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突破臨津江,39軍創造了戰術奇蹟,64軍和65軍卻傷亡慘重!

同樣是突破臨津江,39軍創造了戰術奇蹟,64軍和65軍卻傷亡慘重!

1951年4月22號日晚7時,志願軍發起了入朝作戰以規模最大的第五次戰役,在寬達200公里的戰線上,95萬志願軍加上35萬人民軍總共130萬人排山倒海地向南衝向聯合國軍陣地。

然而儘管中線的王近山3兵團和東線的宋時輪9兵團進展順利,楊得志19兵團的63軍還在雪馬裡全殲英國皇家雙徽營,然而19兵團的64軍在突破臨津江後卻被美軍的炮火壓制在江畔寸步難行。

64軍擔負著向通往漢城的門戶議政府迂迴穿插的重任,只有完成穿插任務,才能阻止正面之敵南撤,從而更好地實現戰役目的。64軍攻擊受阻後,楊得志給64軍連發兩次急電,嚴厲地表示,64軍如不完成穿插任務,會受到革命紀律的制裁。

64軍不顧一切地向前猛攻,但只有作為190師先遣隊的569團3營、1營機炮連和兵團偵察分隊突破了聯合國軍的防線。64軍和隨後趕到的65軍2個師共6萬多人擁擠在臨津江南岸幾十平方公里的狹小區域,在聯合國軍飛機大炮的狂轟濫炸下動彈不得。

同樣是突破臨津江,39軍創造了戰術奇蹟,64軍和65軍卻傷亡慘重!

在兩天兩夜的時間裡,首次入朝作戰而且是全蘇式裝備的64軍和65軍傷亡了1萬多人。好在先遣隊在3營營長宋進才的帶領下,穿插60公里,一路打退敵軍7次阻擊,成功佔領了議政府旁的制高點道峰山,一舉切斷了漢城以北的聯合國軍的退路,同時也使被困的64軍和65軍得以突破敵軍防線向南追擊。

佔領道峰山後,這支先遣隊孤軍作戰,在那裡成功阻擊了南撤和北援的敵軍,直到64軍和65軍主力趕到。戰後,569團3營被授予“道峰山營”光榮稱號和集體二等功,每人榮立三等功。

4月29日,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結束。有意思的是,從進攻到結束,正好7天時間,這也正好是李奇微已經掌握了的志願軍因補給困難而不得不採用的“禮拜攻勢”。當然了,64軍和65軍在臨津江畔損失慘重的原因固然與李奇微的“磁性戰術”和“火海戰術”有關,但根本原因卻在於自身!

同樣是突破臨津江,39軍創造了戰術奇蹟,64軍和65軍卻傷亡慘重!

39軍在第三次戰役僅用10分鐘就突破臨津江,一舉打開了整個志願軍向南進攻的局面。39軍116師不僅創造以師為單位作戰的經典戰術範例,要知道,已經打過兩次戰役的39軍及116師其實早已是疲憊之師,而且裝備和補給都很困難,但39軍仍然創造了奇蹟。

39軍116師雖是疲憊之師,但卻在戰前做了充分的思想動員和戰鬥準備,師長汪洋和政委石瑛親自摸清了地形,提前一天把7500人和70門火炮埋伏在了距離敵軍陣地100至300米不等的地方,這樣一來,第二天戰鬥一打響,116師就給敵軍來了一個突然襲擊,突破臨津江也就容易多了。39軍軍長吳信泉為汪洋的戰術拍手叫好。

反觀64軍和65軍,他們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兵強馬壯,不僅擁有火力強大的蘇式裝備,而且人員整齊,鬥志昂揚。但偏偏就是這樣的兩個軍在兩天時間裡不僅損失1萬多人,也打出了志願軍戰史上的一個重大教訓。

同樣是突破臨津江,39軍創造了戰術奇蹟,64軍和65軍卻傷亡慘重!

64軍和65軍都有炮團和高炮營,各團都有無後坐力炮連和120毫米迫擊炮連,其中的火炮有許多都是大口徑的大炮。然而第五次戰役一打響,64軍一通炮擊後,步兵沒有能夠協同作戰。而當步兵渡過臨津江後,炮兵又沒有及時過江。

此外,包括19兵團的64軍和65軍在內,新入朝的整個19兵團和3兵團的大多數志願軍指戰員和戰士都輕視美軍,不僅認為美軍都是些少爺兵,而且認為跟美軍作戰只不過是“從北到南,一推就完。打完美帝,回家團圓!”

事實上,志願軍在第四次戰役中就真正領教了美軍並不是真正的不堪一擊,尤其是李奇微這位已經熟悉志願軍作戰規律的美軍指揮官更不容小視。然而志願軍中普遍存在的這種輕敵思想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64軍和65軍,尤其是64軍在臨津江的血戰就是一個重大教訓!

同樣是突破臨津江,39軍創造了戰術奇蹟,64軍和65軍卻傷亡慘重!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是我軍在諸多戰役中獲勝的一貫指導思想,但像64軍那樣在戰略和戰術上都輕視敵人,那就大錯特錯了!19兵團64軍和65軍入朝第一仗就沒有打好,還犧牲了那麼多年輕生命,兵團負責人和各軍、各師、各團的負責人都應該深刻反省和檢討!

在整個第五次戰役中,19兵團唯有63軍表現搶眼,不僅在第一階段全殲英29旅皇家雙徽營,在第二階段結束後的鐵原阻擊戰中更是避免了志願軍遭遇更大的損失。要知道,63軍並不是19兵團的主力軍,然而傅崇碧率領63軍在鐵原打出了比主力軍還要光輝百倍的戰績。

圖片來源:網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