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說,這是三個名詞,卻是同一個實質

錢穆:“民族”“文化”“歷史”,這三個名詞,卻是同一個實質。

民族學、歷史學……這些人文學科常被人為地割裂,也就造成了大家對他們認知的一些誤解。

殊不知,在研究民族時,就是在研究民族的文化,學習民族文化的同時,就是在探求民族的歷史,這三者可以說是完全重合。

“民族”“文化”“歷史”的關係究竟有多緊密?

錢穆說,這是三個名詞,卻是同一個實質

歷史涵蓋範圍極廣,文化與民族都很密切

民族、文化、歷史的發展都是共同的。簡單地講,歷史所涵蓋極廣,上一秒鐘所過去的一切,皆是歷史。

要不,世界史、中國史、歐洲史、斷代史,還有各種科研史、文化史、自然史……都被歸類出其歷史,以此類推,我們自身也是一部史書。

我們生活的這些年所發生的事件,自己所經歷的都算是歷史,只是有些歷史有被記錄,有些沒有被記錄罷了。

這些歷史都具備經驗研究的意義,只是輕重有所區分。那麼,文化、民族不就自然地融入歷史的範疇了嗎?難道研究某種文化、某個民族時,能夠對其過往以及發展歷程一無所知?你要認清一個人也得了解他的過往吧。

就如梁任公提出“中國不亡論”,他不是憑空想象的,是基於中國五千年曆史的依據以及外國形勢所判斷的,是對過往的充分研究、瞭解所得出的預測、結論。

錢穆說,這是三個名詞,卻是同一個實質

民族之所以為民族,正是有其文化靈魂

文化是人類在生活環境中不斷髮展成長,所形成的特定習俗,比如西方的咖啡文化、中國的茶文化、日本的武士道等等,這些都是文化,而各種文化便組成一個民族的靈魂。

你說一個潮汕人不喝工夫茶、德國人不會用刀叉吃牛扒,這對勁嗎?

因為各式文化是該地域人民經過多少代人所形成的習俗,是潛移默化的東西,就跟早上起床不用大腦想就會去刷牙洗臉一般。

這類文化又反過來對該地域人群形成長遠的影響,也就形成了民族性格,因而成為了民族。那麼,民族和文化共同的發展歷程,即是其歷史。

錢穆說,這是三個名詞,卻是同一個實質

民族文化根深蒂固,族人到哪都帶著其文化

從民族來說,如日本人主要是大和民族,大和民族主要是生活在日本國內,也就是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個島。

但在現在的時代,又不能以地域劃分而一概論之,因為各國人都可以移民到日本,日本人也能移民到外國居住。

但是,在日本土生土長的日本人移民到外國生活,他依舊是大和民族,這是為什麼?因為他長期在日本生活,骨子裡與大和民族的文化融為一體。

比如茶道、穿和服、吃壽司,這些都是日本大和文化的範疇,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

從日本移民出去的日本人,即使加入外國國籍,他的民族還是大和民族。以此論之,沒有大和文化的人,他可以是日本人,但不是大和民族的人。

你說一個英國人加入中國國籍,娶了中國人做老婆,你說他可以是中國人嗎?也不是說不行,但戶籍上卻不能寫他是漢族、回族、土家族,因為他的生活習俗還是以英國的文化為主,想根除可不容易。

錢穆說,這是三個名詞,卻是同一個實質

文化被滅則民族不再,文化未滅則民族依舊

若一個民族的文化被消滅了,這個民族便不再存在。

比如中國古代的鮮卑、烏桓、柔然等民族,在今天就沒有了,但是你說他們的後代今天還有嗎?有!只是他們都被漢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同化了,所以他們後代大都只知道自己是漢族,推崇的是漢文化。

北魏孝文帝時期就推行漢化的政策,把自家鮮卑族人的姓氏、服裝等各方面都轉為漢族特色,這也促進了古代中國文化的統一,但又導致鮮卑等少數民族逐步消亡,可根源也是漢族文化過於強大,把入侵者同化了。

一個民族的文化沒了,這個民族也就消失了,文化即民族,民族即文化。

當一個民族的文化留存,這個民族即使沒有國家,他們的凝聚力猶在,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一個充滿智慧、有文化底蘊的民族,這就是猶太人,他們是沒有自己國家的民族,但多少代人以來,他們的文化都沒有斷絕。

猶太人分散在世界各國,但他們堅守自己的文化,團結自己的民族,終於建立了以色列這個國家,將各地的猶太人重新聚集起來,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民族的力量,而他們的奮鬥歷程,即是歷史。

錢穆說,這是三個名詞,卻是同一個實質

結語

“沒有一個有文化的民族,會沒有歷史的;也沒有一個有歷史的民族,會沒有文化的。同時,也沒有一段有文化的歷史,而不是由一個民族所產生的。”

我們在研究歷史時,務必要知道我們要研究哪個方面,找準目標和方向,而其中一條根本規律就是要研究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這是歷史研究的關鍵所在。

在研究民族、文化時,又得從其歷史去探索、琢磨,因此,千萬別對學科過於講究,他們的一個整體,甚至就是一體,也別畏難,萬丈高樓平地起,只須肯下工夫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