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大家嶽美中:不論大方、小方,只要能治病的,都是好方!

臨床上是需要“單方一味,氣死名醫”的小方,還是“合眾力而一路攻也”的大方?看看嶽美中先生怎麼說。

用藥如用兵,治病如打仗,必須掌握藥物的特性,瞭解藥與藥配伍的效能,胸有成竹,才能所向披靡,無往不勝。

中醫大家嶽美中:不論大方、小方,只要能治病的,都是好方!

01

有一些疾病,用單味藥可以制勝,就無需使用成方。

例如:治病瘊子(疣),薏苡仁有較好效果,將它軋面,每天沖服10克或煎服30克,一般月餘可能脫落。

小兒受驚嚇,或生氣存食,出現不思飲食,大便乾燥,鼻子下面的人中穴處發紅,鼻根發青,睡眠易驚,無名指關節屈伸時格格作響,用黑白醜炒焦,每天服一小撮(約1克),以瀉下為度,效果較好。

中醫大家嶽美中:不論大方、小方,只要能治病的,都是好方!

此方對小兒滯頤流口水亦效。若瀉下太厲害,可用小米粥或鹹鴨蛋調補。

椿根白皮主瀉血,對於頑固性血便,糞色鮮紅者有效,可軋面兌入適量,每次服3克,1日2次服用。

中醫大家嶽美中:不論大方、小方,只要能治病的,都是好方!

黃連或黃柏口含,對口瘡分泌物多者頻佳。

似以單味效方很多,臨證萬勿輕視,俗雲:“單方一味,氣死名醫。”有時用成方效果不好,而投單味藥獲效者,屢見不鮮。

昔在山東時曾治一患者咽痛如刀刺,曾用中西藥未效。細察咽喉,區域性不紅不腫,診斷為少陰咽痛。

病由少陰經氣不能舒展所致,予服《傷寒論》甘草湯,生、炙甘草並用,以舒其痙攣,飲後2日,其痛若失。

02

較為複雜的疾病,常需多種藥物配伍以治之,配伍是組織方劑的基礎,是前人積累經驗的結晶。研究中醫臨床應從方劑入手,探索其中藥物配伍的規律。

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是方劑之祖,他的藥物配伍規律,應當很好鑽研。

例如:麻黃配桂枝,可治療風寒束表,無汗身痛,其發汗力猛。

麻黃配石膏,一祛寒一清熱,各走極端,起激化作用,使其發汗力量減弱,平喘力量增強,能治療“汗出而喘,無大熱”。

麻黃配附子、細辛,太陽、少陰經脈臟腑皆達,治療少陰陽虛感寒無汗者效佳。

昔在菏澤曾治一成年男子,秋感風寒,全身發冷,寒甚熱微,脈象沉細,多法治療未痊。

乃投麻黃附子細辛湯,半劑下嚥,患者全身發熱,自揭被褥;一劑入腹,皮襖亦脫,病竟霍然。

藥物配伍產生的作用是綜合功效,這種功效雖與組成它的藥物有關,但亦不盡然相同。

中醫大家嶽美中:不論大方、小方,只要能治病的,都是好方!

03

對於症狀非常複雜的疾病,要用許多藥物組成大方來治療,古人制有許多大方,臨床療效顯著,也應當加以繼承。

昔對劉河間的雙解散(即防風通聖散),認為它藥多方雜,麻黃湯、承氣湯合一鍋而煎之,看起來頗為彆扭。

某次治療一例重感證,時冷時燒,脈乍大乍小,多法無效,無奈投以雙解散兩丸,竟獲痊癒,乃悟大方有其獨特的用處,不能輕易忽視,並注意恰當的使用大方。

常用的大方如:資生丸治療脾虛久瀉,二十四味流氣飲治療氣滯水腫,《局方》牛黃清心丸、迴天再造丸、大活絡丹治療老年病和中風後遺症等,都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大方的特點是藥味很多,但它不是各治各的病,而是互相監製,合治一種病,即所謂“合眾力而一路攻也”。

因此,每個大方突出的功用常只有一個,要把它當做一味藥來用,才能運用得好。

04

任何藥物都有長處,也都有短處,治病時要取其長而避其短。

以補氣藥為例,人參、黃芪、白朮、炙甘草都是好藥,但用後易產生脹滿。

糾偏之法,服人參者,加萊菔子以消之;服黃芪者,加陳皮以消之;服白朮者,加枳實以消之;服甘草者,加肉桂以消之。

其他藥物也有救弊之味,無須一一列舉,監製得當,副作用就會減少,療效也相應提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