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韓信能主動放棄兵權、封地、歸隱山林,是不是就不會被殺?

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這是《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對韓信的評價,“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也成為他獨有的評價。

韓信作為西漢著名的軍事、漢初三傑之一,兵家四聖之一,成為古代“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因其絕無僅有的軍事才能被後人稱讚為“兵仙”、“神帥”。

如果韓信能主動放棄兵權、封地、歸隱山林,是不是就不會被殺?

但後世之人對韓信的死表示惋惜,如此有才華的人被殺實屬可惜,有人將韓信的死歸結為他的情商低,行事太過乖張,所以才會被劉邦記恨。那假設韓信能主動放棄兵權、封地、歸隱山林,是不是就可以不被殺?

韓信的出身比劉邦還低,但他遠不如劉邦受人待見,他的性格放縱做事不守禮節,沒能成為官吏後也不找出路,整日蹭吃蹭喝,所以許多人都討厭他。

起初南昌亭長看出韓信的才能,多次救助讓他到家中吃飯,韓信也吃得理所應當每到飯點便去,數月之後亭長的妻子忍受不了,於是開始不給他飯食,韓信明白其用意,一怒之下離開後再也沒有去。

如果韓信能主動放棄兵權、封地、歸隱山林,是不是就不會被殺?

因為沒有飯吃,韓信又不肯勞作,只能到河邊釣魚,河邊一位漂洗衣服的大娘看出韓信的窘迫,於是拿出飯糰給他吃,一連數十天都是如此。韓信很感激大娘,便立誓以後一定會報答她,大娘聽後很生氣地說:“男子漢大丈夫都不能養活自己,我是看著可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為了讓你報答我嗎?”

事實證明在韓信功成名就後,真的重金報答了漂母,連帶著做好事半路而廢的南昌亭長,甚至連那個讓韓信受胯下之辱的屠夫都給了賞金,由此可見,韓信並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相反心胸寬廣。

各地起義後,韓信先是投奔了項梁,但在軍中一直默默無聞,後來項梁去世由項羽接管軍隊,雖然讓韓信擔任郎中,卻對他的意見不予採納。

如果韓信能主動放棄兵權、封地、歸隱山林,是不是就不會被殺?

劉邦入蜀後,韓信覺得在項羽軍中沒有發揮才能的地方,於是投奔劉邦,起初只做了一個倉庫管理員,還因為連坐法險些被斬首。後來被夏侯嬰和蕭何發掘,蕭何覺得他是個可用之才,於是推舉給劉邦,但是劉邦只信任蕭何,便不理睬韓信。

韓信見劉邦不用自己便逃走,蕭何聽說後急忙去追,結果劉邦以為蕭何逃跑後大怒。幾日後蕭何帶著韓信回來,劉邦又氣又喜,蕭何解釋說,自己是去追韓信,如果漢王想要爭奪天下韓信是個可用人才。

劉邦見蕭何如此重視韓信,便決定留下他先使用,沒想到韓信給他帶來了一波又一波驚喜,還用“國士無雙”稱呼他,以後都聽從韓信的謀劃。

如果韓信能主動放棄兵權、封地、歸隱山林,是不是就不會被殺?

但韓信為人太過驕縱,又不懂得變通,在和項羽最重要的一場戰爭中,劉邦被圍向韓信發信求助,韓信卻趁機威脅劉邦立他為王,在眾人的勸說下劉邦雖然答應,卻在心裡對韓信產生戒備之心。

劉邦取得天下後善待功臣,卻對韓信多加防備,以韓信企圖謀反為藉口奪去了韓信的王位,此時還有許多大臣幫助韓信求情。

可是即使韓信成為淮陰侯後,也沒有改變自己和劉邦的相處方式。在劉邦問他可以帶多少兵時,他表示多多益善,劉邦聽聞此話便起了殺心,認為如果不對韓信加以提防,他很有可能造反。

如果韓信能主動放棄兵權、封地、歸隱山林,是不是就不會被殺?

於是,呂后在劉邦的默許下,將韓信殺死。無論是劉邦還是呂雉,之所以殺韓信都是因為他不懂得收斂鋒芒,此時他已經不把劉邦放在眼中,如果劉邦死後劉盈登基,呂雉和一個年幼的皇帝更無法駕馭韓信。

有人說如果韓信和張良一樣歸隱山林,會不會能逃過一劫,我認為並不能。因為張良雖然歸隱山林,但對呂后的請求還是滿足,不會一點人情世故不懂,也能看懂當時政局形式。

反觀韓信,他這個人太過孤傲,不懂戰隊也看不清政局,呂雉等人都是“為我所用者留,不為我所用者殺”,所以如果韓信不能為他們所用,最後都會被當成一個隱患剷除掉。更何況最後給呂雉出謀劃策的是蕭何,由此可見,蕭何等大臣已經對韓信失去維護之心,也看清了當時的局勢,所以才不會幫他求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