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疆域面積不大,軍事實力也不強,為何趙匡胤能與唐太宗齊名?

宋太祖趙匡胤,本為北周將領,跟隨柴榮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不僅作戰指揮才能突出,個人武功也非常高,自創的太祖長拳名氣很大,稱他是武學宗師毫不為過。如果趙匡胤不做將軍,而混跡於江湖的話,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當上武林盟主,論單挑鮮有敵手,但他志不在此,心中有更大的抱負。

柴榮對趙匡胤相當器重,兩人朝堂上是君臣,私下裡如同兄弟,名副其實的鐵哥們。客觀來說,柴榮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帝王,治國之才過硬,開疆拓土的能力也比較出色,被譽為“五代第一明君”,後周大臣齊藏珍曾稱讚道:“陛下神武之功,近代無比,於文德則為光。”並非齊藏珍阿諛奉承,柴榮確實配得上如此高的評價。

北宋疆域面積不大,軍事實力也不強,為何趙匡胤能與唐太宗齊名?

可惜天妒英才,正當柴榮有條不紊進行一統天下的戰略時,突然身患重病,僅當了五年皇帝就駕崩了。柴榮共有七個兒子,只是長子、次子和三子皆死於後漢隱帝之手,在活著的兒子之中,柴宗訓年紀最大,但也只有七歲。考慮到兒子太小,必須有可靠的大臣輔佐,柴榮首先想到的是趙匡胤,認為他值得託付。

去世之前,柴榮把趙匡胤提拔為殿前都點檢,全權掌管禁軍,其用意非常明顯,就是將兒子柴宗訓以及江山社稷託付給趙匡胤。按常理來說,作為託孤大臣,趙匡胤理應盡全力輔佐小皇帝柴宗訓,哪怕丟掉性命也不能辜負柴榮的信任。然而,柴榮剛駕崩幾個月,屍骨未寒,趙匡胤就在陳橋發動兵變,取而代之登基稱帝,建立了北宋王朝。

趙匡胤稱帝的手段不光彩,屬於忘恩負義,欺負孤兒寡母。另外,如果北宋能夠完成名副其實的大一統,達到漢唐時期的高度,後世人也會豎起大拇指,不會有太多看法。事實卻是,北宋疆域面積不大,鼎盛時期都不到三百萬平方公里,連東晉都比不上,更別提漢唐元明等朝代了,而且北宋軍事實力也不強,縱然如此,為何趙匡胤還能成為與唐太宗齊名的皇帝?

北宋疆域面積不大,軍事實力也不強,為何趙匡胤能與唐太宗齊名?

自古以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說法廣為流傳,“宋祖”指的就是趙匡胤,若僅憑開創王朝的疆域面積,趙匡胤根本沒辦法與秦皇漢武和唐太宗相提並論,差的不是一點半點。朱元璋比較佩服趙匡胤,曾如此評價:“惟宋太祖皇帝順天應人,統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筆者認為,趙匡胤之所以與唐太宗齊名,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他終結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從形式上實現了大一統

此處所說的“形式”,並非疆域面積,而是文化和民心的歸屬。從唐朝末年開始,天下就陷入戰亂,各地節度使擁兵自重,之後進入五代十國,許多割據勢力同時存在,相互征伐,幾乎沒有一日安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希望出現一位牛人,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北宋疆域面積不大,軍事實力也不強,為何趙匡胤能與唐太宗齊名?

在這種情況下,趙匡胤出現了,在取代北周以後,他沒有安於享樂,而是揮師南下,相繼滅掉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底盤擴大了不少,最重要的是,終結了往昔的紛亂局勢,功績值得稱頌。

二、注重人才培養,減免賦稅休養生息,文化和經濟都有很大進步

北宋建立後,依舊沿用科舉制度,而且更加重視和完善人才選拔,採取大量措施,避免科舉考試中徇私舞弊的情況出現,儘可能保證公平性。由此一來,真正有才之士脫穎而出,促進了文化繁榮,所以北宋湧現出大批青史留名的文臣以及影響深遠的詞作。

北宋疆域面積不大,軍事實力也不強,為何趙匡胤能與唐太宗齊名?

另外,趙匡胤深知戰亂剛結束,百姓的日子不好過,為了促進農業發展,實施一系列可行的辦法,減輕徭役和賦稅,使之前因戰亂導致的經濟蕭條的情況逐漸好轉,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歷史上把這段時期稱為“建隆之治”。

三、以仁義治國,善待功臣

縱觀歷史上那些朝代,對於開國功臣的處理,讓皇帝非常頭疼。如果像漢高祖和明太祖一樣,擔心功臣居功自傲,威脅到皇帝的統治,就找各種藉口把他們誅殺,會留下不仁不義的罵名。但是,若任由功臣做大,會導致一系列棘手的問題產生,甚至跟皇帝叫板。趙匡胤在這方面的做法比較好,只是解除了功臣的兵權,並給予優待,讓功臣安享晚年,既不傷和氣,同時避免了功臣謀反的情況發生,可謂是一舉兩得。

北宋疆域面積不大,軍事實力也不強,為何趙匡胤能與唐太宗齊名?

自北宋以來,趙匡胤的仁義之心一直備受讚揚,程頤評價:“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亂,不露一人,自古無之,非漢、唐可比。”清代文學家趙翼:“宋太祖以忠厚開國,未嘗戮一大將,然正當興王之運,所至成功,固無事誅殺。”另外,趙匡胤對待柴氏子孫的胸懷也令人欽佩,把柴宗訓封王,還留下遺囑,只要江山還姓趙,都必須確保柴氏子孫的榮華富貴,且不許殺士大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