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吸取前朝教訓,對宦官百般打壓,為何宦官專權仍頻繁出現?

朱元璋吸取前朝教訓,對宦官百般打壓,為何宦官專權仍頻繁出現?

宦官亂政一直都是一個在歷朝歷代都會出現的一個問題,明代也是這樣,儘管朱元璋在吸取前朝教訓的時候,對宦官百般打壓,建立各種嚴防死堵的制度,但是明朝的宦官專權仍然頻繁出現,

那為何明朝還是經常出現宦官亂政呢?

1、 明朝高度中央集權,給了宦官專權機會

不管朱元璋是如何嚴防死堵,只要朱元璋想要高度集中的中央權力,就一定會出現宦官亂政的現象,

所以我認為明朝高度的中央集權,是宦官專權的最根本原因。

中國自秦朝以來,中央集權的趨勢就是不斷加強的。

尤其是到了明清兩代,中央集權更是發展到了空前高度的狀態,明朝皇帝幾乎就是一人獨攬大權,但是皇帝一人獨攬大權的弊端就是宦官可以接觸到國家大大小小的事情,

憑藉職位的特殊性,發展成一種可以控制國家的小型機器,進而就出現了宦官亂政。

朱元璋吸取前朝教訓,對宦官百般打壓,為何宦官專權仍頻繁出現?

當明朝皇帝將權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時,周圍的人也會受到權力的輻射,因為皇帝一人就難以為繼一個龐大的國家運轉順利的,這就需要別人的幫助,

而明朝皇帝不相信大臣,就會造成啟用宦官的情況。

不管是不是皇帝想的,這就是高度中央集權的需要,

需要有一些人來幫助皇帝來分擔國家事務,而人選就是宦官,這是中央集權體制的弊端,是如何修改也無法避免的情況。

而朱元璋稱帝后非常想要巨大的權力,只要了為了集中權力,什麼事都可以做,所以啟用宦官也是可以的,儘管他的初衷是不想要宦官進入政治活動的,

但為了集權,也只能如此了。

朱元璋吸取前朝教訓,對宦官百般打壓,為何宦官專權仍頻繁出現?

明朝皇帝為了集權、鞏固統治,錦衣衛就應運而生,專門觀察官員的私事,來看是否有謀反之心,

而這種機構的權力在隨著朝代發展,權力越來越大

,皇帝就只能選擇宦官成立東廠,來遏制錦衣衛的發展壯大,這也是中央集權的弊端。

中央集權從秦朝發展到明朝,

只要權力足夠高度集中,就了宦官專權的機會

,只要是這種制度存在,宦官亂政的現象也一定是會出現的,所以我認為宦官亂政的最本質原因就是高度集中的中央權力。

2、 明朝皇帝專橫殘暴,朝堂幾乎無人可用

朱元璋登基後,在他的預設下,發生了兩起大案,

分別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

,這二人都是明朝的開國功臣,而就是因為朱元璋的猜疑,給這兩位開國功臣莫須有地安排了許多罪名,

使得這些大臣被殺戮,並且牽連一系列的人。

朱元璋吸取前朝教訓,對宦官百般打壓,為何宦官專權仍頻繁出現?

朝中幾乎人人自危,所以明朝皇帝專橫殘暴的特點,使得慘遭殺戮的人越來越多,

朝堂上幾乎無人可用,宦官就有了可乘之機。

朱元璋成為皇帝后,就迅速地預設組織了這兩起開國功臣被殺的大案,並且牽連之人甚廣,

哪怕是有一點點關係的人也會被找出來發配邊疆等等

,一時間,朝中上下人心惶惶,每個大臣都盡力撇清自己與這兩位開國功臣的關係。

不僅僅是要撇清關係,在政治主張中也要跟兩位功臣不一樣,否則很容易就會被多疑的皇帝認為這個大臣跟那兩位開國功臣有關係,稍不留神,腦袋可能就掉了,

所以很多人都儘量在生活中在政治方向上都是這兩位撇清關係

理所當然的,所提出的意見也都使用率不高,

所以為了解決這種問題,宦官就成了可以利用的人選。

朱元璋吸取前朝教訓,對宦官百般打壓,為何宦官專權仍頻繁出現?

明朝皇帝的專橫殘暴不僅僅體現了兩起開國功臣的案子上,

還體現在一系列的“文字獄”

,多疑的皇帝們也會從文人文官的詩中找到蛛絲馬跡進而治罪,這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國家的統治,但是也非常大程度的造成了很多人才懼怕皇權,懼怕朝廷,不敢去做官,不敢去諫言。

很多人才就這樣白白流失了,很多建議就被爛在肚子裡

,造成了朝廷上幾乎無人可用的情況,宦官位置的特殊性就成為了彌補人才缺口的最好人選,所以各個皇帝都建建設了自己的宦官集團,例如西廠、內廠等等,權力越來越大。

宦官重新在皇帝之下掌握一點虛權後,掌握實權也只是時間原因了

,並且明朝皇帝的專橫殘暴一直都存在,即使在後代的皇帝中減輕了,也仍然會有一些有才之士懼怕,人才缺口就變成一直存在的問題了。

朱元璋吸取前朝教訓,對宦官百般打壓,為何宦官專權仍頻繁出現?

明朝皇帝的專橫殘暴,在處理兩位開國功臣的案子上,傷了很多開國元老的心,很多人都找藉口辭官回鄉了,

這樣一來,一些有力的元老人物也沒有了,後續的人才就補充不上來

,所以就只能重新啟用宦官了,進而來繼續維護王朝的發展。

另外,在燕王朱棣統治時期,作為皇帝的朱棣也意識到皇權和官權的巨大沖突,而要避免這種摩擦就要找一個皇帝和大臣之間的緩衝帶,那就是宦官了,

做得好是皇帝和大臣的功勞,而做不好就是宦官的錯誤了

,所以這種變相的啟用仍然是給了宦官專權的機會,進而發展為宦官可以亂政了。

3、 宦官在重要戰役中發揮巨大作用,得到喜愛

一種事物往往是存在兩面性的,宦官也是如此。

朱元璋非常討厭宦官,是因為前朝有宦官亂政的教訓,而朱棣喜歡宦官,是因為他們對朱棣的事業有了很大的幫助。

朱元璋吸取前朝教訓,對宦官百般打壓,為何宦官專權仍頻繁出現?

所以宦官憑藉自己的職位之便謀求到了下一位皇帝的喜愛,尤其是靖難之役中的朱棣的好感,

因而掌權亂政也是遲早的事情。

靖難之役發生在明朝建文帝的統治時期,當時建文帝因為剛上位,年紀太輕,迫切地想要建立偉大的功績,所以在身邊人的支援下,開始效仿漢景帝,進行大量削藩,本是好事,

但由於建文帝剛上位就開始削藩,鬧得人心惶惶。

並且速度非常快,幾乎不可能給藩王準備的時間,最快的時間是一個月,削了三位藩王,還造成了一位藩王的自殺,

其他的藩王也是惶惶不可終日。

朱元璋吸取前朝教訓,對宦官百般打壓,為何宦官專權仍頻繁出現?

當時的燕王朱棣因為戰功赫赫,若是第一個就削掉朱棣的藩位,肯定會引起天下的不滿。正是因為建文帝想要暫時穩固天下而不削燕王,就給了燕王準備的時間,

如此一來,燕王朱棣的清君側運動也可以順利準備,稱帝也是勢在必得的。

燕王朱棣作為一個戰功赫赫的藩王,軍隊自然非常強大,

但是這樣強大的軍隊和成立已久的朝廷相比還是有點杯水車薪的

,所以戰爭就打得非常膠著,而朱棣想要迅速解決昏庸的朝廷,自己稱帝,就必須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而宦官就在這時候發揮了最大的作用

,宦官作為一種特殊的群體在皇宮內進行活動,雖然他們不參與任何政事,但是因為其身份的便利,很容易就可以探聽到各種情報訊息,並且因為宦官身份的特殊性,很多宦官都是可以用金錢收買的,宮廷內的情報自然就可以被獲得了。

朱元璋吸取前朝教訓,對宦官百般打壓,為何宦官專權仍頻繁出現?

燕王朱棣便是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對皇宮內的訊息都瞭如指掌,這不僅僅是在靖難之役開始之前就開始佈局,更是在朱元璋在位時,朱元璋打壓宦官的時候,

朱棣就收服了一批非常有能力的宦官為之服務。

正好這些宦官在靖難之役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而最後燕王朱棣也確實是不負眾望,將建文帝推下帝壇,自己稱帝了。

燕王朱棣稱帝后,

在靖難之役中發揮大作用的宦官群體更是得到了重用,權力越來越大,

例如七下西洋的鄭和,這些宦官都在朱棣統治時期獲得了很好的待遇和權力,以至於在後世仍然可以有這麼大的權力基礎。

朱元璋吸取前朝教訓,對宦官百般打壓,為何宦官專權仍頻繁出現?

宦官作為一種特殊的群體,在皇宮內活動,為外面的藩王朱棣收集情報,在朱棣稱帝后,自然會因為在靖難之役中發揮的大作用而深受喜愛,給予權力,

所以不同皇帝對待宦官的態度也是宦官能否亂政的一個重要條件。

4、 結語

明朝作為一箇中央權力高度集中的王朝,即使朱元璋

怎麼嚴防死堵也仍然會出現宦官亂政,

這是制度發展至明朝一直存在的一種缺陷,是不可逆轉的

。朱元璋登基後,組織了一系列的開國殺戮,尤其兩位功臣被殺,嚴重影響到了人才的任用。

很多人才都會懼怕殘暴的皇帝而不去提出建議,朝堂幾乎無人可用,就只能啟用宦官,

並且宦官可以成為皇帝和大臣之間衝突的緩衝帶,減少無謂的傷亡。

朱元璋吸取前朝教訓,對宦官百般打壓,為何宦官專權仍頻繁出現?

另外,宦官這種職位的特殊性,就很容易收集到各種重要的情報資訊,就給了燕王朱棣一個很好的情報處,

因而在朱棣稱帝后,對宦官也是非常喜愛的,重新啟用宦官也是必然的,

這也是為什麼在朱元璋的嚴防死守下,宦官亂政現象仍然可以出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