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古裝歷史劇中,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是獨眼形象,這是為何?

歷史上能夠稱得上是“千古一帝”的皇帝並不多,唐太宗李世民毫無疑問就是其中之一。自跟隨父親李淵晉陽起兵之後,整個唐朝的疆土幾乎都是李世民一人打下來的,他先後領兵平定薛仁杲、竇建德、劉武周、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赫赫戰功。因為李世民的功勞實在太高封無可封,最後李淵也不得以拜其為天策上將,封秦王。

在韓國古裝歷史劇中,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是獨眼形象,這是為何?

古代能征善戰的帝王有很多,但是文治武功都擅長的卻很少,而李世民絕對是這兩方面做得都最出色的一位帝王。他登基之後,對內以文治天下,倡導節約,重視農桑,實現隋末亂世之後的休養生息,開創了歷史上最著名的盛世“貞觀之治”;對外則開疆拓土,先後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等邊陲勢力,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遊牧民族融洽相處,被尊稱為“天可汗”,為唐朝後來長達百年的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

如果非要對李世民的功績進行評價的話,雄才大略英明神武這八個字應該是最適合的。作為天下共尊的“天可汗”,李世民開創了前無古人的豐功偉績,是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而且根據史書記載,李世民的容貌十分威猛,十分符合千古一帝的形象,史書稱其“威容儼肅,百僚進見者,皆失其舉措。”就連跟李世民關係向來很好的房玄齡,在遇到太宗皇帝發怒時,也會被嚇得渾身哆嗦面無人色。

在韓國古裝歷史劇中,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是獨眼形象,這是為何?

史書中直接描述李世民容貌的記載並不多,但是毫無疑問李世民是一個非常英俊帥氣之人。《資治通鑑》中就有過記載,說李密投降唐朝之後見過李世民一面,回來後跟屬下說李世民氣質非凡英武過人,簡直猶如天人一般。就連唐朝大詩人杜甫對太宗皇帝的容貌也讚不絕口,有詩云:“中有美少年,虯鬚十八九。秦王時在坐,真氣驚戶牖。”

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為何英氣逼人的唐太宗李世民,在韓國的古裝歷史劇中卻一直是獨眼形象?這是為何?堂堂大唐帝國的皇帝陛下,怎麼就成了一個半瞎之人呢?關於唐太宗形象在韓國史書中的演變過程,還真令人感到一絲尷尬,這些韓國古代史書寫得比演義小說還離譜。

在韓國古裝歷史劇中,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是獨眼形象,這是為何?

在《淵蓋蘇文》、《帝國的早晨》、《安市城》等韓國曆史題材古裝劇中,唐太宗李世民都是以獨眼形象出現的,他的左眼就是被安市城主楊萬春射瞎的。說起來,這個安市城確實是塊難啃的骨頭,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高句麗連下十餘城,最後就是被這座名叫安市城的小城所阻。後來在冬季到來前,為了避免唐軍因氣溫過低而遭到折損,唐太宗才下令班師回朝。

不過,安市城能夠阻擋住唐軍,還是有著一定的運氣成分。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因為唐軍遠道而來連克十城兵力已疲之外,東北冬季的嚴寒也是唐軍撤兵的重要原因。然而高句麗人卻並不這樣認為,而是認為唐太宗李世民是被安市城所打敗的,安市城的城主楊萬春也就成了高句麗民間傳說中的大英雄。

在韓國古裝歷史劇中,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是獨眼形象,這是為何?

其實在明朝以前,高句麗史書中並沒有唐太宗李世民被楊萬春射瞎左眼的記載,到了清朝以後才出現這樣的記載。1732年,金昌翕編撰的《三淵集》中第一次出現了唐太宗李世民被高句麗將軍楊萬春射瞎左眼的記載:“千秋大膽楊萬春,箭射虯髯落眸子。”只不過,金昌翕寫得比較隱晦,也不敢直呼唐太宗其名,而是以“虯髯”二字代稱。而在中國的史書中,李世民就是以大鬍子著稱,還被譽為“髭聖”。

在後來的《夢經堂日史》和《桓檀古記》中,不但將李世民中箭細節描述得十分詳細,甚至還言之鑿鑿地說楊萬春當年射中的就是太宗左目。“世民憤不自勝,敢出決戰,楊萬春乃呼聲張弓。世民出陣,矢浮半空,遂為所中,左目沒焉。”隨著這些典籍的流傳,現在越來越多的韓國人都信以為真,甚至認為此事在歷史上真的發生過。

在韓國古裝歷史劇中,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是獨眼形象,這是為何?

在韓國古裝歷史劇中,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是獨眼形象,這是為何?

雖然韓國古代學者已經坦然承認,金昌翕的三淵詩不足取信,可是還是有很多韓國人將此事當成了史實。也許是因為他們太缺乏英雄人物了吧,所以近年來拍了不少歷史人物題材的電視劇,將楊萬春、李舜臣等人都搬上了大熒幕。只不過,李舜臣好歹歷史上確有其人,而楊萬春的故事完全就是從《夢經堂日史》和《桓檀古記》中虛構的,不足取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