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缸的司馬光為什麼要寫資治通鑑?

說到資治通鑑,不能不提司馬光以及他所處的北宋中期,社會穩定,經濟繁榮。

以“文治”至上的宋王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培養——整合體系,簡單來說,國家的教育發展到了一定水平,能夠培養出優秀的人才,並且整合優秀的人才去完成《資治通鑑》的編修。

砸缸的司馬光為什麼要寫資治通鑑?

而穩定的社會環境既需要總結前人興亡的經驗教訓、以此來指引當下的施政,又有能力為如此鉅作提供一個可靠的環境。

《資治通鑑》應運而生,可以說是最具實用性的史書了。而它的實用性,一方面體現在司馬光的編撰團隊嚴謹的性格,導致《資治通鑑》的史料可信、措辭得當,而司馬光本人卓越的文學修養更是為《資治通鑑》增添了極強的文學性。另一方面,《資治通鑑》一改往世修史紛繁冗雜的弊端,專挑“關乎國家之興衰,生民之休憩”的現實性史料,為的就是追求實用。

於是,歷史的重擔落到了司馬光的肩上。

砸缸的司馬光為什麼要寫資治通鑑?

為什麼是司馬光而不是別的文壇大家?

要知道,司馬光的同一時代,既有歐陽修、蘇軾先後兩位文壇領袖,又有王安石這樣的政治大鱷,還有程頤、程顥、張載這樣“既往聖絕學,開萬世太平”的理學大儒。可偏偏,歷史再一次把一個“司馬”推到了自己跟前。

難道僅僅是巧合嗎?

其實,司馬光有司馬光的長處。七歲那年,司馬光不僅砸缸救了小夥伴,更能將《左氏春秋》倒背如流。

砸缸的司馬光為什麼要寫資治通鑑?

父親對此極其喜愛,出入重要場合,都要帶上司馬光,常年耳濡目染,使他不僅知識淵博,而且見識卓絕,時人贊曰“凜然如成人。”

故而司馬光對史學有著極深厚的造詣。

而進入官場後,司馬光常年擔任國子直講、館閣校勘等職位,也因此能夠接觸更多的典章墳籍。也是在常年的官場生活中,他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理念,結合他自身的嚴謹邏輯,從而推匯出無數經典的觀點。

這也是《資治通鑑》得以成為“雙璧”的重要原因。

為什麼說《資治通鑑》是帝王之書?

《資治通鑑》的深遠意義在於:能從盛衰興亡,看透陟罰臧否,既能見諸浩瀚,也能觀於微末。它用中華優秀的文化底蘊,折射出人生的意義,既有外向的應對,也有內深的思考。對古代來說,可能只是“帝王之書”,可對於當下,卻是實實在在的“人生之書”。

砸缸的司馬光為什麼要寫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為什麼是“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史學經典之一,與《史記》並稱為“史學雙璧”。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一般的史書或直接冠以時代名,比如《漢書》、《後漢書》,或者涉及歷史關聯,比如《春秋》、《史記》。而《資治通鑑》單以書名而論,卻幾乎看不出歷史痕跡。

砸缸的司馬光為什麼要寫資治通鑑?

因為,這是當時的皇帝賜給它的名字。

那麼“資治通鑑”四字究竟有何深意呢?

其實就是“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借鑑以往所發生的事情,以此有助於治理國家。這就涉及到《資治通鑑》編修的原因了。編撰此書,主要是作者司馬光希望總結以往歷朝歷代的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

砸缸的司馬光為什麼要寫資治通鑑?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資治通鑑》並不是單純為了記錄歷史而講歷史,而是有利於提高讀者的政治能力水平,對於治國有所幫助,為之提供參考和借鑑意義。這就是《資治通鑑》的現實意義。

那麼既然是為了統治者服務,那麼為什麼今人仍需要深入地瞭解《資治通鑑》呢?

要知道,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讀史使人明志,我們透過大時代的人物,去了解他們的所欲所想、所見所聞、所感所得,從而在他們身上,來審視自身和周圍的環境,以期達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效果。

讀歷史,其實就是在獲取經驗。

我們應當如何去讀《資治通鑑》?

歷史是面鏡子。讀史書,我們其實就是在“鑑”,以人為鑑,以史為鑑。而讀一本好的史書,如飲甘露,如沐春風。《資治通鑑》無疑是上佳之選。

然而,文言文卻勸退了一大批人。

《資治通鑑》,是史書,更是古人智慧的寶藏,有修身齊家、做人處世之道,曾國藩讀數遍,稱它“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

講歷史故事的同時,更是講做人、處世智慧。難怪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強的史書,涵蓋智謀、兵法、心理、做人、處世……

只是讀資治通鑑原著,古文生澀難懂,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