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賑災時往粥裡摻沙子,乾隆知後大加讚賞,百年後又被世界肯定

清朝雖然是我國封建歷史中最後一個朝代,但是在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也有著很深的意義,尤其是康乾盛世,推動了中國的快速發展。在提起乾隆皇帝時,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是有所瞭解的,乾隆皇帝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將清朝的發展推向了頂峰,雖然他本身很優秀,但是更多的是依靠康熙和雍正打下來的家底,但是他對此卻不自知,晚年更是好大喜功,而且在他統治期間,也是頻繁的發生各種災害。

和珅賑災時往粥裡摻沙子,乾隆知後大加讚賞,百年後又被世界肯定

在乾隆統治年間,有一次南方發生了極大的旱災,而且還波及到了其他的地方,於是乾隆皇帝就派遣大臣去賑災,雖然派遣的都是一些有著較好名聲的官員,但是災民還是越來越多,糧食也是越用越少。很多廉潔的官員來到了災區之後,看到了這麼多的災民,於是馬上開倉放糧救濟災民,但是災民越來越多,糧食根本就不夠吃,這些官員也不知道為何會發生這種情況,其實當時很多人都是冒領糧食的,雖然官員也有一些對策,但是卻引來了一些謾罵,影響到了自己的名聲,甚至有的官員為了保護自己的名聲,對此視而不見,只是一味的開倉放糧,導致糧食根本就不夠用。

和珅賑災時往粥裡摻沙子,乾隆知後大加讚賞,百年後又被世界肯定

官員們開倉放糧的做法,自然也得到了百姓的擁護,覺得他們真正的是為民著想,只不過因為災荒太大了,所以糧食才不夠用。朝廷上對這些開倉放糧的官員,也給予了很大的稱讚,覺得他們是愛惜百姓的好官。雖然這些官員有了很好的名聲,但是餓死的百姓卻越來越多,為此乾隆也是非常的著急,無奈之下只能派遣和珅去賑災。和珅不僅是清朝有名的貪官,在整個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雖然和珅是一個很有實力的官員,但是人們更多知道的卻是他的貪汙,所以對於乾隆派和珅去賑災這樣的做法,也是想不通的,覺得和珅會把這些糧食全都放進自己的口袋,不會去管百姓的死活,有的官員甚至還在等著和珅出醜。

和珅賑災時往粥裡摻沙子,乾隆知後大加讚賞,百年後又被世界肯定

和珅到了災區之後,看到眼前的景象也是非常的震驚,烈陽高照,莊稼顆粒無收,地上都裂開了深深的口子,百姓們衣不著縷、哀嚎遍野,甚至還出現了古書上說的易子相食,這讓他非常的心痛,覺得災情不能夠再拖延下去了,於是馬上下令開倉放糧,設定粥鋪。百姓們看到有粥吃,馬上蜂擁而至,和珅看著眼前排隊的災民,卻覺著有些不對勁兒,雖然大多數災民個個都是灰頭土臉,但是有的人卻有著較好的精神狀態,這讓和珅非常的警覺,於是他就派人去一探究竟。

和珅賑災時往粥裡摻沙子,乾隆知後大加讚賞,百年後又被世界肯定

手下查出來的真相,讓他非常的生氣,原來有很多家境殷實的人,為了佔便宜,裝扮成了災民,去騙取糧食,怪不得糧食一直不夠吃,原來是因為這個原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和珅就想了一個方法,在賑災的大米里摻上了沙子,那些不缺糧食吃的人,肯定會吃不慣帶著沙子的粥,於是就不會再去領糧食,而真正的災民也能夠吃上朝廷的賑災糧。和珅也知道自己這樣的做法,肯定會引起人們的謾罵,覺得他這是在貪汙,但是如果不這麼做的話,餓死的百姓將會越來越多,在這種兩難的選擇下,和珅選擇救濟災民,覺得自己反正名聲不好,也不怕有再多的罵名。

和珅賑災時往粥裡摻沙子,乾隆知後大加讚賞,百年後又被世界肯定

等到災民們再來領粥的時候,發現粥裡摻雜了很多的沙子,那些假災民見到這樣的場景,罵罵咧咧的轉頭就走,而那些真正的災民,吃了摻著沙子的粥,心裡也在罵和珅是個大貪官,竟然連賑災糧食也不放過。那些讀著聖賢書的大臣,在得知了這個訊息之後,也紛紛的罵和珅,向皇帝舉報他的罪名,但是乾隆皇帝在知道他的做法之後,卻非常的讚賞。和珅頂著很大的壓力,選擇用這樣的方法來救濟災民,拋棄了個人的名聲,也引來了無數的罵名。

和珅賑災時往粥裡摻沙子,乾隆知後大加讚賞,百年後又被世界肯定

在和珅的主持下,災民的數量越來越少,災情也得到了很大的控制,結果卻是越來越多的人來罵他,覺得他連貪汙賑災糧食都不放過,直到後來再次發生了一場災情。和珅成功賑災之後沒過多長時間,河北地區又發生了災情,當時的官員還是按照原先的方法進行賑災,但是仍然沒有多大的效果,在無奈的情況下,就決定用和珅的方法進行治災,往大米里摻沙子,結果沒多長時間,災情就得到了控制,不再有災民餓死。直到這時,人們才瞭解到和珅賑災方法的好處,也知道了,他是在犧牲自己的名聲與為百姓辦事,而這個方法也得到了廣泛的推廣,甚至在百年之後還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和珅賑災時往粥裡摻沙子,乾隆知後大加讚賞,百年後又被世界肯定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有的人的行為看似對百姓有害,其實是為了顧全百姓的利益,這是真正值得人們尊敬的人。但是有的人的行為看似對百姓有益,其實是為了顧全自己的利益的不作為,這種做法就如同是慢性毒藥,讓人在不知不覺中中毒,對此大家有何看法呢?歡迎到下面的評論區去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