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牛屎橋”的來歷

“牛屎橋”,它位於南安市洪梅鎮通往洪瀨的交界處,現在因建公路被填平了,但仍保留“牛屎橋”的地名。到底“牛屎橋”是怎樣來的呢?

南安市“牛屎橋”的來歷

很多人都知道,洪梅鎮歷史上出過很多傑出人物,比如武狀元黃培松,還有咱今天要講的這個“七省巡按”陳瑞山。陳瑞山一生充滿著傳奇的色彩,流傳著很多有關他的故事。陳瑞山,名儲秀,字舜弼,號瑞山,明弘治甲子年(1504年)出生於南安五都麻坑(現洪梅鎮洪梅村),小時候聰穎勤奮,就學於梅溪騎龍寺學館。據傳,有一次有人丟了一隻雞,找到了學館,因小瑞山家貧但自小很有志氣又很愛面子,每到吃飯的時候就用木刻雞腿形狀的“假雞腿”沾醬油吃,就懷疑雞是他偷的。小瑞山感到很冤枉,就與雞的主人在騎龍寺觀音佛祖面前“擲杯”,結果連擲九十九次都是聖盃,確認是他偷的。小瑞山更加不服氣,在擲第一百杯的時候,他大力將聖盃一擲,有一邊的聖盃飛到屋頂中梁縫裡,結果用竹杆挑下來,仍然是“聖盃”,小瑞山氣得臉紅紅,說:“若有朝一日發跡做官,一定要有宮燒得沒廟,燒到佛身流紅血!”,當雞的主人感到有點不好意思要離開的時候,腳不小心踢到小瑞山在天井曬書的書籠,從書籠裡跑出了要找的雞,這隻雞要吃書籠裡的蟲子,無意中被蓋在裡面的。應該說觀音佛祖還是很靈的,據傳瑞山做官後榮歸故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火燒騎龍寺”,並派兵對附近一帶的宮廟寺院通通燒燬。不過這只是民間一種傳說。

其實,陳瑞山是一個盡忠報國、熱愛家鄉的人。他在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進士後,先後任雲南道監察御史,兩廣代巡,河南道監察御史。曾代表皇帝巡視過七個省,為民排憂解難。有一天陳瑞山巡視廣西屬下的一個縣時,發現有一個案件存在嫌疑:一個新婚三天的新娘害死新郎,被判死刑,上司批文,很快就要斬首。陳瑞山覺得疑點重重,便親自升堂重審。民女一見是巡按大人便大喊冤枉。陳瑞山問:“你有何冤情,從實說來。”民女哭訴說:“民女剛過門三天,正逢夏播大忙,夫君到田裡插秧。民女送飯給夫君解飢,民女走到田邊,招呼夫君停下用飯。夫君剛播到田中,他叫我把飯籃放在田邊。民女見田邊有個墓堆,便把飯籃放在平坦的墓桌上就回家了。誰知夫君播到田頭,吃上飯菜便腹中疼痛,倒在地上亂滾,七孔出血死了。婆家說民女是有意毒死夫君,民女冤枉啊!”陳瑞山聽了點點頭,便叫民女再煮一碗同樣的飯菜放在田邊那墓堆石桌上,自己帶衙役在一邊觀察。不久,只見一隻又肥又大的蜈蚣從墓縫裡鑽出來,爬到飯籃裡吃飯菜。這時,陳瑞山命衙役追上前,把那隻大蜈蚣打死了。然後把蜈蚣吃過的飯菜倒給狗吃,那隻狗吃了飯菜,倒在地上痛叫幾聲不久也就死了。“蜈蚣吃過的飯菜有毒,不是民女投毒,案情真相大白,民女無罪釋放。”陳瑞山宣判結果,百姓無不稱頌巡按大人辦案如神,真是包青天再世。

後來,陳瑞山又奉命處理兩廣民變(動亂),力主疏導,戒施刑罰,民變順利解決,人民交口稱讚。當安南(今越南)入侵我國西南邊境時,陳瑞山奉旨帶兵出征。到達邊境前線,陳瑞山認真觀察地形,瞭解敵情,部署兵力做好戰鬥準備。他還派出偵察人員探聽情報,知己知彼,打有準備之仗。雙方交戰時,互報姓名後,陳瑞山知道此人也姓陳,就說:“五百年前是一家,五百年後不相識,我當退也”,敵軍將領看見陳瑞山軍威嚴整,難以對付,就順水推舟答說:“五百年前是一家,五百年後不相欺,我撤也”,隨後領兵退出我國西南邊境,臣服入貢,恢復友好關係。陳瑞山智退敵兵後,嘉靖皇帝龍顏大悅,特地設宴為其慶功,特賞寶鏹 ,賜麒麟服。

陳瑞山為官清正廉明,剛直不阿,看不慣嚴嵩權奸當道,46歲就憤然辭官回到家鄉梅溪。陳瑞山十分關心家鄉的公益事業,在少年時讀書的騎龍寺學館教書育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倭寇入侵晉江、南安一帶,陳瑞山招募鄉兵禦寇,並協助南安縣令夏汝礪募集資金建築南安縣城牆。同時,為解決家鄉通行的不便,建造了這座洪梅通往洪瀨的石橋,一開始人們稱此橋為“御史橋”,後來因為諧音,就變稱呼為“牛屎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