳亮的目標便是如此,他將自己定位為文與武結合的人才,因此苦讀史書與兵法。陳亮《酌古論》得到當時的婺州郡守周葵的高度讚賞,周葵長期致力於研究心學,號惟心居士。在宋孝宗讓全國各地推舉人才時,周葵毫不猶豫將陳亮舉薦上去,同時將自己對於《中庸》《大學》等書籍的看法講解給陳亮聽,可以說,周葵是陳亮在學術上的入門導師。20歲踏入朝堂的陳亮一出場便是驚呆眾人,以一介布衣身份向宋孝宗連上五書,書中盡是反對議和,主張抗金的觀點,同時大罵秦檜喪權辱國,還譏諷當朝宰相,歷史上稱為《中興五論》。被當權者認為言論極端置之不理,於是陳亮便回老家教書育人。

不過回鄉的陳亮並放棄,在淳熙五年又連上三書,言辭間鏗鏘有力,表明自己願捨身報國的壯志之心。這讓主和派惶恐不已,擔心會讓孝宗皇帝受到影響,於是在皇帝召見他之前加以籠絡,不過被陳亮拒絕。因此被主和派官員羅織各種罪名,讓陳亮先後多次受冤下獄,幸而得到了好友辛棄疾與家人的幫助才得以保住性命。

此人是辛棄疾至交好友,與朱熹展開理學辯論,因主張抗金死因成迷

陳亮與辛棄疾之間有很深的友誼,公元1188年冬天,辛棄疾病重,得到訊息的陳亮立即快馬加鞭冒著風雪從千里之外趕來,病榻上的辛棄疾聽聞陳亮到來,不顧自己虛弱的身體,親自起身前往迎接。兩人同榻而臥秉燭夜談,第二天辛棄疾的病痛居然好了一大半,此後大半月間兩人形影不離,常常結伴踏青,煮酒論政,直到陳亮家中有急事不得離開時,辛棄疾的身體已然痊癒。

除此以外,陳亮在理學上也有很深入的研究,經常在自己著作中提出“任賢使能”、“簡法重令”等革新圖強言論,提倡“實事實功”,實施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對於理學家空談“盡心知性”的理論十分不屑,譏諷他們為“皆風痺不知痛癢之人”。他的哲學思想極具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對明清時期黃宗羲、全祖望等人的學術研究有重大影響。

此人是辛棄疾至交好友,與朱熹展開理學辯論,因主張抗金死因成迷

但談到其理學思想,談論更多是他與朱熹之間關於“義利王霸”的激烈辯論,朱熹強調的是道德修養上的提升,他指出堯舜禹因為有義理之心,所以彰顯的是王道,漢武唐宗行的是利慾之心,所以漢唐行的是霸道。而陳亮則認為“道”不是神秘的先驗的精神,而是具有自然的普遍性,存在於現實生活中。因此漢祖唐宗救民的功業,與行王道的三代無異。同時,王道之治正是透過霸道之業來實現的。義要體現在利上,利也是義,義利雙行。而這個利,並不是無節制的一己私利,而是泛指“生民之利”。

此人是辛棄疾至交好友,與朱熹展開理學辯論,因主張抗金死因成迷

兩人之間的辯論長達11年,不過因為一直是書信往來,並沒有面對面交流,所以誰也不能說服誰,最終這場辯論在陳亮死後不了了之,他們之間關於“義利王霸”的爭論對於當時抗金圖強的時代來說有著重大意義,而陳亮的突然死亡卻帶著一絲迷案色彩。

在史料中記載的是,陳亮五十二歲狀元及第後,在前往任職中意外身亡。吏部官員葉適給的理由是“同甫雖據高第,憂患困折,精澤內耗,形體外離,未至官,病,一夕卒。”也就是他中狀元之後因為身體精神衰弱而生病,還沒等到上任,就病重而亡了。

此人是辛棄疾至交好友,與朱熹展開理學辯論,因主張抗金死因成迷

而在朱熹的《朱子語類》中又說道:‘“或問:‘同父口說皇王帝霸之略,而一身不能自保。先生曰:‘這只是見不破。只說個是與不是便了,若做不是,恁地依阿苟免以保其身,此何足道!若做得是,便是委命殺身,也是合當做底事。’”而在史書中多位好友對於陳亮死亡時間的記載和陳亮墓誌銘的時間也有出入,這些格格不入的資訊加上陳亮的抗金主張無疑為他的死亡釘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