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算什麼,史斌才是梁山上真正的第一人,史書上他縱橫關中當了一年皇帝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是一部描寫梁山好漢的小說,裡面的人物除了宋江外大多是虛構的。後人常常以宋江自己不當皇帝,非要趕著去給宋廷當舔狗送死而感到痛恨惋惜,其實還真有人打下地盤自立為皇帝,他就是更有遠見魄力的南宋起義軍首領史斌。作為水滸傳中第一個登場的梁山好漢,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史進,就是以他為原型塑造出來的。

宋江算什麼,史斌才是梁山上真正的第一人,史書上他縱橫關中當了一年皇帝

史進是關內華州華陰縣人氏,史家村的富家公子。作為在《水滸傳》中第一個出場的梁山好漢,史進運氣好,成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的徒弟,習得一身武藝,名振史家莊人稱史大蟲,又因為身上紋有九條青龍,人稱“九紋龍”(九紋龍這個綽號也不是亂取的,龍可是皇帝的專屬稱號,而天地萬物又以九為尊)。講義氣的史進被神機軍事朱武用苦肉計拖下水,後和陳達、楊春等聚義少華山,由於單獨去華州救人未遂身陷大牢,後被梁山解救,和少華山全夥上梁山。梁山一百零八將聚義時,排名第二十三位,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第七名,上應天微星。上梁山後史進出場不多,最後徵方臘時,在昱嶺關前中箭身亡,以悲劇收場。

宋江算什麼,史斌才是梁山上真正的第一人,史書上他縱橫關中當了一年皇帝

而真實歷史上的史進原型史斌,也是宋江手下驍勇善戰的三十六員大將之一。史斌在宣和元年十一月,跟隨宋江在梁山泊起義,他們每攻打下一個州縣,便開倉放糧,救濟窮人,深受群眾的擁護,力量很快壯大起來。他們縱橫數百里,先後攻下青、濟、濮、鄆州,從山東一直打到河北各地,如入無人之境。 不過鬧大了,肯定受到北宋朝廷的重視。宣和三年二月,朝廷急令海州知州張叔夜前去平叛。而張叔夜恰恰是宋江等人的剋星,他只招募了一千多人就打敗了宋江,走投無路的宋江等人選擇投降。但是北宋朝廷對宋江等人沒有趕盡殺絕,宋江等人沒有立下半寸功勞,還全部被封為武功大夫,實授各路巡檢使。

《大宋宣和遺事》:“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誥勒,分住諸路巡檢使去也。”

宋江算什麼,史斌才是梁山上真正的第一人,史書上他縱橫關中當了一年皇帝

不久宋江等人作為副將,被派去參加平定方臘叛亂,但是卻沒見史書給出嘉獎晉升的記載。本來宋江等人就是被迫投降的,所以後來宋江等人再次反叛可能和這件事情有關。

《三朝北盟會編》:宣和三年,方臘反,(劉)光世別將一軍自饒趨衢、婺,出賊不意,戰多捷。臘走入清溪洞。光世遣諜,察知其要險,與楊可世遣宋江並進,擒其偽將相,送闕下。”

《皇宋十朝綱要》:宣和三年二月庚辰,宋江犯淮陽軍,又犯京東、河北路,入楚州界。知州張叔夜招撫之,江出降。六月辛丑,辛興宗、宋江破賊上苑洞。”

宣和四年(1122年),宋江等人再次起義,被北宋名將、武功大夫折可存鎮壓,宋江等人被殺,只有史斌一人逃出(也有可能史斌這時不在宋江麾下,還在華州為將)。

宋江算什麼,史斌才是梁山上真正的第一人,史書上他縱橫關中當了一年皇帝

南宋建炎元年(北宋這一年滅亡),關中百姓往蜀中逃難,被興州知州向子寵阻攔在關隘下,不放通行,在興州關卡下餓死凍死的百姓不計其數。史斌大怒,從華州起兵進攻興州,知州向子寵由於害怕史斌勇武,史斌人馬還沒到就棄城逃跑了。此時北宋已亡天下大亂,於是史斌佔據興州改元稱帝。史斌稱帝后就有更大的野心了,於是派兵進攻四川,但是在劍門被盧法原和邵伯溫阻擋,只能無功而回。

《宋史高宗紀》:建炎元年七月,“是月,關中賊史斌犯興州 ,僭號稱帝”。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元年(1127 )七月,“是月,賊史斌據興州 ,僭號稱帝。斌本宋江之黨 ,至是作亂 ,守臣向子寵望風逃去。先是子寵在州 ,設關隘甚備 ,陝西士民避難入蜀者 , 皆為子寵所扼 ,流離困餓 ,死於關隘之下者 ,不可勝計。斌未入境 ,子寵棄城先遁 ,斌遂自武興謀入蜀,成都府利州路兵馬鈐轄盧法原先與本路提點刑獄邵伯溫共議遣兵扼劍門拒之 ,斌乃去 ,蜀賴以安。

宋江算什麼,史斌才是梁山上真正的第一人,史書上他縱橫關中當了一年皇帝

建炎二年,史斌進攻不下興元府,只能回到關中休養。這時另一支起義軍的首領張宗諤佔據長安,他誘騙史斌到長安共商大事,想借此吞併史斌人馬。史斌發現不對,奮力殺出長安退往鳴犢鎮。這時南宋抗金名將曲端、吳玠帶兵前來,曲端殺死張宗諤,而缺兵少將的史斌被猛將吳玠生擒,送到長安後,依罪凌遲處死。

《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二年四月,“史斌據長安,吳玠擒斌 ,克長安,又克華州”。又云:“金人既退兵 ,涇原將曲端遂下兵秦州 ,而鳳翔、長安各為義兵收復。端大怒 ,執鳳翔劉彥希殺之。會叛賊 史斌侵興元 ,不克,引兵還 ,忠義兵統領張宗諤誘斌至長安而散其眾 ,欲徐圖之。端遣玠襲擊斌 ,斌走鳴犢鎮 ,為玠所擒 ,端自襲張宗諤殺之 ,收復長安, 以斌凌遲處斬。”

宋江算什麼,史斌才是梁山上真正的第一人,史書上他縱橫關中當了一年皇帝

資料參考自《宋史》、《金史》、《大宋宣和遺事》、《三朝北盟會編》、《皇宋十朝綱要》、《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