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才是真正邊界?為何清俄談判時清朝提出以勒拿河為界?

作為教科書記載的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長期以來一直是平等條約的典範,散發著互利共贏的光芒,儘管我國是實際上的受益者。

西伯利亞才是真正邊界?為何清俄談判時清朝提出以勒拿河為界?

但隨著時光的斗轉星移,某些別有用心的磚家叫獸開始站在俄國角度大做文章甚至大放厥詞,將《尼布楚條約》形容為堪比《南京條約》更早的不平等條約,並煞有介事地畫出了清朝在《尼布楚條約》中失去的土地,說300萬、500萬甚至1000萬甚至1200萬平方公里的都有,反正睜眼說瞎話不用負法律責任,什麼能讓人亢奮說什麼。

而反過來再看看明朝的“不割地、不賠款、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清朝與之一比那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見了明朝都不好打招呼。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雖然明朝名將藍玉在1392年降服了哈納出後在法理上繼承了元朝的遼陽行省,後明成祖朱棣於1411年設定了奴兒干都司,但這樣的羈糜統治機構並沒有實際主權,所謂的衛所也都是當地少數民族充任,是否臣服全看明朝國力。而即便如此,奴兒干都司也只存在了25年。剩下的時期,明朝統治力基本維持在東北南部地區,包括黑龍江流域甚至西伯利亞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真正意義上的化外之地。

西伯利亞才是真正邊界?為何清俄談判時清朝提出以勒拿河為界?

直到1643年沙俄侵入黑龍江燒殺搶掠,1685年康熙皇帝著手反擊沙俄,中原王朝才真正將統治力延伸到這裡。

雖然兩次雅克薩之戰都大獲全勝,但康熙掣肘於當時西北地區準噶爾汗國的巨大威脅,於是決定在東北邊界問題上見好就收。

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清軍在第二次雅克薩之戰前後圍城超過九9個月,俄軍最終只剩下66人,最終迫使沙俄政府與清朝進行邊界談判。

在勝利無望的情況下,沙俄終於扭扭捏捏地派出以戈洛文為代表的使團前往尼布楚進行邊界談判。

關於邊界談判,雖然清朝代表團外交經驗遠不及沙俄,但仍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據理力爭並堅決維護主權。欽差大臣索額圖除了對俄方代表戈洛文要求以黑龍江為界南北劃分清俄邊界的做法予以駁斥,還提出以貝加爾湖至勒拿河一線東西劃分清俄邊界,要求沙俄 退到勒拿河以西地區,這是清朝要求以勒拿河為界的歷史出處。

西伯利亞才是真正邊界?為何清俄談判時清朝提出以勒拿河為界?

但這個出處並不是領導康熙皇帝的指示,而是索額圖的“以彼之道還彼之身”,既然沙俄能夠獅子大開口,在打敗仗的情況下都這麼理直氣壯地將邊界劃入清朝境內,那麼作為勝利者的清朝有什麼理由不以牙還牙,將邊界也劃到俄羅斯境內呢?況且當時的西伯利亞自古以來也不是沙俄的土地,出高價是為對方殺價留下足夠空間,清朝和沙俄代表團都採用了同樣的做法。

所以所謂的“以勒拿河為界”的說法,不是清朝的國家意志,而是談判大臣索額圖對沙俄方面的“回敬”,畢竟當時的清朝作為漁獵民族出身的農耕帝國,雖然重視東北權益,但對東北廣大地區的地籍資料也是一片空白,所以在談判中只能使用俄國提供的做過手腳的地圖,陷入了巨大的被動。

而且因為清朝缺乏專業的外交翻譯人才,所以只能指派葡萄牙裔傳教士徐日升和法裔傳教士張誠充當清朝代表團的翻譯,而他們也吃裡扒外地向戈洛文洩露了清朝大量的談判底線,這讓清朝損失了大量權益。

西伯利亞才是真正邊界?為何清俄談判時清朝提出以勒拿河為界?

所以,技術上的短板已經註定了清朝不可能將勒拿河作為談判底線。說難聽點,當時的索額圖根本就不知道勒拿河中下游的走向等一系列水文資料。雖然當時的沙俄也不甚清楚,但一系列猛烈的開拓必然比清朝更加熟悉西伯利亞,將邊界劃在這裡既會給沙俄可趁之機,也會牽制清朝兵力,不符合清朝的根本利益。

所以清朝在尼布楚談判中的真正底線是:

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的一江一河,皆為清朝之地,不能拱手送給俄國人。

而因為此時的沙俄勾結噶爾丹不斷入侵喀爾喀蒙古,給清朝西北造成了巨大麻煩,於是急於確定東北邊界的康熙不得不選擇再度讓步,從貝加爾湖退到尼布楚再退到額爾古納河,最終在1689年9月7日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確定了清朝對外興安嶺以南包括庫頁島在內廣大領土的主權。

西伯利亞才是真正邊界?為何清俄談判時清朝提出以勒拿河為界?

很多人將《尼布楚條約》視為清朝的所謂失敗,根源在於他們將西伯利亞預設為清朝的土地,但實際上這是典型的強詞奪理。雖然清朝作為漁獵民族出身相比於長城以南的農耕文明有更靠北的生存範圍,但外興安嶺以北的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漁獵和遊牧民族也不曾染指的化外之地,將其視為故土無疑是非常荒謬的。

在清朝,一個令所有人膽寒的刑罰即發配寧古塔,而這個位於今天黑龍江省牡丹江寧安市的地區,距離外興安嶺直線距離依舊超過800公里。讓古人去征服西伯利亞,為何不扛著鍵盤包打天下?

所以,清朝在《尼布楚條約》中的勝利是顯而易見的,既保全了龍興之地,又換取了沙俄在蒙古問題上的短暫中立,對於清朝征服蒙古的百年大計而言是利大於弊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