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國,戰亂時代的一片淨土,小國寡民的典範

在中國古代的地方割據政權中,立國時間能超過50年的屈指可數,而唐朝末年建立的吳越國,就是其中之一,立國七十二年。在唐末五代十國的大亂世中,吳越國可以說是難得的一片淨土,政治清明,經濟文化發達,百姓安居樂業。跟同期其他地區比,是戰亂最少、經濟最繁榮的割據政權,那麼在五代十國軍閥大混戰時期,吳越國為什麼能夠獨善其身, 70年遠離戰亂,保持安寧穩定,並度過了一個歲月靜好的時代呢?

吳越國,戰亂時代的一片淨土,小國寡民的典範

國小力弱,沒有實力參與紛爭

吳越國是在公元893年(唐朝景福二年),由當時的鎮海節度使錢鏐,在杭州一帶擁兵割據建立的。相比其他割據政權,吳越國疆域狹小,國力最盛時,也只佔有浙江全省、蘇州和福建省東北部一帶,共十三個州。這些地區,經過唐朝末年黃巢農民起義的戰亂,人口損失很大,這導致了吳越國軍隊兵源不足,軍事實力薄弱。而且其國土主要位於江南平原,地勢上無險可守,無山川阻擋,縱深不夠,隨時有可能被敵人長驅直入。這些先天劣勢決定了,吳越國沒有實力,也不敢輕易與周邊軍閥政權為敵,因此,只能依附於中原王朝的扶持保護,才能維持與其他割據勢力之間的和平。

積極侍奉中原王朝,爭取外部和平空間

國小力弱的吳越國,為了生存下去。從立國伊始,便奉行積極的外交政策,主動向歷代中原王朝稱臣納貢,奉其為正朔,在任鎮海軍節度使時,錢鏐效忠於唐朝,因平叛有功,被封為郡王;在朱溫滅唐建立梁朝後,他又向後梁稱臣,被封為吳越王、諸道兵馬都元帥的頭銜。在後唐滅梁以後,又向後唐進貢,上表稱臣,後唐皇帝李存勖,因此賜予吳越王,玉冊、金印以示恩寵。玉冊是隻有皇帝才可以使用的信物,所以新羅、渤海國等海外諸國都可接受吳越王的冊封,尊其為君長。吳越國靠著這種與最強者繫結的生存策略,在軍閥混戰的亂世中屹立不倒,連南唐這樣的強國都不敢對其輕舉妄動。雖然吳越國這種“有奶就是娘”的外交戰略,為其生存發展提供了保障,但同時中原王朝也對其產生了輕視態度,甚至有一定的敵視態度,那麼中原王朝,對這樣一個弱小的政權,為何不將其吞併呢?

中原王朝自顧不暇

此時的中原王朝,政權更替頻繁,內亂不斷,自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中原地區軍閥混戰,依次建立了五個朝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這五個中原政權脫胎於藩鎮軍閥,雖然軍事實力強大,但統治階層內部混亂,兵變頻發,所以也僅能控制華北地區,無力控制整個國家。而此時北方的契丹,趁中原內亂,大肆南侵,在中原燒殺搶掠,甚至將後晉滅國,面對如此內亂外侵,中原王朝根本無暇顧及,遠在江南的吳越小國。

吳越國,戰亂時代的一片淨土,小國寡民的典範

江南地區,自唐朝安史之亂後,便超過中原,成為中國經濟的重心,持續穩定的環境,不斷吸引來自北方的移民,為江南地區帶來大批的勞動力,及先進的耕織和手工業技術,加速了南方經濟的發展。而此時的吳越國,因沒有戰爭的擾亂,和平有了保障,迎來了大發展的黃金時代。

代表中國主持地區外交,增強自身影響力

吳越國雖地域狹小,但佔據東南沿海,對外貿易非常活躍。主動派出船隊到朝鮮半島和遼東地區,甚至日本。開展跨東海、黃海、渤海輻射整個東北亞地區的國際貿易。在外交政治層面,吳越國也積極介入嶄露頭角。這一時期朝鮮半島的高麗、百濟、新羅三國紛爭不斷,百濟國在與高麗交戰中處於劣勢,迫切需要尋找一個政治依靠,百濟國王請求吳越王錢鏐出面調停。錢鏐把傳達給他們的文書稱作詔書,還在詔書裡把高麗王、百濟王稱之為卿,顯然吳越國是以宗主國的身份在處理外交事務。對於和日本交往,雖不在像唐朝時期往來頻繁。但在五代時期,吳越國經常派遣使者到日本,出於禮尚往來,日本都遣使者回訪。吳越國雖然作為一個地方割據政權,在中原王朝內亂不斷,無力主持地區外交的情況下,利用其沿海的地理優勢,在五代十國這個特殊時期,代表中國擔任了外交角色了,使得中國與外國的交往沒有中斷。

吳越國,戰亂時代的一片淨土,小國寡民的典範

吳越王錢鏐

為杭州城市發展奠定基礎

自公元907年,第一代吳越王錢鏐建都杭州,便開始對這個城市進行規劃經營,共歷經五位吳越王70多年的建設,使杭州發展成為當時全國經濟繁榮和文化薈萃之地。作為吳越國都城,杭州城牆達70裡,西起秦望山,沿錢塘江至江干,城市規模巨大。杭州西湖在吳越國時期,成為了真正的風景名勝之地,大量東晉六朝以來的建築、風景遺蹟,得到了規劃擴建,著名的雷峰塔就是此時建成的。歐陽修在《有美堂記》裡有這樣的描述:“錢塘自五代時,不煩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樂。十餘萬家,環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海商賈,風帆浪泊,出入於煙濤杳靄之間,可謂盛矣!”

文化產業發達

北方長期的戰亂,使得各種手工業製造中心轉移至南方。吳越國時期的浙江越窯代表了當時中國瓷器的最高水平,產品質量獨步天下。其瓷質造型,釉色之美,深得當時人們的喜愛。文化的繁榮使得,書籍出版十分興盛,吳越時期的印刷技術到了很高的水平,杭州、金陵和成都是當時三大印刷業中心。印刷業的發達促進了文學的興盛,由於政治的安定,經濟的景榮,所以文學創造繁榮,人才輩出,文學家有羅隱、唐代大詩人皮日休之子皮光業等。

度德量力,納土歸宋

在吳越國曆經七十年的穩定繁榮後,北方中原地區也迎來了統一,在趙匡胤建立北宋後,不斷征服吞併,周邊割據勢力。吳越國為生存空間而構建起的外交格局,也逐漸崩塌。面對強大的北宋王朝,統一中國勢不可逆。吳越國君臣只能順應大勢,率土歸降北宋。由於吳越國的和平歸順,中國經濟最發達的江南地區免遭破壞,人民也免遭生靈塗炭,為統一後的北宋發展,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和文化基礎。蘇軾曾評價吳越國:“吳越百姓,至於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遊,歌鼓之聲相聞,至今不廢,其有德於斯民甚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