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的加冕之路

只要你是一個對國際新聞稍加留意的人,總有機會在各國領導人的合照裡注意到她。在一堆男性中,她常常顯得格外耀眼,她連續九年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女性,彭博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排行榜排第6名,並在2019年1月,入選“全球十大思想者”。她就是德國總理,歐盟實際上的領導人安格拉·默克爾。

“小女孩”的加冕之路

1954年,默克爾出生於德國漢堡,更準確的說,彼時那裡還稱西德,這個時候距離兩德統一還是36年。她的父親是一位新教牧師,母親則從事教育工作,教授拉丁文和英語。默克爾一歲時,他們一家移居遷往勃蘭登堡的坦布林,而這裡恰恰是屬於社會主義的東德,這在當時確實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當時的東德非常缺乏牧師,在西德教會的號召下,默克爾的父親帶著全家從西德搬到了東德,默克爾不僅少年時光是在那裡渡過的,甚至人生的前36年一直生活在社會主義陣營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中,這段經歷對她的人生有非常大的影響。而威嚴的父親自默克爾很小的時候起就向她灌輸了一種觀念:

必須永遠比同齡人更出色

。後來,這個信條便成了默克爾畢生的座右銘。

“小女孩”的加冕之路

她作為牧師的女兒,並在每間屋子都可能存在東德警察告密者的社會里度過生命的前36年,默克爾從小就養成了謹言慎行的習慣,以及很好的掩飾或控制情緒的能力。她總是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以一種理性的態度對待這個世界。除了德語外,默克爾會說俄語與英語,當人家評論她身為東德人的背景時,她說:“

真的有話可說的人,是連化妝(掩飾)都不需要的。

在高中階段,默克爾的成績就非常優秀,她的俄語始終是全校第一。到了1973年,她考入萊比錫大學本碩連讀,專業是物理學。和一般人想象的不同,默克爾早年其實一直走在理工科研的道路上。由此可見,

德國出生的物理學家是真的厲害,他們不僅可研究原子彈,開創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他們還能從政當總理

在學校裡,默克爾並不很顯眼,在高中同學們的印象裡,默克爾從未有過男友,屬於“沒被吻過的一族”。她的同學回憶說,默克爾當年生活十分簡樸,衣著的色彩總是很淺淡,以致曾有同學譏笑她是“灰老鼠”。在大學期間,默克爾認識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同樣學習物理的烏爾裡希·默克爾,兩個人在1977年結婚。

今天為世人所熟知的“默克爾”這個名字,實際上是她第一任丈夫的姓

“小女孩”的加冕之路

大學畢業之後,默克爾進入了東德科學院,就相當於是我們國家的中科院。她在科學院的物理化學研究所工作,並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默克爾科研成果很不錯,在化學領域的國際領先JACS上發表過一篇文章被引用了15次。

在讀博士的這段時間,她與第一任丈夫烏爾裡希感情破裂,最終離婚離婚。之後,她又和自己的導師,量子化學家約阿希姆·紹爾相愛。默克爾在博士畢業後,兩人住到了一起。直到1998年,默克爾升任基民盟主席後,兩人才正式結婚。兩德統一之後,默克爾從政,紹爾繼續科研事業。這段婚姻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默克爾起床後的頭等大事,是給丈夫阿希姆·紹爾準備早餐,好讓他在出門前有美味可口的食物填飽肚子。這是默克爾2011年7月在從奈及利亞飛往柏林的飛機上講的。在與奈及利亞總統古德勒克·喬納森的一次午餐中,默克爾問他會不會自己在家做飯。喬納森身為堂堂大總統,一個徹頭徹尾的大男人,怎麼會幹做飯這種事?但默克爾卻說,她很喜歡烹飪,甚至會為她的丈夫準備早餐。喬納森聽後起身舉杯,說:“

奈及利亞女性應當以德國總理為榜樣,每天清晨為自己的丈夫準備早飯。

默克爾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在東德科學院一直工作到了1989年,這在他以為自己要當一輩子科學家的時候,一場劇變永遠的改變了她的命運。

1989年10月9日,東德政府放寬了出境限制,數以萬計的德國人民砸碎了柏林牆,穿越邊境,走向了牆的另一面,那個對他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那天晚上,默克爾也跟著人流第一次走在了西柏林的街道上,他目光所及之處都是慶祝的人群,她看著久別重逢的人們激動的抱在一起,這種氛圍深深地打動了默克爾,她一反常態,和朋友一起喝了很多酒。

“小女孩”的加冕之路

等她第二天早上去研究所上班的時候,同事們熱烈討論的話題已經從科學變成了政治,她感到一切都變了。平靜的生活背後是她對未來生活的無限迷惘。她的中年危機比一般人來得更猛烈一些,她的祖國——民主德國(東德),連同她從小被灌輸的價值體系,正在面臨崩盤。時代的洪流裹挾著每一個人衝向未知的未來。

社會的劇烈變化,喚醒了默克爾心中潛藏多年的政治野心。

她不僅想被時代的浪潮推著向前,她還想做那個站在浪潮之巔的人。很快她就辭去了研究所的工作,站在了民主崛起黨的辦公室門前,從此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默克爾的政治首秀算不上傳奇。她加入的民主崛起黨只是一個小黨派,她也沒有得到重用,常常被分配到的是一些到街上發傳單的雜活。她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到來的非常偶然,當時有一些財團代表來他們黨派訪問,黨首施諾爾沒有空,就隨手讓旁邊的默克爾代替自己去會見。那個時候的默克爾還是一個無名小卒,她覺得自己不合適。結果施諾爾漫不經心的說,“

你以後就是民主崛起黨的發言人了,這下身份就合適了

”。

“小女孩”的加冕之路

正是施諾爾的這番話,讓默克爾稀裡糊塗的當上了新聞發言人,開始了自己的政壇生涯。雖說這是她的第一次,但她卻幹得意外的好。她條理清晰,有關必答,重點突出,這讓她給記者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獲得了一些關注。在東德的最後一屆議院選舉當中,民主崛起黨站隊成功,雖然他們自己的支援率很低,但他們所在的競選同盟獲得大勝,連帶著默克爾也引起了東德高層的注意。

她被提拔為了最後一屆東德政府德·梅齊埃總理的副發言人

,這段經歷只有短短六個月,但對沃克非常關鍵。

她跟隨總理德·梅齊埃出席了很多重要的國際場合,逐漸瞭解了國際政治的基本規則。從沒出過國的她也大開眼,見見到了許多大名鼎鼎的國家領導人,其中就包括當時名震世界的鐵娘子,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命運總是充滿戲劇性的,估計當時在場的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在撒切爾之後,

現場還有一個女人將在未來幾十年對歐洲甚至整個世界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而在那時還默默無聞的默克爾眼中,撒切爾就像是一個榜樣,鼓勵著同為女性的她躋身權力的高層。

1990年,兩德統一,默克爾的運氣非常好,她所在的民主覺醒黨被基督教民主聯盟(簡稱基民盟)合併了,而基民盟正是當時德國的執政黨。默克爾隨即準備競選聯邦議會的議員,其實連她自己也不相信她能夠選上。在競選之前,

她還去新聞局簽了份協議

,確保自己競選失敗了也能有一份工作。但結果她卻奇蹟般的擊敗了競爭對手,成為了德國政壇上一名罕見的女議員。初入仕途的默克爾給人的印象是矜持和不苟言笑,有時甚至顯得有些拘謹和靦腆。

“小女孩”的加冕之路

這引起了德國總理科爾的興趣。科爾被稱為“德國統一之父”,在兩德統一過程中做出了巨大貢獻,一度被視為德意志的民族英雄,在政壇上聲望很高。他邀請默克爾在總理府中見面,兩個人聊了很久,默克爾最終得到了科爾的賞識,從此一步登天。她為特任命為聯邦婦女和青年部部長,這讓她從一個普通議員直接變成了內閣大臣,其速度之快前所未有。那一年的默克爾只有36歲,

她一舉打破兩項紀錄,成為了德國最年輕的議員和最年輕的部長

可以說,默克爾能在政壇走上高位,與科爾的提攜有很大關係,但是也變成一把雙刃劍,媒體和政界的同僚們都看不起她。在他們看來,年輕而又缺乏從政經驗的默克爾,就是因為女性身份和東德背景,才能獲得科爾的青睞,科爾本人也經常稱呼默克爾為“小女孩”,這讓默克爾獲得了政壇生涯的第一個綽號“

科爾的小女孩

”,這個帶有侮辱性的綽號被大肆傳播,讓人們更加相信她就是科爾身邊的一個花瓶。

從政初期,默克爾身上的標籤顯然比她的能力更顯眼。她經常被忽略被看輕,而她本人則對此非常不滿,她希望改變外界對自己的刻板印象。相比宣傳和辯解,默克爾更喜歡用行動來證明自己,她專注於自己的工作,保障婦女兒童的權利,雖然她自己沒有子女,但是她對於德國的青少年格外關注。在她的推動下,德國通過了《扶助兒童及青少年法修正案》,保障了兒童受教育權利,禁止的虐待兒童的行為。她還推行了一系列法律措施,保障婦女的工作權,促進了男女平等。

四年的任期過後,科爾又提拔她做了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反應堆安全部部長。這個職位難度更大,但權力更大。默克爾開始展現自己的政治手腕,她一上任就進行了大範圍的人事調整,將實權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很快她又迎來了一個機遇,1995年,聯合國在柏林召開全球氣候峰會,作為東道主德國的環境部長,默克爾保障了會的順利進行,還促成了許多談判的實質性進展。會議簽訂的《柏林議定書》也成為了後來著名的《京都議定書》的藍本。

“小女孩”的加冕之路

在八年兩屆部長的任期之後,默克爾已從新人變成了老手,在德國政壇站穩了腳。就在她準備進一步大展宏圖的時候,她所在的黨派基民盟卻遭遇了重大挫折。他們輸掉了大選,科爾也從總理的職位上退了下來。新內閣裡當然不會再有默克爾的位置,她離開了權力的核心,成為了在野黨的議員。

更糟糕的事情還在後面,科爾被調查是多次收受鉅額政治獻金,基民盟的一些成員也參與其中,德國舉國譁然。事件愈演愈烈,基民盟的支援率開始暴跌,整個黨派都深陷醜聞之中。就在人們還沉浸在科爾受賄的巨大震驚之中時,另一件讓他們更震驚的事情很快發生了。

1999年12月22日,《法蘭克福匯報》登載了一篇評論員文章,標題是《科爾是黨的害群之馬》,公然討伐科爾並呼籲黨員與科爾劃清界限。這篇文章毫不留情的指出,“

科爾總是將自己標榜為黨的老戰馬,但現在黨已學會自己行走,已不需要他,我們需要的是走出自己的道路

”。而且作者的那一欄出現的名字是安格拉·默克爾。

這篇文章猶如一顆炸彈,把整個事件推向了最高潮。回過神來的人們這才發現,默克爾根本就不是科爾的小女孩。科爾做夢也沒有想到,這個當年他手把手教會她使用刀叉的東德姑娘,居然成了他政途的終結者。而默克爾的前閨蜜——科爾的妻子,被她權力鬥爭中的背叛傷透了心,得了抑鬱症,不久後自殺身亡。

“小女孩”的加冕之路

在默克爾沉默寡言,毫不起眼的外表下,其實埋藏著巨大的野心。面對醜聞,黨內人人自危,唯恐避之而不及。默克爾卻察覺到了機會,她猶如深藏在黑夜中的野獸一樣,靜靜地等待最佳的時機。

在沒有告訴任何人的情況下,她出其不意地發表這篇文章,一刀劃清了科爾和她、基民盟的界限。基民盟的成員這下也反應的過來,如果科爾的事情繼續發酵,整個黨派可能都難以翻身,於是都站在了默克爾的身後。眼見大勢已去,科爾只好辭去名義主席的職位,離開了自己奮鬥一生的基民盟,而默克爾則當選為基民盟的新任領導人。

在基民盟收受非法獻金的問題上,她既能帶頭與科爾劃清界線,又能在日後成功地化解與恩師的矛盾。這讓人們看到了,她既懂得如何在危難中排除異己屈,又懂得如何在事態變換中進行屈伸。

作為最大在野黨的黨首,默克爾終於不用再掩飾自己的野心,她劍指最高權力之位——德國總理,這個位置俾斯麥坐過,希特勒坐過,每一個坐上去的人都深刻地影響了德國,但歷史上從未有女人坐上去過。

默克爾對此發起了挑戰。2005年,經濟改革觸犯多方利益的總理施羅德決意提前舉行大選,背水一戰。這個終日西裝革履叼著雪茄的以大男子形象示人的政客,在1996年就與時任環境部部長的默克爾結下了了樑子,那時他輕蔑地嘲笑默克爾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作為迴應,默克爾對記者說:

總有一天,我會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讓他走投無路,只是我需要時間

默克爾的這句話在9年後靈驗,在2005年的大選中,大選中幾乎打成平手的基民盟與社民黨在近兩個月的聯合組閣談判中取得共識,確認由默克爾出任聯邦總理,內閣人事由社民黨主導,組成四十年首個“左右大聯盟”。

在神聖羅馬帝國的狄奧凡諾女皇死後一千年,德意志又迎來了一個女性領導人,她也是兩德統一後首位出身前東德地區的聯邦總理

“小女孩”的加冕之路

當我們回顧德意志的歷史,會發現這個民族有著很特殊的地方。他們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但都是戰敗國。這兩次戰敗讓德國明確的知道了,想要統一歐洲僅僅依靠槍炮是遠遠不夠的。在戰敗之後被分裂,被制裁,卻依舊能重新統一,超越英法,成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和最大的製造國,進而領導整個歐盟,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而被這樣一個民族,連續四屆十六年選為領導人的默克爾也絕非庸主。遍觀西方國家,默克爾都是比較獨特的領導人。和那些善於演講、為人張揚、性格突出的西方領導人不一樣,她穿著樸素、為人低調、謹言慎行、很少出風頭、也很少流露出強烈的感情,但是千萬不要被騙了。在她那低調不起眼的外表下,隱藏著的心狠手辣、冷酷無情的另一面。

在必要的時候,她也會爆發出一個大國領導人的威嚴,在氣勢上完全不輸任何男性。安格拉·默克爾,素有“鐵娘子”之稱。在德國媒體眼中,她“工作認真勤奮,沉穩務實”。默克爾給人們的印象好像就是一個常常忘記了講話提綱的人,誰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麼。儘管不少人也在抗議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德國人還是願意把福利事業交給默克爾管理,相信她有能力推動更大的改革。

對她的政敵來說,默克爾最可怕之處在於她沒有明確政治立場,可以根據民意隨時調整政策主張,從而變得無懈可擊

。她理性務實,善於迎合輿論和民意。但這種性格不可避免的存在缺點,在難民危機中,她迫於輿論壓力,大開國門,這無異於將不必要的動盪引入了原本安定的德國社會,長期來看,也勢必激起民粹主義的再次抬頭。但是更多的時候,這是一個優勢,在她的任期裡,德國無論是在失業率還是債務率上,一直維持了較低的水準,經濟發展也驕傲的領跑歐洲,即便是在全球經濟都陷入危機之時,德國仍舊保持了“歐洲發動機”的本色。在外交上,她也能見風使舵,和世界主要大國都保持不錯的關係。

德國曆史書上肯定會為默克爾留下屬於她的那麼幾頁,用來記錄那個真正屬於她的時代。當被問到想要怎樣的歷史評價時,她化用了德國前總理勃蘭特的墓誌銘:“

我已盡其所能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