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上最大疑案:孝莊是否下嫁多爾袞?順治是

大清由於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朝代,因此許多歷史還是相對清楚的,但是還是有一些記載不明確的地方,下面就給大家說兩個。

清史上最大疑案:孝莊是否下嫁多爾袞?順治是

清史上最大疑案:孝莊是否下嫁多爾袞?順治是

“孝莊下嫁”說的由來及其論爭

關於孝莊太后下嫁其小叔多爾袞的傳說,在《清朝野史大觀》、《清史演義》及《清宮軼聞》、《多爾袞軼事》中,多有記載,且繪聲繪色,十分具體。但這些文人騷客的描寫,與信史相證,常破綻百出,多不足為據。此事最早引起史家關注的文字是張煌言的《建夷宮詞》十首,其中有一首說:“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日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張煌言此詞寫於順治七年,以當時人寫當時事,似有所據。何況多爾袞恰於順治五年已被稱“皇父攝政王”,慈寧宮又是孝莊太后的寢宮。詞中說的慈寧宮裡張燈結綵,喜氣盈盈地舉行太后婚禮,顯然是指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之事。

還有其他一些論據:其一,多爾袞被尊為“皇父攝政王”,由“叔父”改稱為“父”,顯然與母后下嫁有關;其二,據蔣良騏《東華錄》記載,詔告多爾袞的罪狀中有“自稱皇父攝政王”,“又親到皇宮內院”,豈非暗指多爾袞迫使太后與之為婚;其三,孝莊遺囑康熙不要將其與皇太極合葬,是否因有再嫁多爾袞的難言之隱;其四,滿族作為北方少數民族,素有兄終弟及、弟娶兄婦之舊俗,即使有下嫁事,亦不違倫理道德。

“順治出家”事出有因

關於“順治出家”之說,最早見之於清初有“詩史”。之稱的吳梅村之《清涼寺贊佛詩》,此詩共四首,長達一百餘句。一些文人學者在疏證詮釋該詩時,認為詩句雖多迷離恍惚詭譎,卻明顯是影射“順治出家”之事,如詩句中說:“王母攜雙成,綠蓋雲中來”;“可憐千里草,萎落無顏色”,句中的“千里草”為董;“雙成”乃用《漢武帝內傳》王母侍女董雙成的故事。都是影射順治之董愛妃;另詩中的“晚抱甘泉病,遽下輪臺悔”,是指順治下罪己詔;而“房星竟未動,天降白玉棺”,是暗喻順治未死;還有“戒言秣我馬,遨遊凌八極”;“八極何茫茫,曰往清涼山”,是說順治遜位出宮雲遊至五臺山為僧。

詩句之所以用影射手法,是因吳梅村身歷滄桑,恐為時諱,不得不將順治出家事以隱晦的手法記入詩中。此詩之後,在有關清代的稗史中,便將順治出家一事演繹得既具體又神秘,從清初至清末流傳不斷。如說順治耽於佛法,視帝位如敝履,並未終於帝位,而是於董鄂妃病逝後,棄政出宮,披緇雲遊,在五臺山清涼寺依佛門。一些野史與演義中還說,日後康熙之所以多次奉孝莊太皇太后巡幸五臺山,虔禮諸寺,其意在於拜謁順治。甚至說光緒庚子年,兩宮西狩,途經晉北,地方上接待中臨時從五臺山借來御用器具,都宛如宮廷之物,實是順治的遺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