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依然沒能實現“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依然沒能實現“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中國詩詞史上神一樣的存在,在大唐由盛轉衰的歷史程序中,透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灑脫飄逸,為中國詩壇貢獻了一篇又一篇佳作,不僅成就了自己“詩仙”的盛名,更是將唐詩推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

不過對於李白來說,吟詩弄賦並不是其真正理想,古語有云:學而優則仕。古代文人絕大多數都將自己定位為匡扶社稷的國之棟樑,李白也不例外。可事實卻跟他開了一個大玩笑,李白空有報國心,卻僅被唐玄宗作為宮廷詩人進行供養,時間長了,李白感覺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離開了繁華的大唐長安,開始了自己遊歷生活,也逐漸放棄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以上這些思想變化,透過兩首詩可以看出來。

第一首:《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依然沒能實現“天生我材必有用”

這首詩是李白途徑廬山的作品,有很多人說是其五十多歲時

隱居廬山

的作品。還有一種說法是,李白在天寶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

途徑廬山

的作品,我更傾向於後一種說法。為什麼?

首先是既然李白在二十多歲時去過廬山,看到過如此景象,憑李白的想象和水平,絕對不會等第二次才來寫這樣的詩,要知道人越是年輕才越活越,所以第一次去廬山看到如此景象,一定會寫下來。

其次,從詩的感情色彩上,不像一個官場落寞者的口吻,更像是一個冉冉新星的作品。

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依然沒能實現“天生我材必有用”

前兩句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描寫的是現實風景,但是一個“掛”字用的絕妙,雖然用的是動詞,但是“掛”卻讓畫面成為一個靜態圖,更現實出現場瀑布的洶湧和湍急。

後兩句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前邊尚且是一幅靜態寫意畫,後邊則是美景紀錄片。洶湧的河水順著山勢傾瀉而下,彷彿是銀河從九天之外落入凡間。這雖然明著是寫景,實際則是暗喻自己。詩人暗喻自己就像天上落入凡間的一顆新星,氣勢磅礴,一定會有一番作為。所以,我認為這首詩絕對是到達長安之前的一首詩。

第二首:《將進酒·君不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很明顯,這兩句是作者慨嘆歲月蹉跎,人生易逝。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四句是作者對人生的理解,人生在世就是要快意灑脫,盡情享受。因為一個人如果有才能,必然能夠被賞識和重用,不用擔心身外之物,因為錢財可以透過自己的才能再賺回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依然沒能實現“天生我材必有用”

這五句是作者的寫實描寫,也是作者飲酒漸入佳境的前奏。作者與好友烹羊宰牛,豪飲暢談,並引出作者後邊對人生一種昇華的態度。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虐。

以上六句可以肯定,作者已經進入醉態,但思維仍然清晰,依然是一種脫俗入仙的世外意境,但也顯示出作者厭煩了俗世的爭鬥和努力,漸顯頹廢之態。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最後這幾句已是妄語,李白借主人“言錢少”,暗諷別人對他執政才能的低估,也襯托出詩人曾經的豪情萬丈。同時,詩人不惜將“五花馬,千金裘”換成美酒,一飲解千愁。

很顯然,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是一首失意詩,作者在長安並沒有實現自己治國安邦的偉大理想,僅僅被視為御用詩人。因此,作者不得不離開失望的長安,再次回到自己的“理想國”。

《望廬山瀑布》是李白的政治宣言,他自認為自己天外來客,匡扶大唐捨我其誰?但現實又讓其對政事失望透頂,並借酒消愁,寫出了偉大的《將進酒·君不見》這首詩,尤其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成為千古名句,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才子佳人,奮勇拼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