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藏在靖西市山洞裡的老手藝

00:40

一大一小的鑿子,一把尺子,一隻鐵錘,經過切割、鑿洞、刻紋路、最後打磨表面,一塊普通的石頭,只需三天的時間,在梁國兵手裡,變成一個大有用處的“石玩意兒”——石臼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藏在靖西市山洞裡的老手藝

家住靖西市新靖鎮河陽村伏南屯的梁國兵,今年57歲,是傳統石鑿製作工藝的傳承人之一。由於祖上一直製作石器,梁國兵從小耳濡目染,一直對石鑿製品的製作很感興趣。上個世紀80年代,20出頭的他開始跟村裡的老人學習製作石器。從鑿石臼到鑿豬水槽再到鑿石碑,這一學就是十年。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藏在靖西市山洞裡的老手藝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藏在靖西市山洞裡的老手藝

藏在村子後山半山腰的山洞,到處迴響著敲擊石頭後發出的“叮~叮~”清脆聲,這裡是梁

國兵

冬暖夏涼的天然“工作室”。左手拿著鑿子,右手拿起錘子,戴著防護眼鏡,梁

國兵

在畫好線的石胚上,不厭其煩地對石頭進行成千上萬次捶打,時不時測量凹槽大小,調整角度繼續修整,直到石胚中間挖出一個圓形凹槽,這一敲,就是一整天,只有中午回家吃飯稍作休息半個小時。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藏在靖西市山洞裡的老手藝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藏在靖西市山洞裡的老手藝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藏在靖西市山洞裡的老手藝

“小型的石臼一般連續兩天半天就可以完工,大型的產品比如石碑則需要半個月左右。”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藏在靖西市山洞裡的老手藝

伏南屯後山上石頭資源豐富,原材料品相好,為梁國兵採石程式提供了便利。“製作各種石器產品的原料都是就近取材,這裡的石頭硬度適中,花紋和顏色也很漂亮,找到合適的石材後,有時就地加工製作,下雨時就搬運到山洞口,在洞口繼續趕製各種產品。”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藏在靖西市山洞裡的老手藝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藏在靖西市山洞裡的老手藝

以石材為原材料的石臼,是研磨食品、藥材的生產工具,其歷史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石臼是古代人類生活的必需品,直到20世紀中葉碾米機被髮明,石臼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在新一代年輕人看來,石臼非常陌生也非常新奇,但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這個由石頭製作而成的“石玩意兒”成了他們割捨不掉的情懷。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是石臼陪伴著他們一路艱辛走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藏在靖西市山洞裡的老手藝

(被遺棄的石臼)

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機器製造開始取代傳統手工製作,手工雕刻的人也越來越少。

“當年和我同一批學習的有十多個人,堅持下來只有兩個了,用純手工來雕刻太辛苦了,從採石到成品的產出,花費時間長且收益不高,現在年輕人也不願意來做了,可能到我這一代就傳承不下去了。

”對於鑿石製作工藝後繼無人,梁國兵惋惜之情溢於言表。

不過問及他如何堅持下來的,梁國兵笑了笑:“為了生活多一些保障,也為了保持一點興趣,為生活增添一點成就感。”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藏在靖西市山洞裡的老手藝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藏在靖西市山洞裡的老手藝

靠山吃山,靠地吃地。梁國兵家裡主要種植水稻,收入微薄。為維持生計,他邊務農邊製作各種石器產品貼補家用,所製作出來的石器產品,價格從300到5000不等,每月大概有2500元的收入。鑿石臼是他的自我堅持,也讓他的生活有了保障。

圖文來源:

靖西市融媒體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