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第一勺牛肉醬

秋天的第一勺牛肉醬

我和老魏還是小青年時,八九十年代的南陽,本地人喝酒還保留著猜拳行令的習慣。老魏不僅有酒量,而且啞枚響枚掀牌猜點樣樣精通。那年月有時晌午坐上桌,能喝到掌燈時分。不像現在賓主一落座,開場三大杯,然後就是逐個敬酒,杯大心情高,逐個輪下來,就己經喝到勁了。快節奏時代,飲酒更直截了當,但傳統的酒文化,也在這種變遷中日漸式微。

秋天的第一勺牛肉醬

在中國傳統酒文化裡,無論文人墨客還是下里巴人,酒逢知己、開懷暢飲,儀式感是少不了的。梁山好漢嘯聚山林,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金銀銀,是一種豪邁;引壺賣漿者之流,即使是一碟花生米、一盤鹹菜、幾隻辣椒,喝得吱咂有聲,也是一種愜意;文人名士對酌,雅的“三杯兩盞淡酒”,猛的“將進酒、杯莫停”,新豐美酒鬥十千,繫馬高樓垂柳邊,都是一種“為君飲”的“相逢意氣”。

秋天的第一勺牛肉醬

喝酒行酒令歷史,最早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投壺,記載於《史記:淆稽列傳》。南陽漢畫像石中《投壺石刻圖》,描繪的是東漢時期飲酒場景。投壺之壺口廣腹大、頸細長,內盛小豆因圓滑且極富彈性,使所投之矢往往彈出。投壺開始,司射(酒司令)確實壺之位置,然後演示告知“勝飲不勝者”,即勝方罰輸方飲酒。並奏樂助興,通宵達旦,歡宴不絕。

秋天的第一勺牛肉醬

魏晉風骨,曲水流觴,更是將飲酒喝出了新高度:“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可謂錦繡文章,很多人都能脫口誦出,當時的雅集盛況,也因此得以完美呈現。

秋天的第一勺牛肉醬

老魏和我雖然說不上詩書傳家,但對傳統文化始終心存敬畏、心嚮往之。老魏對傳統餐飲文化的熱愛,更體現在他對家族賒店魏氏牛肉醬的傳承上。老魏的曾祖父是清朝宮廷御廚,其牛肉醬製作歷史已有百年。作為第四代傳人的老魏,他的易佰福黃牛肉醬,至今依然堅持手工曬醬發酵、傳統牛肉烹煮、祖傳調味配方等制醬技藝,讓這一地方特產雖經百年而口味始終如一。

秋天的第一勺牛肉醬

在牛肉醬食材選用上,老魏堅持使用南陽黃牛、西峽香菇、淅川辣椒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用南陽一方水土,盆地風物文化,深深植入醬品之中。他的易佰福黃牛肉醬、香菇牛肉醬、杏鮑菇牛肉醬、鮮椒牛肉醬、雞肉醬,以及易佰福香菇醬、杏鮑菇醬、辣椒醬等,深受市場歡迎,遠銷海內外,已成為“河南老字號”的代表、中原醬品的標杆。

秋天的第一勺牛肉醬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喝酒,老魏是認真的;制醬,老魏是執著的。因為,一餐一飲,一酒一飯,本來就是不可分開的文化,沒有貧富貴賤之論,更沒有高低雅俗之分。曲水流觴,可以讓我們縱情山水,寄情雪月風花,找到超凡脫俗的唯美世界;三餐回季,可以讓我們相忘江湖,迴歸人間煙火,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意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