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名勝,江西悠久河山,廬山

江西廬山,天下名山也。它雖非五嶽之列,但因它一山飛峙於江湖之間,飽含雲霧之氣,繚繞蒸騰,詭特奇妙,故以“不識廬山真面目”,名揚宇內。“匡廬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語)。自古以來,廬山就被人們傳為“神仙之廬”。廬山的得名也因為這些傳說而確定下來了,而其他諸如匡山(康山)、輔山(敷山)以及敷淺原子、天子都,天子郭、南郭山等名稱卻不大為人們所稱道。為什麼稱之為“廬山”?有什麼依據?千百年來宗教的面紗猶如這峭峰雲霧,將廬山得名的“真面目”蔽匿於層層的“謎團”中,令人迷惑,令人費解。現在該是廓清迷霧,還廬山得名歷史的真面目的時候了。

風景名勝,江西悠久河山,廬山

公元前126年,司馬遷遊歷廬山,後來在《史記·河渠書》中寫道“餘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這是第一次記下“廬山”這個名稱,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廬山名稱究竟是怎樣來的?這有種種傳說,眾說紛紜,概括起來,主要有三種:一種傳說,早在周朝時,有個名叫匡俗的人,在廬山學道求仙。周天子獲悉了他的事蹟,屢次請他出山相助,而匡俗卻都潛人深山,逃避不去。後來,匡俗其人無影無蹤了,傳為成仙而去。人們便稱匡俗所住的地方為“神仙之廬”,故名“廬山”。另一種傳說,也是周朝時,有位叫方輔的人,同老子李耳一道騎白驢人山煉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廬一一‘人去廬存”,因此稱此山為“廬山”。第三種傳說,仍然是匡俗的故事,但時間、情節皆不同。時在漢初,匡俗的父親東野王曾輔佐劉邦平定天下,不幸逝世。朝廷為表彰東野王的功績,便封其子匡俗於部陽,號越廬君。越廬君匡俗酷愛道術,棄官人山學道求仙。這座越廬君學道求仙的山,被人們稱為廬山。

風景名勝,江西悠久河山,廬山

上述三種傳說,都與求仙有關。在古代,從秦始皇起,許多皇帝都相信方士之說,為使自己長生不老,常派人到各地求仙訪藥,故廬山這神秘的雲霧、神秘的傳說,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但這些傳說雖然是文字所一記載的,但均無確切的史實依據,很難使人相信。 匡俗、方輔一類傳說,是道教與佛教爭奪廬山的產物。東漢初年我國傳入了佛教,東漢末年又正式建立了道教,兩教都要依附名山。廬山從來就是一座名山,必然成為道教、佛教爭奪的中心。道教為使廬山成為自己的洞天福地,竭力要把佛教從廬山排擠出去,所以編出種種傳說,稱這座山為“神仙之廬”,為自己佔據廬山提供歷史根據。

風景名勝,江西悠久河山,廬山

其實,這些傳說見諸記載,全在漢魏以後,比司馬遷的史記》至少晚三四百年。而道教創始人張道陵,是東漢末年人,廬山有道教活動及種種傳說,決不會早於東漢,更不可能早於西漢《史記》成書的年代。只是廬山在古代曾有過一個方士們甚為活躍的時期,這無疑助長了廬山有神靈的傳說。 也有人認為廬山的命名是有歷史依據的。廬山地區的長江北岸,即今安徽合肥、六安一帶,古代曾有個“廬子國”。春秋戰國時期,‘廬子國”成了楚國的一部分。據《國語·楚語》記載,楚王曾去過廬邑。秦漢時期的廬江縣、廬江國、廬江都以及後來的廬州,都是因廬邑和廬子國而得名的。後來,廬邑範圍逐漸向南擴充套件,在它境內的山命名為‘肺山”。廬山在漢代已是眾所周知的名山,它的得名,不會晚於漢文帝設定廬江國和隨後設定廬江郡的時候,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了。

風景名勝,江西悠久河山,廬山

廬山之名,數千年不衰。隨著旅遊事業的迅猛發展,廬山已由過去封閉式的療養避暑地開放為旅遊觀光的勝地,廬山的聲名傳播得更遠孔‘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我們欲親登廬山,欣賞“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美景時,不妨先了解一下廬山得名的真面目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