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我們在廣州吃到一家

衣索比亞

餐廳,放眼全國都很罕見: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害,廣州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

客觀上來說,廣州的餐飲環境對外來菜系並不友善,嶺南人獨樹一幟的飲食審美,是粵菜餐廳堅不可摧的護城河。

不過與此同時,廣州又是一個貿易極度興盛城市。這裡有國內乃至全球最發達的小商品市場,吸引了大量外國人前來淘金。所以你能在這座城市裡,找到各種各樣伴隨而來的有趣食物。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推薦這家埃塞餐廳,我們有兩個理由:

首先,埃塞菜是

真的有趣

,也

的獵奇

隨著餐飲行業這些年的發展,很多曾經覺得非常小眾的菜系,逐漸都變得尋常了起來,神秘感也在快速消失。

但“東非料理”可屬實處於大多數人的認知盲區,而且非常硬核,來這吃頓飯,會有那種久違了的“

探秘未知

”的激動。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其次是

真的正宗

這家店的老闆是埃塞人,廚師是埃塞人,顧客也基本都是埃塞人,主要食材和器具也是從埃塞帶來的。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所以你能在這吃到絕對正宗的埃塞菜餚,不存在貨不對版的尷尬,而且用餐的體驗非常沉浸——

除了用支付寶埋單的那一刻,整頓飯吃下來根本意識不到自己人在國內。

據鄰桌的食客說,

埃塞的駐華大使也會時不時來這兒吃一頓

,足以證明出品水準非常靠譜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正式開動之前,

簡單補充一波關於埃塞菜背景知識:

衣索比亞地處亞非交界線上,有自己獨特的物產,而且自古以來的貿易活動就非常頻繁,歷史上還經受了很多戰爭。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所以經過多次的飲食文化融合,這裡發展出了一套有趣且特別的飲食體系。

埃塞菜的飲食結構比較簡單,主食的選項只有一種,叫做“

英吉拉

”(injera)。這是一種牛肚狀的(也有人說像抹布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吃起來有點微酸的餅: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英吉拉是埃塞人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的食物,對於他們的意義,大概比米飯之於華人還要高。

和它一起上桌的,是各種咖哩狀的配菜(wat)——富含油脂、澱粉和各種香料,這。。。想不好吃都不容易啊。。。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來吧,點菜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衣索比亞,

手抓餅的祖國:

埃塞人用餐的套路非常固定,所以點菜時只需要點配菜就好,主食會隨單附送。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選單中的一頁,這是“阿姆哈拉語”

上菜的方式也很有意思,配菜“wat”要坐在英吉拉上面被端上桌,像一張等待現場拼配的披薩。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把它們像澆頭一樣倒在餅上,就可以開動啦~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埃塞菜的開啟方式,簡單純粹且十分硬核,不用任何餐具——

,接,上,手!

沒有筷子和刀叉,突然迴歸原始的瞬間讓人覺得無所適從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老闆親自來演示了正確吃法: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出於對傳統的尊重,吃埃塞菜最好要用右手

把英吉拉撕下一個小角,大概是比一個ok手勢就能拿住的尺寸,捲起一點點醬汁塞進嘴裡。

三千多年以來,埃塞人一直保持著這種傳統的飲食方式,大概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捲餅&手抓餅了。。。

“大餅卷一切”的英吉拉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這是我有史以來吃過

觸感最柔軟

的餅,撕開的感覺甚至有點像

豆製品

。它的原料不是小麥,而是一種被稱為“苔麩”(teff)的穀物。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teff的學名叫“衣索比亞畫眉草”,和小麥比起來,它的蛋白和纖維含量高,脂肪和糖分含量低,還富含鐵和鈣元素——據說埃塞人骨折之後痊癒都要快一些,就是苔麩的功勞。

這種穀物產量不高,所以受埃塞政府保護,不讓大規模出口,在全球大多數地方都不容易吃到。

製作英吉拉的工藝也並不複雜:先把苔麩粉加水發酵形成麵糊,然後澆在一口燒熱的平底鍋上;

麵糊裡有大量因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受熱後會從裡面鑽出來並留下氣孔,賦予它牛肚般的奇特造型:

定型之後就完成啦,過程和攤煎餅基本一模一樣。

因為經歷了發酵,英吉拉吃起來會有明顯的乳酸味,而且這種酸味在舌尖會搶佔非常多的注意力。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英吉拉的酸味也是埃塞菜重要的

味覺基調

:受宗教的影響,埃塞人吃的最多的肉類是羊肉,而酸能很好地壓住羊肉的腥羶。

濃香滿滿的各種燉菜

這是一道經典的羊肉配菜,名叫“derek tibs”,做法是用洋蔥和青紅椒炒炸過的羊肉塊。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微甜,吃起來無比接近中餐,和酸酸的英吉拉搭配起來,有種奇妙的碰撞感。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然而並不是每道配菜都像炒菜一樣親切,大多數的埃塞“wat”,形態如同咖哩: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我最喜歡的一種叫做“shiro”,香料燉鷹嘴豆泥:

質地好似芝麻糊,豆香非常厚重,澱粉含量很高,所以口感紮實綿密,能很輕鬆地掛在勺子上。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和它很像的一種叫做“misr”,香料燉紅扁豆。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雖然都是豆類,但misr和shiro的調味不同。它的香氣非常奇妙,吃起來有種。。。更濃郁的異域風情,有一點像

咖哩版的浪味仙

令人意外的是,這兩道滿足感爆棚的小菜,竟然是純素的!如果有一天我要必須變成一個素食主義者,我就搬到衣索比亞去:)

肉類配菜也同樣好吃,比如“key wat”,埃塞最出名的一道燉肉。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切成小碎塊的牛肉,用一種叫做“berbere”的調味料醃製起來——這是一種由小茴香、葫蘆巴、羅勒、生薑、洋蔥、大蒜(以及等等我沒聽懂的食材。。。),磨碎後組成的埃塞傳統複合香料。

然後經過長時間燉煮,各路香氣交匯融合進入肉汁,再浸到英吉拉的縫隙中,抓起一塊來吃,真 · 香到舔手。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哎,有句講句,長著一顆中國胃,面對這麼好吃的配菜,實在想拿來拌米飯啊!)

正餐之外,

可以來一杯最原始純粹的埃塞咖啡

衣索比亞是咖啡的故鄉,在這家店裡,你可以體驗到這種飲料最原始的面貌。

沒有各種fancy的現代器具,埃塞人喝咖啡的容器,是一種名叫“jebena”的傳統長頸陶壺。

生咖啡豆現場炒熟

,店家還會把剛剛炒好的咖啡豆拿出來讓客人聞香。老闆告訴我,在埃塞的傳統文化裡,這是表達祝福的一種方式。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和我們平時在精品咖啡館喝到的大多數中淺烘焙的埃塞咖啡豆不同,埃塞本地人喝的咖啡,往往烘焙很深而且濃度很高,前段酸度非常集中,甚至有點espresso的意思。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不過。。。大概不是所有人都喝得慣這麼尖銳的味道,好在這一壺只要十塊錢,哪怕喝不完,嚐個新鮮也是有趣的。

最後,說兩句題外話:

我們去這家店的時候剛剛過了午飯時間,客人不多,就一邊吃一邊跟老闆聊天,呆了一整個下午。

令人震驚的是,這半天裡來店的每一位客人,老闆竟然全都認識。

僅僅以旁觀者的視角,我們也能非常明顯地感知到,這家店對於他們的意義,遠不止“一家餐廳”這麼簡單。

廣州是埃塞人出國做生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地,很多人要在此久居。這樣一個能吃到英吉拉的據點,就是他們連線自己與同胞和祖國的紐帶。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所以每個進店的食客都顯得格外放鬆,互相之間有種家人般的親切感。

只要和他們聊聊天,就會發現埃塞人無一例外地熱情友善,鄰桌的客人還主動提出幫忙拍照。

這是這家餐廳的魅力。我想,這也是廣州這座城市的魅力吧。

絕了!我在廣州吃到一家衣索比亞餐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