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則天晚年為什麼沒人敢動她?

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等人趁武則天重病之時,聯合左右羽林軍發動政變,誅殺武則天寵臣張昌宗、張易之,擁立皇太子李顯即位。武則天在神龍革命後,還政於李唐,最後終老上陽宮。那麼為什麼政變後沒有人敢動她呢?

其實,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不必動,二是不敢動。

首先不必動武則天:

神龍革命前武則天已有還政李唐的想法

早年的武則天大權獨攬,曾有徹底取代李唐的想法,曾想過立武三思為太子。後來狄仁傑勸說她道:“太宗皇帝櫛風沐雨,親冒矢石,方才平定天下,傳於子孫。先帝將二子託付於陛下,陛下現在卻要把天下移交給外姓嗎?況且,姑侄與母子哪個關係更親近?陛下立兒子為太子,千秋萬歲後可以配享太廟。若立侄子,從沒聽說有將姑姑配享宗廟的?”,於是武則天把李顯重新立為太子,可以看出武則天已經有還政的想法。

因此,作為兒子李顯沒有弒母給自己背上罵名的必要;作為張柬之等臣子,沒有弒君的藉口,也沒有必要誅殺武則天。

一代女皇武則天晚年為什麼沒人敢動她?

神龍革命的主要目的是逼武則天還政和誅除張易之兄弟,目的已經達成不必在背上弒君作亂的罵名。

神龍革命的背景是當時武則天病重,長期無法上朝,導致朝政被張昌宗和張易之兄弟把持,張昌宗兄弟倒行逆施,專權跋扈,大肆迫害李唐皇室子弟和打壓擁唐朝臣。武則天稱帝時期,雖然大力打壓李唐勢力,但李唐畢竟是國之正朔,心向李唐的朝臣不在少數。武則天執政時,能夠平衡李唐和武周之間的勢力,但二張專權時勾結武氏勢力,打破朝廷勢力平衡,導致神龍政變的發生。所以說神龍政變的核心目的是斬斷“二張”與武氏勾結,重新平衡朝局關係。

等到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誅殺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後,可以說目的已經達到,至於武則天還政李唐可以說超額完成目標。因此不必再多造殺孽,背上弒君犯上的罵名。

神龍革命後,武則天大多黨羽已被誅殺且年老多變,對李唐皇室構不成威脅。

神龍革命之後,依附武則天的黨羽大多被貶斥和誅殺,而且此時武則天已經年老,身體病弱,對權力的慾望大大減輕,對唐中宗李顯來說已經構不成威脅。因此,李顯才多次前去給武則天請安,直到武則天病逝在上陽宮。

一代女皇武則天晚年為什麼沒人敢動她?

不敢動武則天:

武則天朝野威望太高

自高宗朝參與朝政到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期間,武則天為李唐發展立下了赫赫功勞。武則天曾向中宗提出十二月,武則天上建言十二事:

一:勸農桑,薄賦徭。

二:給復三輔地(免除長安及其附近地區之徭役)。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場)禁浮巧。

五:省功費力役。

六:廣言路。

七:杜讒口。

八:王公以降(下)皆習《老子》。

九:父在為母服齊衰(喪服)三年(此前為一年)。

十:上元《年號)前勳官已給告身(委任狀)者,無追核。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增薪)。

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提級)申滯。

武則天提出的十二條奏疏,可以說每一條都對百姓和中下層官員有利,使她贏得了百姓和中下層官員的廣泛支援。在她執政期間又實行了很多善政,比如開創武舉,首創殿試完善了人才選拔制度,勸課農桑,輕徭薄賦等等,可以說大唐的富庶有武則天很大的功勞。

歷史評價武則天時期是“上承貞觀,下啟開元”,因此武則天在朝野都有巨大的聲望,無人敢冒著得罪天下人的風險去動武則天。

封建禮法的約束,中宗不敢以子弒母

封建社會,以下犯上無論成敗都會留下汙名,更何況是以子弒母。唐中宗李顯從小在母親的陰影下長大,性格懦弱,自然也不敢做下這等大逆不道的事。而沒有皇帝的授意,其他臣子更不敢對武則天下手。

武氏家族還沒有被完全剷除

雖然在政變中武氏家族的勢力受損,但隨著中宗繼位後重新重用武三思等人,導致武氏力量隨之抬頭,武則天作為武氏的開創者自然也會得到一定的優待。

一代女皇武則天晚年為什麼沒人敢動她?

然而最主要的是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武則天能使人們安居樂業,讓當時的人們過上好日子,最終也讓自己全身而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