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課堂 | 杯測實用場景應用 如何透過杯測來矯正衝煮方式

首先大家要明確的是,認識杯測的重要性,因為這套方法可以迅速讓你瞭解一隻咖啡豆的整體情況,如何將杯測的資訊應用到你的衝煮方式中呢?需要了解以下兩個維度。

咖啡課堂 | 杯測實用場景應用 如何透過杯測來矯正衝煮方式

維度一:這支豆子在標準杯測研磨與1:18。18的水粉比下,能達到怎樣的風味展現?

如果在高萃取率下,杯測都抓不出來的風味,你就別想用衝煮找到那些不存在的風味了。

PS1:很多人注水時怕溢位,其實粉水比完全沒達標,你可以放在電子秤上注一次水瞭解一下。

PS2:如果你經常使用低粉水比做杯測,那你可能會漏掉另外一方面的烘焙瑕疵,你杯測喝不出來,但當把此豆子交給那些習慣用高萃取手法的咖啡師時,問題就出來了。

咖啡課堂 | 杯測實用場景應用 如何透過杯測來矯正衝煮方式

維度二: 這支豆子如果按照日常手衝的水粉比與研磨度下做杯測,能達到怎樣的心裡預期?

建議一隻豆子做兩個不同水粉比的杯測,前者目的是為了拉高粉水比,抓出烘焙瑕疵和風味走向。

而較低粉水比的這一杯,目的是為了瞭解,在日常衝煮的水粉比與研磨度下,這個咖啡能得到最為均勻萃取的狀態是什麼樣子,使你在衝煮前能建立一條底線。

PS1:正常流程下,杯測浸泡8分鐘以下出現澀感,則大多是烘焙師問題。

PS2:正常流程下,杯測15分鐘以下未出現澀感,衝煮時有,則大多是咖啡師問題。

這個概念像是有些HiFi大神,喜歡使用頂級HiFi耳機給家庭音箱做音色矯正一樣,在矯正之前,你需要先有條穩定的基準線,然後再從這條基準線上做出自身偏好的調整。

咖啡課堂 | 杯測實用場景應用 如何透過杯測來矯正衝煮方式

那以上這兩個杯測碗裡的對照組,就是 “均勻萃取” 與 “風味最大化” 這兩條基準線,下次你在衝煮除錯時就不會迷茫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