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和張學良陵墓的天壤之別,一個雜草叢生,一個風景如畫

引言

在中國近代史中湧現出無數英雄革命家和卑劣小人,但有時對一個人的評價不能完全用好與壞區分,正所謂“燕昭延郭隗,力田不如牛“。對張作霖來說就是如此。很多人稱張作霖應該算得上是一代梟雄,但可惜東北王命喪敵人手,自皇姑屯事件後,張作霖被炸身亡,在他辦完喪禮後,張作霖的鄰居也一直安置於帥府東門旁始終沒有下葬。

後來是一些從前的部下為感激張作霖的知遇之恩,所以才找到張作霖的好兄弟,也就是張景慧商議安葬大帥的問題。不過因為日本當局並不願意讓張作霖安葬在撫順,所以考慮再三後,當時張景惠提議稱可以將大帥葬回故里。然而那時候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還是否定了這個提議,無奈之下,張景惠又想出辦法,稱可以把大帥安葬在錦縣的驛馬坊,或許是迫於輿論壓力植田同意了這個建議,勉強將大帥安置到了那裡。

張作霖和張學良陵墓的天壤之別,一個雜草叢生,一個風景如畫

後來這件事終於在張景惠的提議和日本在東北最高統治者的批准下,最後由民間組織就買協和會操辦。就這樣張作霖的靈柩一路從奉天奔波流轉到了遼西錦縣東北驛馬坊張家墳營地,和他的原配合葬在了一起。其實當時張作霖安葬的那塊墳地本是張學良的祖母生前選定的,整個墓園佔地總共15畝,墓園成正方形,坐東朝西。在前面有一個已經乾枯了的河床。而這個墓園的原木門是實質的三柱石,後來在被摧毀後,才又新建了水泥磚石結構的門柱。

而如今大帥張作霖的墓前早已荒草叢生,如同一座野墳一般,至少和他的兒子的陵墓比起來,完全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張學良的墓園選在了檀香山島的北面,距離市區五六十米,這也是一個廣闊且景色優美的紀念公園。

張作霖和張學良陵墓的天壤之別,一個雜草叢生,一個風景如畫

這個目的沒有設定牆體有多條路都可以進入一路向前,視野開闊。而在墓園中能夠看到兩個高大異常的韓國人墓碑,事實上大多西方人的墓碑都設定的與地同高,而東方人則講究將墓碑設定的要高於地面,而且是越富有的人墓碑就越高,雖然說墓碑與棺墓上標註的都是英文,但因為黑白太極,所以猜測這兩個墓碑的主人應該是韓國人。而正對著韓國墓碑的則是張學良墓。

張學良的墓碑和他的夫人是一個合葬墓,正面依照中國傳統規矩用繁體字豎刻著他們的姓名,而下面則標註的則是英文名以及生卒年。張學良墓碑的碑石大概有一米高兩米長,背面靠山,牆裡面遍地都是黃桑花,牆外面入眼即是碧草綠。

張作霖和張學良陵墓的天壤之別,一個雜草叢生,一個風景如畫

由於張學良後期改信奉基督教,並在1964年受洗,所以在他的墓臺後的石牆上也放著一個十字架,所有的牆壁採用的都是火山石壘砌。墳墓整體看起來是長方形的,四壁是由黑色的花崗岩板堆砌而成,一眼望去沉穩又厚重。而在整個墓碑中,最具中國特色的莫過於張學良與趙一荻這兩個名字中間的那個圓形的圖案。

這個圖案遠遠望去像是一個壽字的變體圖形,但是仔細分辨會發現其實這個圓形圖案標註的是“張”字,也就是少帥的姓氏。而張學良的墓碑雖不大,但是整個墓園卻是墓地中最大的。據說這是張學良自己挑選的墓園墓園,整體坐南朝北。墓園整體佔地面積達200平方米,在入口的地牆上還嵌著一塊深紅色的大理石,大理石正中央刻著用仿宋漢字型寫的“以馬內利”。

張作霖和張學良陵墓的天壤之別,一個雜草叢生,一個風景如畫

據說這是少帥專門託一位牧師要求來自廣東的著名書法家為其撰寫的,當時書法家並不瞭解這4個字究竟是何含義,後來才知道其實“以馬內利”是聖經中一句話的音譯,他的意思是“與主同在”。這也符合張學良後期改信基督教的事實,所以在那時,張學良就選定要在他自己的墓碑上刻上這幾個字。

在條幅選好之後,歷經波折,終於遠渡重洋,從廣東一路拿到了夏威夷並親手交到了張學良手中。而在張學良墓地的正對面是一座日本寺廟,據說這座寺廟是是當時日本人為了紀念本國人移民到夏威夷100週年時所建造的。在張學良墓地的旁邊還有一片日本人的墓地,很多人也為此感嘆,張學良如果知道與自己為敵,讓他痛恨一生的日本人就與他做著鄰居,又是何種感受?

張作霖和張學良陵墓的天壤之別,一個雜草叢生,一個風景如畫

結語

然而對比少帥和大帥不同墓地之景,很多人也為此深感唏噓。而且遺憾的是,在父親安葬於老家之後,張學良從未回到東北老家,為父親親自掃過墓,父子二人遠在天涯兩處也令人嘆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