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特色小吃“餃餅筒”,你吃過嗎?

在浙江台州,餃餅筒在臺州各地叫法不同,又稱食餅筒、麥餅筒、米筒、麥油脂、麥焦、五虎擒羊、濟公捲餅、錫餅等,是台州特有的傳統小吃。屬於浙江菜,具有面皮薄韌、佐料鮮香的特點。餃餅筒大概與南方的春捲、北方的春餅相似,但製作和內容卻有很大的區別。它的皮與春捲相近,在一張大鏊上攤出來,但要比春捲皮大一倍以上,也不像春捲皮一張張在小鐵板上粘出來,更不像山東煎餅用一隻小推子推出來,而是要用手直接在滾燙的鏊上攤出來。又薄又韌,非常美味。

天台特色小吃“餃餅筒”,你吃過嗎?

天台餃餅筒

天台人都認為餃餅筒相傳為濟公所創。濟公在國清寺為僧,見每餐剩下很多菜餚,就把這些菜餚裹在糊拉拖裡供下一餐食用,受到僧眾歡迎,而被提拔為衣缽僧。這便是餃餅筒的來歷。此後每逢歲時佳節,鄉民往往把“餃餅筒”當作祭品。尤其在清明節、七月半、大年夜的時候,更是不可缺少。經過近千年的傳承,餃餅筒演變到現在,有了更多的花樣,餡料選擇也更為豐富。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餃餅筒最關鍵的製作工藝還在這張薄如紙張的麵皮上,厚了口感不好,薄了容易露餡,因此這和麵時度的把控非常重要了,也寓意了我們生活中的適度原則,張弛有度,適度才最好。

天台特色小吃“餃餅筒”,你吃過嗎?

天台餃餅筒

攤餃餅筒皮是個技術活,天台的大姑娘小媳婦老奶奶都以能搨一手漂亮的餃餅筒皮為自豪。它內面包的餡心更是豐富而講究,把煮熟的五花肉,豬肝切成極薄的片,加上雞蛋皮打底,分別加上調好味的粉絲、綠豆芽、冬筍、豆乾、青菜、胡蘿蔔和芝麻碎,包裹成一個碩大的“春捲”,再放在鏊上油煎兩面金黃即成。餃餅筒還有個特點就是豐儉由人,取捨隨意,富人富講究,窮人窮辦法:想放些什麼都可以, 餃餅筒皮一裹,卷出來,大家一樣,並無高低貴賤之分。所以在天台,春節、清明、冬至一年中各個節日各家各戶都要做上幾十上百個餃餅筒。餃餅筒做得講究一些,人們稱之為“五虎擒羊”,就是把肉片,豬肝、蛋皮、鹹魚、豆腐皮等分別與金針、木耳、粉絲、筍絲、菜梗等按一定順序放在糊拉汰皮上卷制而成。把它烤得油光發亮,是最好的下酒物。不會喝酒的,以餃餅筒和粥而食,味道也是很不錯的。

天台特色小吃“餃餅筒”,你吃過嗎?

天台餃餅筒

餃餅筒包好了要放在“鏊”上煎一煎,一直要煎到外表皮呈金黃色並油光發亮。咬一口,外酥裡嫩,鬆鬆脆脆,各種餡唱起了交響曲,香味四溢,讓人吃了一口還想再吃第二口。餃餅筒皮是圓的,卷好後餃餅筒也是圓的,象徵團結。逢年過節全家人歡聚一堂,每個人端一碗熱粥,再咬一口酥香撲鼻的餃餅筒,這就是幸福的味道!

天台特色小吃“餃餅筒”,你吃過嗎?

天台餃餅筒

餃餅筒不管它的叫法如何變化,都是搭一口鏊盤,攤一張薄韌餅皮,包裹噴香餡料,捲成圓筒狀,一頭摺進去一小段防露餡,雙手握緊往嘴裡送一大口,香軟滋味,那叫一個妙!吃飯為什麼是件快樂的事,也許,來天台吃一次餃餅筒,就能懂了,那就是家鄉的味道。親手攤一張餃餅皮,感受天台千年的圓融與和合;包一根餃餅筒,寄託所有的美好與希望;咬一口餃餅餡,品味文化的厚重與傳承。小夥伴們,天台特色小吃“餃餅筒”,你吃過嗎?

延伸 · 推薦

在寧波鎮海區,元宵節吃過這道點心,鎮海人的元宵才算完整!

在寧海過元宵節,寧海人要吃湯包!

寧海元宵節美食“一市糅”,你吃過嗎?

元宵節將至,三門元宵節美食,你吃過嗎?

台州特色小吃“食餅筒”,你吃過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