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名勝,北京晚清河山,規模第二大的世界遺產地

大家好,給大家推薦北京晚清河山,規模第二大的世界遺產地。“規模第二大的世界遺產地”,是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這是1998年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主席席爾瓦博士與中國相關人士通訊中所提及的。在當時,承德的這處文化遺產的平面規模,僅次柬埔寨的昊哥(包括昊哥城、吳哥窟和吳哥)。寫信的時候,頤和園正在申報遺產的過程中,承德避暑山莊已於1994年12月17日透過列人世界遺產名錄,是第一個列人名錄的中國明清皇家園林。它規模大,僅避暑山莊內的佔地面積就達564萬平方米,比圓明園、頤和園都要大,堪稱最大的皇家園林。

風景名勝,北京晚清河山,規模第二大的世界遺產地

避署山莊,建於清代的康乾盛世。全園山環水抱,由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個部分組成,建築面積達10萬平方米。康熙時的三十六景,與乾隆時的三十六景,分佈點綴其中,與當時北京的三山五園遙相輝映,同屬清代皇家園林的典型範例,反映了清代皇家造園的最高水平。避暑山莊,又稱熱河行宮、承德離宮,它的作用,卻非一個避暑的功能目的所能概括的。滿洲貴族遠在凱覷關內中央政權的時侯,便與漠南一帶的蒙古族各部結盟,組建蒙古八旗,以與明王朝相抗衡。在人主中央政權以後,清王朝一直保持著對蒙古各部採取懷柔與籠絡的政策,並於康熙十六年(1677)開始實行定期北巡的制度,召見蒙古各部的王公貴族。康熙二十年(1681)又於現在承德、隆化一線的直北方向,設定規模達一萬多平方公里的木蘭圍場,每年秋季舉行木蘭秋稱的大典。

風景名勝,北京晚清河山,規模第二大的世界遺產地

中國古代殷周開始,天子和諸侯有“春敗、真苗、秋稱、冬狩”的禮制,透過四季不同內涵的田獵活動,達到治兵振旅的軍事演習目的。“木蘭”是滿語哨鹿的意思,從康熙開始,每年秋季在這裡舉行大規模的圍獵,以滿洲八旗軍為營衛,內外蒙古各旗的旗長要率下屬分班隨。在遵循古制哨鹿合圍演習弓馬的名義下,顯示武功,將震懾寓於懷柔與籠絡之中。嗣後,康熙二十九年(1690)和三十四年(1695),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在外來勢力的挑唆下,兩次南犯,發動叛亂,威逼北京,康熙兩次親征,得以平定。由此證明了北巡和開闢圍場,每年舉行木蘭秋稱是極富政治軍事遠見的方略。 避暑山莊便是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形成和發展的。當時,康熙北巡和秋稱的路線,主要取道險要的古北口,古北口外建有大小行宮二十座之多,以備蠻駕隨從打尖宿夜,儲存轉運隨庵物資供給,避暑山莊便是在這種行宮的基礎上,由於地點適中,離北京較近,緊急“奏章朝發夕至,綜理萬機,與宮中無異”而得以建成的。

風景名勝,北京晚清河山,規模第二大的世界遺產地

基址經過康熙親自勘踏而選定。康熙看重這裡的條件,首先是能控扼京師局面的政治因素。再有,熱河(今河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地帶)一帶的自然山水,神奇秀美,空氣清爽,無暑清涼,是理想的避暑佳境。後來,康熙為山莊內的景點景區所題署的三十六景四字景名,幾乎都是對這裡的自然景觀的譽美之詞,如:“煙波致爽、水芳巖秀、萬壑松風、四面雲山、西嶺晨露、錘峰落照”,等等。僅這些景名,就足以令人神往。避署山莊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比始建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的的圓明園要早六年。當時的圓明園,只是雍正登基以前的藩邸賜園,不能算作皇家園林。暢春園雖已存在,卻是在明代戚碗的清華園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的,三海的西苑和景山、南苑以及香山、玉泉山都是遼金元明的遺構。所以避暑山莊可認作是清代興建大型皇家園林的開始。避暑山莊的全盛時期,還是在乾隆時代(1736-1795)。

風景名勝,北京晚清河山,規模第二大的世界遺產地

不只是避署山莊,清代所有的皇家園林,都進人到一個極盛的時期,其中避暑山莊仍然是佔地規模最大的一座。現在說它是規模第二大的世界文化遺產地,只限於山莊內和外八廟,並不包括一萬平方公里的木蘭圍場。而圍場正是中國古代的“囿”。“囿”這個字,在甲骨文中就多次出現,被認作是圈養動物、以供遊賞的地方,並在裡面進行田獵苑囿的活動。漢代以後,“囿”一般稱作“苑”,清代將北京地區的皇家園林,統稱為“國朝苑囿”,以十四卷的篇幅記述在《日下舊聞考)中,是包括類似木蘭圍場的南苑(南海子)在內的。“囿”這種形態,有人曾將其定性為中國園林的源頭,雖不無道理,但難成定論。木蘭圍場若定為中國封建社會所開闢的最後一座大型的“囿”應該是沒有什麼爭議的。現在的這區圍場中,還留有許多歷史的遺蹟和文物,如東西廟宮、《古長城說》、《虎神槍記》等碑刻。

風景名勝,北京晚清河山,規模第二大的世界遺產地

特別是康熙親征平定噶爾丹叛亂的連營,四旗撥的駐軍遺址,和康熙二十九年(1690)使噶爾丹潰敗的烏蘭布通大戰的古戰場。木蘭圍場現已開闢為國家森林公園,雖未能和避暑山莊外八廟一起劃人世界遺產名錄,但作為清代皇家園林的一處重要遺存,是不可遺漏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