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家裡窮的時候,其實你在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看完我沉默了!

(1)

窮人家庭有個普遍現象:

貧窮的父母經常苦口婆心的教誨孩子:“掙錢很不容易,咱們家裡窮,你要學會懂事”;

或者“你上學讀書,花錢,容易麼?錢是大風颳來的?”;

“我都是為了你,你看我都累成什麼樣了!”

時間長了,“窮”,這個世界感受,格外的刻印在孩子的骨子裡,帶來條件反射一樣的自卑,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底氣;

一切和錢有關的事情都會感到害怕,懷疑,否定自己;

在錢面前顯得摳摳縮縮,維諾小心,生怕哪裡做錯。

當你家裡窮的時候,其實你在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看完我沉默了!

窮人家庭還有另外一個截然相反的現象:

明明家裡條件一般,需要辛苦省錢過日子,卻偏要富養,溺愛,給孩子世界上最好的東西;

這樣的孩子長成了無法無天的叛逆,頭腦裡沒有絲毫錢的概念;

主播打賞,要不就給流量充錢,拿著父母的辛苦錢一通慷慨;

打遊戲花光了外婆的養老錢,還笑嘻嘻地說反正不是我的錢;

崽賣爺田不心疼。

這樣的孩子就是個窮人家的敗家子,土話就是二流子。

所以普通家庭裡走出來的孩子,往往表現為兩個極端:要麼自卑,內向,束手束腳,成為了艱難生存的老實人,受盡欺壓不敢吭聲;

要麼成為大手大腳,把錢不放在眼裡,不務正業的二流子;

花唄,貸款,只要你放款,我就敢貸款;

最後,有野心貸款,沒能力還款,讓父母賠上自己的養老血汗錢也填不完債務的坑。

當你家裡窮的時候,其實你在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看完我沉默了!

(2)

最近一部電視劇《生活家》裡的邱曉霞,一位中年普通母親,吃苦長大,生活清貧;

所以養成了市井味十足,平日裡精打細算,卻常常貪小便宜吃大虧;

為了繞開中介,不付中介費,她私下聯絡房東;

當你家裡窮的時候,其實你在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看完我沉默了!

面試清潔工,給自己胡編各種經驗,最後被拆穿;

她愛好八卦,論人是非,行為有些小討厭;

和女兒兩人都摳摳搜搜,搬家用靈車,去超市蹭吃喝,去公司上網,公司洗澡,為了一個月6000元租金要嘮叨幾遍;

但在生活這齣戲上,她總是勁頭十足,想著方法變通,去尋求捷徑,去解決問題。

在女兒和自己都面臨工作危機時,女兒調笑:你別裝了,其實你是某個大企業的繼承人,只是為了能讓我體會到生活的艱辛,才一直假裝我們家沒有錢;

這就是貧窮人家的樂觀主義精神,即使自娛自樂,也是一種精神放鬆,不用每天緊繃一根貧窮的弦;

這種樂觀精神是一種堅韌力量,在艱難環境中支撐自己的意志不被扭曲,人才能找到真實自己。

當你家裡窮的時候,其實你在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看完我沉默了!

(3)

那麼該不該告訴孩子賺錢很難?或者讓孩子知道家裡窮呢?

應該告訴;

應該告訴孩子賺錢並不容易,需要一定的刻苦努力才能賺到錢,才能生活的更富足;

但是,不要把“窮”當成個口頭禪,每說一句話都要重複一次“家裡窮,你要怎樣怎樣……”;特別是不要張口就是“要不是為了你,我就怎樣怎樣……”;

這樣的話說多了,即使家長是無心的,孩子也會多想;

會認為“窮”是自己造成的,是受了自己的影響,如果自己不降生就不會給父母帶來負擔,父母就能過上好生活;

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受了“家裡沒錢”“窮”的壓力,已經感到自卑和愧疚了。

當你家裡窮的時候,其實你在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看完我沉默了!

要怎麼和孩子談賺錢,談窮呢?

最好的方法,是父母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告訴孩子:生活不容易,賺錢很難,但是透過自己的創造,開啟思維,困難都能解決,貧窮可以改變;

做父母的人,要透過自己的言行,告訴孩子如何解決問題,如何不被困難束縛手腳;

透過潛移默化的力量,將樂觀積極的精神力量內化到自己的思維中,這就是代際相傳的家族文化資源。

富人家庭的孩子之所以大多數都懂經營,懂財富規律,也是因為代際相傳的家族基因裡內化了這些文化風格,讓富人的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就接觸這些東西;

懂得錢生錢的道理,懂得系統,管道創造財富的力量;

所以富人孩子的思維中內化了創造力和豐富想象力。

當你家裡窮的時候,其實你在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看完我沉默了!

真正的困難不是困難本身,而是面對困難的態度;

貧窮不可怕,最怕的是在貧窮面前沒底氣。

一個孩子的基本底氣,來自父母的灌輸,更重要的是做父母的人自己怎麼實踐,怎麼應用;

你勇敢,堅定,孩子就會被印刻的果敢堅定;

你維諾,軟弱,孩子就會怯懦,膽小,缺少活力;

最後只能成長為重複父母命運的出賣苦力生存的體力勞動者,認為這就是自己的命。

(作者:韓楓,華東師範大學/法國里昂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歐美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想要告訴我你的想法,歡迎留言給我)

相關文章